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高明演技赚人心

2009-03-17 09:14
幸福·悦读 2009年2期
关键词:朱军首领俘虏

紫 藤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不断四处征伐,一路飞黄腾达,很快升任总兵官。虽然战功赫赫,郭子兴手下的其他总兵官却对朱元璋不服气。原因当然是他年纪轻,资历浅,蹿升太快。

朱元璋以他极高的天分,树立了一个“以术驭人”的典型例子。为了确立自己的威信,他叫小兵把会议大厅的椅子撤了,换上长凳。这样在开会时,各人就可以自由挑选自己的座位。第二天朱元璋有意慢走一步,进会场一看,诸将果然都不客气。那时以右为尊,他们把右手都坐满了,留给他最左面一个位置。朱元璋一句话没说就坐下了。开会了,讨论军事问题,排在右首的人先发言。这些大老粗吭哧半天,也说不出几句有水平的话。最后一个轮到朱元璋,他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情入理,大家听了,不得不点头称是,按朱元璋的意思去办了。这样的情景出现几次后,再开会时,大家都自觉把右手的位置给他留出来了。朱元璋的威信就这样逐步树立起来了。

至正十三年冬,朱元璋看到濠州的红巾军首领们只热衷于抢劫财物,没有远大计划,自知和他们一起混下去没有前途。于是他向郭子兴要求,带领二十四名亲信离开濠州,向南方去发展势力。

南下路上,朱元璋的流氓手段得以牛刀小试。出发不久,他听说定远张家堡有一支三千余人的地主武装,孤军乏粮,在元军与起义军之间左右为难,不知投向哪一方为好。朱元璋亲自前去招降,到了张家堡,巧舌如簧,封官许愿,这支武装的首领大为心动,答应三天后来投朱军。朱元璋大喜,回去等候。不料第二天,又有另一支起义军前去招降这支武装,条件比朱元璋开出得要好,使他们变了卦。朱元璋一听到消息,当机立断,骑马赶到张家堡外,派人去请首领,说有要事相商。首领一到,朱元璋立刻缴了他的械,派人把他押回军营,然后又派人到张家堡,说首领又转投了朱军。手下不知是计,三千义军跟随而来。首领无法,只好归降。就这样,三千人马被朱元璋成功招降。

除了招降建制的武装,朱元璋一路又大量招集那些被灾荒赶得走投无路的农民,“不逾月而众集,赤帜蔽野而盈岗”。大军向南,一举攻下了滁州,队伍发展到了三万人。

不久,郭子兴去世,朱元璋成为义军队伍实际上的领袖,开始了独当一面的军事生涯。十五年的战争风云,驱策他的权术日趋精熟,心机日益深刻。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俘虏了陈兆先军三万六千人。他很欣赏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为了征服军心,他从俘军中挑出五百名精壮,说要安排给他们特殊的任务。这些人不知道朱元璋给他们什么任务,惶惶不安。到了晚上,朱把自己的亲兵撤走,让这五百人做自己的大帐侍卫。自己钻进帐篷,脱下战甲,倒头就睡。这五百人感动不已,从此死心塌地效忠朱元璋,三万六千名俘虏也由此军心安定,很快成了朱军的主力。

对待自己欣赏的俘虏,朱元璋有时甚至宽大到没有原则的地步。猛将朱亮祖被俘后,朱元璋立刻委以重任。不料几个月后他又叛归元朝。后来,在战斗中又一次被朱元璋俘获。朱元璋爱其勇武,再次释放他,命他带大队兵马跟徐达等人去攻打宣城。朱亮祖由此倾心卖力,为朱元璋屡立战功。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朱元璋的本性相当狭隘敏感,他的宽大仁慈并不是出于天性,而完全是出于理智的考量,是一种故作姿态。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必要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高明的演员。

摘自《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猜你喜欢
朱军首领俘虏
雁首领的信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俘虏了一“位”自行车
朱军:活在真实里的书记
绝招
绝招
狄斯雷利“俘虏”将军
一句话俘虏一位将军
A house in the sky
宽待俘虏 瓦解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