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刚 罗 峰
承载着素质教育最大使命的课程改革在珠海市金湾区正以一种新的途径寻找着突破与升华,那就是生命教育。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不禁要问:课程改革对多彩的生命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责任?是回归、唤醒、放飞?还是背离、抑制、羁绊?
视点:诠释生命教育的新解读
胡海建,金湾区教育局长,一位喜思考、有学者风度的教育学教授。他以《生命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角》一文为发轫,在金湾区掀起了一股“生命教育旋风”。通过与他就生命教育的对话,记者从中感知到了金湾区课程改革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新脉象,感受到了金湾生命教育强有力的心跳。
课程改革突围的新方向
记者:目前我国的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课程改革进行了一段时期后,正处在一个突围的关键时期。而胡局长您提出了:生命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视角。请问您是基于哪方面考虑而提出这样一个概念的?您认为,生命教育对金湾区的课程改革将带来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胡海建:教育的主体,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有智慧,充满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人。学校不应只是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更应是树立其正确的生命意识、积极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富有创造意义的实践者。
长期以来,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激扬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应该使现有的生存工具教育转向生命的本体教育,把教育和生命发展结合,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因为精神境界的提升,必然带来素质的核心性变化。这才是教育品质的优化,是教育的本质回归,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根本所在。
生命教育对金湾区课程改革的影响有三方面:一是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课堂回归,学生就可以独立思考,生命的个体就得到了解放。二是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学生为什么会轻生?为什么不会感恩?为什么不学习?因为对生命没有责任感。要让学生明白生命不是一个个的个体,要感恩父母,感恩生命,对父母、家庭、社会、国家要有责任感,让学生对自我生命的认识提升到责任感上来。三是健全学生的人格。从道德教育的角度上让学生的品德与人格充分完善。
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途径
记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以人为本。那么,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将通过哪些具体的措施来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胡海建:教育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生命本体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育的主体是人而非知识。
第一,树立全面发展观,这是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观,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成人。第二,深入地进行课程改革。我们有六步改革,六步创新:①培养目标的转变,由生命知识教育向生命能力教育的转变,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②单一学科生命教育向综合生命课程教育的转变,包括科学、生命、社会等综合课程。③生命的知识教育向生命成长教育的转变。学生的整个成长期教育不是为了学纯粹的知识,而是用知识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发展。④学生生命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⑤生命教育的评价方式的改变。由教师的精彩度评价转向学生的参与度评价,由教师的板书设计评价转向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评价,由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转向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⑥课程管理的改变。改变过去单一的课程,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特色课程四位一体来统筹教学。第三,做到生命的均衡教育。①生命受教育的机会均等。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入学机会,对地域、健康程度、贫富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平等的教育机会。②生命受教育的过程均等。课堂面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得到全面发展。③学生生命受教育的结果公平。对每一个生命个体,使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有的在合格的基础上创新,从而实现人人成才,人人进步。
促进师生共同实现绿色成长的新方式
记者:学生生命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极度的彰显,而相对学生生命的关照而言,对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的主体——教师的生命却没有得到有力的保障。最近,国内不少地区相继有教师被学生伤害的案例,还有“道歉门”事件等。请问胡局长,金湾的生命教育将通过哪些途径和措施来彰显对教师生命的人文关注,以促进师生共同实现绿色成长?
