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俄国与欧洲的石油贸易

2009-03-19 04:37张丁育
西伯利亚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石油市场俄国欧洲

张丁育

摘要: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俄国对外贸易主要面向欧洲,以输出农产品为主。俄国工业部门中唯一具有出口意义的是石油工业,在欧洲市场上俄国的石油产品与美国展开角逐,俄国一直处于劣势。

关键词:俄国;欧洲;石油市场;石油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5.1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1-0046-03

俄国既同欧洲国家,也同亚洲国家进行贸易,俄国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限于欧洲范围之内,出口贸易更是以欧洲为主。以进出口额来判断,俄国对外贸易的伙伴不多,出口贸易的80%面向欧洲八个国家,其中,德国和英国是俄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占俄国出口贸易的近半数。德国、英国、法国与奥匈帝国向俄国输出的商品占俄国进口总额的半数以上。

一、俄国煤油贸易的一般特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石油工业是俄国工业部门中唯一具有出口意义的部门。1901~1905年石油产品出口价值年均5200万卢布,占出口总值的5,7%。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俄国主宰了世界石油的开采(19世纪中期和19世纪末,世界其他国家石油产量之和仅分别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和8%)。从1873年起,俄国石油产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到1888年,俄国石油的绝对产量已接近美国。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煤油打入欧洲市场,包括俄国市场。1873~1882年俄国一直进口美国煤油,从1883年起不再进口煤油。1883年诺贝尔兄弟公司借助于国家关税保护政策将美国煤油逐出俄国国内市场。从1881年起俄国首次向国外出口煤油。

19世纪末美国与俄国是世界两个最大石油生产国。最初,美国称雄世界石油业,但到19世纪90年代下半期年轻的俄国石油工业后来居上,超过了美国。俄国一度居世界石油产量首位,但1903年美国石油产量再次领先。此外,若干国家(奥匈、罗马尼亚和英属印度)参与世界石油生产的能力得到加强。

从1887年起,俄国出口煤油免征消费税,俄国石油工业企业开始增加煤油出口,同抢先占领欧洲煤油市场的美国洛克菲勒公司展开长期角逐。双方都采用了倾销手段,1894年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但结果是美国成功地保住了在世界所有主要石油市场(除俄国及与俄国邻近国家以外)上的优势地位。1901年和1902年诺贝尔兄弟公司以每普特35和30戈比的价格出口煤油,而当时俄国国内煤油的售价为每普特1卢布;1906年、1908年和1909年又分别以每普特53、52和50戈比的价格出口煤油,而国内售价在1卢布17戈比和1卢布35戈比之间波动,1910~1912年它在国内的售价仍然大致如此。

最初,俄国煤油多向欧洲出口,1890年、1891年和1892年欧洲市场煤油的70%、66%和60%源自俄国,此后俄国的份额下降。1894~1906年俄国煤油出口的半数以上面向东方市场。1906年俄国因出口危机失去了大部分东方市场,重新将煤油出口目标锁定在欧洲。

在欧洲英国和德国是俄国石油产品的最大消费者。按市场容量而言,德国市场列欧洲第一位,每年消费照明用煤油80万吨。在德国,尽管对进口的石油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但其石油生产部门仍是扶不起的阿斗,自给率很低,绝大部分煤油靠从国外进口。最初,美国独占了德国石油市场,从19世纪末起俄国与美国竞争德国市场,1901~1904年俄国煤油占德国煤油进口量的13%,竞争初见成效。但从1905年起俄国进军德国煤油市场受挫,德国消费的煤油近80%来自美国,奥匈和罗马尼亚煤油也不失时机地挤进德国。例如,1911年德国消费的煤油中78.1%、15%和5%分别来自美国、奥匈和罗马尼亚,而来自俄国的煤油仅占4.9%。

按市场容量英国排欧洲第二位,比起德国市场,俄国在英国市场的地位较稳定。到1904年英国消费的煤油半数来自俄国,随后俄国石油工业全面滑坡,自然影响到出口。从1905年起俄国向英国供应煤油大幅度减少,而美国趁机补位:1904~1908年俄国供应英国煤油的份额降至34.7%,而同期美国的份额升至28.6%。

在俄国工业诸部门中石油工业的垄断性最强,对国内外贸易影响很大。1889~1902年诺贝尔兄弟公司的煤油出口一直占俄国煤油出口的1/5~1/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石油产品对内对外贸易的3/4被诺贝尔兄弟公司、俄国总公司和英荷公司所瓜分。

当时世界石油市场竞争激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石油托拉斯“斯塔”控制了世界石油市场。1906年为了联合欧洲所有反美力量以对抗“斯塔”,在德国银行的庇护下设立国际性的欧洲石油联盟,诺贝尔兄弟公司、里海一黑海公司和曼塔舍夫公司以及罗马尼亚和奥地利的公司纷纷加入。1907年欧洲石油联盟与“斯塔”签订的分别获得25%与75%的市场份额的协议,清楚地表明了国际煤油市场的力量对比。

到1910年秋,整个世界石油贸易控制在三个世界性托拉斯手中:美国的“斯塔”、欧洲石油联盟和英荷公司。后者的贸易活动基本面向远东,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将触角伸向欧洲,1911年11月洛希尔财团将里海一黑海公司和重油公司拱手让给它,使其在欧洲站稳脚跟,甚至向俄国国内市场渗透。英荷公司动摇了欧洲石油联盟的基础,并有资本与“斯塔”一争高下。