胡海建:教育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和学生永远都是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两个群体。不少地区相继有教师被学生伤害的案例,还有“道歉门”事件等,我们都可以看成是当前应试压力下,师生关系严重扭曲的表现。
教师对自己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了解和尊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一个自己都无法体会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教师不可能教出热爱生命的学生。教师自己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也懂得珍爱生命、守护生命、激扬生命。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对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群体更有活力,更具凝聚力,从而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生命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营造尊师爱生的氛围。尊师与爱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尊师:我们首先在待遇上切实提高教师收入,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二是给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三是在精神上给教师充实,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多给予奖励;四是在学校内部、教育系统内部要营造尊重教师的氛围,使教师这一职业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敬的职业。在金湾人的心目中,教师并没有因为社会转型期的浮躁、世俗和功利而黯然失色,它仍然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爱生:首先,表扬与赏识应该是教育的主流,这是爱生的基础;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沟通;三是在教法上教师要多采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教学,“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学生自然而然地“亲其师,信其道”。
营造好尊师爱生的氛围,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就实现了师生生命教育的共同绿色成长。
在金湾,教育被当作未来希望之所系而备受重视与关注。金湾区教育行政部门对生命教育的新解读,必将掀起该区域内课程改革的新一轮脉动。
抓点:激扬学生生命的课程新布景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通过优良的教育方式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为此,金湾区的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学成为一种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构建课堂新模式,课程改革之源
生命教育落实在课堂上,应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模式。金湾区大胆摒弃旧模式,创意构建新模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扬生命的学习平台——
1. 班主任参与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班主任进课堂办公,参与学生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负责任课教师、学生的考勤,负责检查教师落实新课改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新课改的情况。
2. 取消讲台,让教师走下讲坛。有条件的学校教室里取消讲台,教师上课的形式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课桌围成方块型小组,让学生围桌而坐,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便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学生的生命个体不再受到传统教室的压抑而得以充分的释放。
3. 减少教师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模式上采用“15+30”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节45分钟的课,15分钟属于教师,30分钟属于学生,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快乐、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学生真正自主地挖掘生命的潜能。
4. 鼓励教师上三种课。无论是哪个学科,都鼓励教师上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课型。
重筑课堂新活力,课程改革之本
课堂有了活力,学生的个体生命才有活力,才会在无形之中渗透生命教育,这比任何的说教都来得实在、有效。因此,金湾区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
1. 贯彻一种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唤醒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教学形式要多样,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由原来注重教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
2. 实行分组学习。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按6~8人为一课堂学习单位重新编组。按照小组设计教学与学习内容,把竞争机制、互帮互学、效益考核等引入小组。
3. 确立三、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个环节:预习、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高、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 班内学习小组的监控。学习小组组建根据学习成绩互补、性格互补、气质互补的原则,把不同成绩和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集体。学习过程中一般让学困生展示,让优秀生订正与评价,发扬互学互帮的传统,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课堂学习的活力。
5. 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一是组织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做到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讲评并举;二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自主学习氛围与机制。
课堂教学是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金湾区以“激扬学生生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了以人为本,挖掘了学生生命的潜能,焕发了课堂的勃勃生机,最大限度地实现生命的个体与社会价值,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亮点:传递生命教育的学校新气息
学校应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气息。因为,一个学校生命质量的提升,可以提高班级的生命力,激扬学生生命个性和实现生命的个体与社会价值才变得可能。
金湾区第一小学:创新模式,激活课堂
诗化课堂,构建智慧的高地,是教育的理想境界。金湾区第一小学积极推进以“激扬学生生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宗旨、以“构建‘诗言慧思课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取得实效。
“诗言慧思”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用诗一般的课堂教学语言,智慧性的问题预设,深刻的教与学反思,构成及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机制。
诗化语言,蓄养师生思想
金湾一小用古诗词装点课堂——
在艳阳高照的日子,课中师生同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细雨蒙蒙的日子,师生共吟“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该像小草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当班级取得成绩时,告诉学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某个学生表现突出时,教师带头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则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样似行云流水般细腻、温婉、顺畅的教学过程,教师如诗的言语,再配以精心选择的钢琴曲,那优美旋律在每一位听者的耳边静静的流过,一切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自然,使学生感觉不是在听课,更多的是在欣赏一首清丽的诗歌。而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个教者或指导者,而是引导者,是朋友,引领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来领略教学内容中独特与迷人的风景,在与学生平等民主的交流中,启发学生感悟到文中的意境与主旨。诗化的教学语言,诗化的课堂,让教学不仅是思维、思想与知识的刻意追求,更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美餐,将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崭新的春天。
智慧设问,激发师生思维
在金湾一小的课堂,教师把课堂问题的设置当作大事来做,力求在遵循心理学规律的前提下独辟蹊径,智慧化地设置问题。为此,他们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遵循四大原则:设计应讲究“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原则,使课堂不仅重点突出,而且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从而学生接受起来感到有梯度,有扶手,符合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问题的水平应讲究“高”“低”错落原则,力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兼顾学科各类能力要求,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切实使所提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起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养的作用;问题的排列应讲究“先”“后”有序原则,虚实穿插,高低错落,适当铺垫,环环相扣;问题的表述应讲究“透”“亮”性原则,问题设计的更高要求是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点亮学生思想的火焰。
常态反思,生成创新思路
金湾一小把教师研修的目标锁定在“反思”二字上,要求教师教学有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反思意识,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反思的意识,形成在学习中反思的习惯,增强在学习中反思的能力。为此,他们坚持做到:认真学习,注意摘录有益、有用信息;每课一反思,常写教育随感,常记录、收集教育、教学案例;科研认真,勤实践多思考,常做笔记多练笔;过程重即时反思,随时反馈,实效调整,赢在课堂;课后重总体反思,深入思研,形成经验,促进发展。
海华小学:以美育人,激扬生命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关怀人成长的教育,正如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帮助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海华小学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学校正式课程当中,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和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将“以美育人”的内涵从美的环境、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向美的课堂、美的生命延伸拓展。
大力开展以“激扬学生生命”的课堂教学改革。在课程理念上,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程内容上,超越科学世界的束缚,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在课程设计上,建构综合时间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课程实施上,突出交互主体性,实现对话、交流和互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努力打造智慧课堂、诗意课堂、和谐课堂,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受到教和学的美好,享受课堂,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培育智慧型教师。能否及时有效地推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观念的改变是关键。为此,海华小学围绕改革方案大力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学习、交流、培训和研讨,构建具有生命力的“新课程”。开展诸如“聚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集中调研、“智慧课堂风采展示”、“什么样的课才能激扬学生的生命”论坛;开展“研究性”学习、“小课题”学习;开设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强调先学后教,先做后思,让学生从“做”中学,从“研”中学;鼓励课改创新和特色多元创新。
制订创新的评价方式。围绕生命教育改革各种评价方式。一是将课堂教学的评价改为从重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从重学习的结果到重学习的过程;二是将对学生单一的评价转为多元化的评价,如最佳思维奖、最佳表达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以及各种星级奖等,对充分激发学生的个性、特长、想象力和创造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金海岸中学:“散合式教学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金海岸中学作为一所农村中学,一直以来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精彩,让每一位教师都成功”的办学理念。然而怎样才让能学生显现生命的精彩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论证,金海岸中学通过在全校大力推进“散合式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学生对教学的全程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参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金海岸中学的“散合式教学法”提倡让学生在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有关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作好准备;或动手制作相应教具,准备上课使用。这一步骤不仅为课上教师导、学生学奠定了基础,更为学生学会收集、组织、分析、加工、运用信息提供了锻炼机会。
创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散合式教学法”有“教师三不”:不点名发言,不讽刺发言,不搪塞发言。因为它奉信:课堂就是犯错误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实施“无错原则”,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适度“宽容”,使学生有学习的安全感。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使其喜欢上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回答的问题,不能以同一标准或唯一标准或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束缚学生。
主动发问,让学生思维活跃
“散合式教学法”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提倡发散思维(即让学生多问)。
在金海岸中学初二(2)班的教室里,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屈老师正在给学生讲授《背影》。一个学生问:“从课文《背影》可以看到作者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是多么崭新的视角,一个初二的学生竟能用“文如其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个学生又问:“为什么课文前面写‘父亲为‘我做了那么多好事,‘我都没感动,而看到父亲的‘背影时却感动了呢?”
有疑才能掀起思维的波澜,有疑才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金海岸中学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习惯,激发其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敏捷。
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
“散合式教学法”强调学生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非也要教师被动地回答问题。它提倡把问题再放给学生,让学生去自由讨论、交流解决,教师不去包办代替。教师鼓励学生发表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以保护其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课堂。提倡“群言堂”,反对“一言堂”,把课堂变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天堂”。
当然,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成长的过程。金海岸中学以“散合式教学法”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有其优点,但也有细节上的不足。如学生问题虽多,但不少问题质量不高,降低了课堂效率;小组讨论自由热烈,但不少学生浑水摸鱼讲小话……但他们勇于改革敢于尝试的勇气与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时下课堂教学改革所最需要的。
活力的课堂,活力的教育,活力的金湾,活力是金湾区教育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活力是生命的象征,是往前的动力,是思维的图腾。生命教育的凸现,必将使金湾教育跨入新一轮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