石油生产和贸易高度垄断化无疑影响到石油市场的状况与变化。垄断靠价格政策实现自己的利益,国家通过关税和税制等杠杆影响市场,这种影响也间接地通过价格进行。这样,分析价格和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可能揭示市场经受了哪些影响。俄国石油工业中心巴库煤油的价格,代表了出口价格,不包含消费税。俄国国内煤油贸易最主要集散地察里津和下诺夫哥罗德的价格代表了国内市场的价格。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价格代表了国内最大消费中心的价格。

国外价格以纽约和伦敦最重要,纽约价格反映了世界上煤油主要输出国的状况,伦敦价格是俄国煤油和美国煤油价格的晴雨表,因为伦敦市场是煤油输出国在欧洲市场激烈角逐的舞台。

比较巴库煤油出口价和国内市场价后发现,除若干年(1897年、1905年和1907年)出口价较高外,其他年份只略高于国内市场价。1892年危机及随后的衰退导致煤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煤油价格的下跌。1894年下半年“斯塔”在英国和德国提价,导致俄国煤油在这些国家价格上扬,而巴库煤油出口价格的急剧提高影响到俄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提高。价格提高还与1895年秋巴库至巴统间铁路被洪水冲毁,使出口货物的运输中断了数月有关。随后价格回落并趋于平稳。1899~1900年煤油价格再次强烈上扬,后来工业高涨被危机所打断,煤油价格剧降,在煤油生产国尤其明显。1903年末在伦敦价格持续降低的情况下,巴库煤油价格暴涨(9月末每普特15.5戈比,11月中旬

为35戈比),其原因在于,1903年秋,美国人不想拱手让出国际市场,大量收购巴库用于出口的煤油。美国主要石油产区蕴藏枯竭加重了美国人的担忧,美国石油开采量不减主要靠增加新的石油开采区,但所产石油中提炼煤油比例低。俄国煤油出口的外界条件非常有利,但由于在伦敦市场上俄国出口商互相竞争使俄国煤油优势尽失。

1905~1907年巴库工人罢工使国家煤油出口大量减少(1904年、1905年和1906年分别为852.2万、411.5万和255万普特)。储量、石油开采量和提炼煤油量的剧减,只是1907年才影响到国内煤油价格。

尽管俄国煤油出口大幅度减少,但世界煤油价格并未急剧上扬,这是由于美国和后起的石油生产国补上了这一缺口。

出口危机使俄国地位恶化:不仅丢掉了东方市场,而且因美国、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合力夹击被挤出了欧洲。从1907年起俄国逐渐增加煤油出口,试图夺回失去的市场。1909年美国和俄国竞相向英国倾销煤油,俄国石油出口商按巴统的成本价出售煤油,但竟未能扩大对外市场。

因丧失国外市场而被迫减少煤油出口和石油开采量略有增加,在1910年导致生产过剩危机,也导致价格骤降。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最后一次降价,从1911年起煤油价格迅速下降。

二、俄国与欧洲煤油市场分析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品贸易中以煤油贸易为主,因当时煤油主要用于照明,而石油用途很窄。石油生产国的石油加工业基本是提炼煤油。在俄国石油加工业以生产重油为主,重油主要用做燃料。当时多数发达国家(英国、德国和美国)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在俄国则以石油剩渣为主要能源。

俄国所形成的能源结构直接影响到国家石油产品的对外贸易。在俄国作为能源使用的重油是从石油中提炼煤油的副产品。对重油的需求刺激了煤油生产,且煤油生产规模很大,但国内煤油市场因煤油价格居高不下而发展缓慢,很大部分的煤油价格中加进了消费税。诺贝尔兄弟公司需要向国外市场销售煤油,但国外市场对俄国煤油需求减少迫使其限制重油产量,刺激了国内以重油为主要能源。

从煤油贸易中不难看出,石油工业产品是俄国工业品中基本的出口产品。在欧洲,英国和德国是俄国煤油的主要消费者,在整个所研究时期俄国感受到了美国的有力竞争。20世纪初,奥匈和罗马尼亚也成为俄国的竞争者。主要煤油生产国在世界市场,特别是在欧洲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由此,无论在主要石油生产国还是在国际范围内,石油生产和贸易垄断化程度都很高。

无论是在欧洲市场两个煤油供应国的出口价格间,还是在销售价格和欧洲煤油最大消费者之一英国价格间都存在联系,证明存在统一的欧洲煤油市场。俄国的国内外市场也存在联系,表现在价格波动同步,分析影响价格诸因素可捕捉到政府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政策的蛛丝马迹。

煤油出口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的”价格,国内市场的价格也取决于它,但面向国内市场的巴库煤油价格影响到国内价格。无论是国内价格还是出口价格,均受到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增加消费税使国内价格(直接地)和出口价格(间接地)提高,导致国家生产的煤油在国内外市场间再分配,有利于国外市场。在俄国实行并受国家支持的垄断的加强具有同样的目的。在国家石油产量增加的情况下,价格调节政策的后果是限制了国内市场并刺激了出口。增加出口“调节了”国内市场并提高了俄国煤油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形成的能源结构需要液体燃料。在生产足够数量的重油情况下,煤油提炼量远远超出了有限的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多余的俄国煤油流向了国外市场,在国外市场俄国煤油遇到了激烈竞争。结果俄国煤油出口常常蚀本,只有兼营俄国国内和国外煤油贸易的公司境况最佳,诺贝尔兄弟公司最有代表性。在能源结构中液体燃料作用的变化影响到了对其替代品,首先是煤炭的消费。

责任编辑:刘涧南

猜你喜欢
石油市场俄国欧洲
七颗钻石
2017年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变化分析和预测
股票市场与石油市场互动机制的研究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哥德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