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埂 汪建华
何锺泰博士,曾为港事顾问、临时立法会议员并连续多届当选工程界功能组别的立法会议员,在参政议政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热心奉献。
何锺泰1939年出生于香港。早年顺利考入香港大学就读于土木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后,于1963年远涉重洋进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读岩土工程专业,仅用九个月时间就拿到了研究文凭,接着加入英国最大型工程公司之一Taylor Woodrow Group工作。仅用六个月,他就已擢升任公司最大设计组的负责人,很快亦被派到工地担任驻工地工程师,完成多个复杂繁重的工程项目,包括负责当时伦敦文化发展区中一些著名但极富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例如Barbican,成为工程师行列里少壮派的先锋人物之一,深受公司重用,同时亦以最短时间考取英国工程专业资格,在公司内不断升职加薪。
1968年,伦敦城市大学以非常优越的资源和条件邀请何锺泰从事工程研究,他适时接受挑战;仅用三年时间就已获取博士学位,研究结果部分亦被采纳入工程结构规范。当他准备离开研究院加入私人顾问工程公司时,大学负责人极力挽留,承诺会在极短的时间里让他升任为教授,攀登上工程学术界的高峰。但敢于挑战的性格注定他不是池中之鱼,教育界狭窄的圈子容易使才华局限在理论的范围内,他的人生目标是为社会描绘出美丽的工程画卷。
1971年,何锺泰博士婉言谢绝了留校任教,应聘至一家工程顾问公司出任副董事。当他设计的图纸变成一座座标志性的工程建筑时,当他负责的工程为英国的城市基建带来生机和活力时,这位“城市画家”的脑海里浮现出香港的影子:“如果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为中国人服务,那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黑头发、黄皮肤?”他不禁抚心自问。“回到香港,服务于华人社会。”这由心底发出的声音让他不再安于现状,毅然放弃公司当时已发出让他加入公司董事局的邀请,他再一次作出人生的重要抉择。1973年底,旅居英国十年之久的他踏上了回港之路。“十年磨一剑”,在英国的求学、工作和研究,让他的才华完全施展,经过实践沉淀的专业理论知识让他回港后大有作为。
工程师的杰作
回到香港的何锺泰博士,作出了相当特别的选择,既没有加入政府,又没有申请大公司,而是进入一家由英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合资创办的刚刚落户香港的小型工程办事处——茂盛顾问工程师事务所。加盟这家只有十多名员工的小公司,其中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挑战自我。1975年,他以出色的表现被推选为公司股东,在董事制度建立之后,升任高级董事,一直到1993年离开。作为香港工程界的骄子,他在茂盛公司工作的19年里,曾负责数百亿元各类大型及复杂的工程建设,为香港的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77年至80年代中,何博士肩负起九广铁路(现称“东铁”, 当时只有一条铁路)电气化计划,包括所有沿线的火车站、天桥、道路、渠务的工程设计与合约管理,带领一支非常庞大的专业队伍,包括建筑师,规划师,土木、结构、机电工程师,估价师,园境师等,范围涉及九龙塘、沙田、大围、大埔墟、太和、粉岭、上水、罗湖等车站。
1982年至1993年何锺泰博士主要负责70万人口的沙田和30多万人口的将军澳两大新市镇的设计规划、施工、工程管理及监督,动用资金达数百亿元港币,建立起必需的基础建设及环保工程。
何博士曾负责的大型工程包括;隧道、各类桥梁(包括青马大桥4万吨钢结构桥面的钢料装件、油漆工程与桥面的工地整体装嵌),市区天桥、快速公路、市区及郊区斜坡岩土工程、医院、高层办公楼、住宅商务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以及许多焚化炉、垃圾综合处理厂、环保研究。
1986年,何锺泰博士荣获首届“商业奇才奖”,亦获委任为香港太平绅士;其工程专业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得到表彰和嘉许,譬如他帮助茂盛顾问工程师事务所从十几人发展至千余人的规模就是最好的佐证。把公司营业范围,从只有土木和岩土,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工程队目,更包括了结构、水利、渠务、环保、机电、基建维修及项目管理等领域及内地的工程谘询的专业服务。
爱港报国
1993年8月,何博士又再作另一个生命中的重要抉择——卖掉股份,离开茂盛。经过仔细考虑,决定进军政坛,准备立法会选举,再一次找寻新的挑战!
何博士在1985年代表工程师进入香港基本法谘询委员会,直至1990年中央政府公布基本法。这五年间何锺泰博士积极为基本法的制订建言献策,在1986年草委的第一个会议(又叫“厦门会议”)上,其讨论文件就有他就行政长官和立法会议员选举办法提出的详细建议,当时亦在《明报》分三天刊登。但最令他记忆犹新的莫过于与其它八位分别代表不同专业的委员,到北京去见港澳办领导,提出建议及促进一百四十二条条款写入香港《基本法》。
1993年弃商从政后,代表工程界的何锺泰博士深感责任之重,翌年获聘为港事顾问让他更加感受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实现爱港报国的人生目标,他首先参选并获选进入1996年香港临时立法会,成为主权回归过渡时期的立法会议员,见证历史。立法会议员并非官员,所代表的是民间或业界声音,争取业界合理权益及谋求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繁荣稳定,是一件工作非常繁重的差事,但何锺泰博士却乐此不疲。
“1997年7月1日凌晨,我参与了主权交接仪式。看到五星红旗在香港冉冉升起,是所有港人最幸福的时刻,能够为之尽智尽力,就是人生的最大满足。”回忆往事时,他深情地说道。是的,由该时刻开始,临时立法会改回在香港运作。
香港回归前,何锺泰博士被选入临时立法会,跟着连续三届被工程界选为代表业界的立法会议员,深受选民信任和爱戴的重要因素在于他关心的事务除了交通、运输、基建、能源、房屋、科技、工业、环保、信息科技、高等教育等领域外,还拨出许多时间去处理市民及业界无数个案,被公认为“最勤奋的立法会议员”。他经常从清晨七时许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周末和假期亦不例外,往往在一星期内有数天需要有早餐会议。何锺泰博士与其它四位议员结成“泛联盟”,政治立场是以爱国爱港为大前提,维护“一国两制”,支持和监督特区政府依照《基本法》施政,从关心社会民生到关注政治形势的发展,此次连任议员的他表现出与前多届迥然不同的思想和作风转变。对此,他表示:“金融风暴、SARS疫情对香港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所以,2004年连任立法会议员,对于我来说,将挑起更重的政治事务重担。成立 ‘泛联盟 ,目的在于不偏向一党一派,联合五人之力,将立法会的天平倾斜于符合香港社会稳定发展、维护祖国权益的一方,为香港的明天投出关键的赞成票或反对票。”
2005年9月25日,何锺泰博士随香港立法会全体议员一起访问广东。此次访问旨在加强内地与香港特区的沟通,更有效地促进泛珠江三角地区的经济融合,有助于中央政府与香港立法会议员建立互信关系。其实,早在2003年9月4日,何博士带领工程界代表访京团在人民大会堂获国家领导人接见时,就大胆提议由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率领立法会的全体60位议员一起前往北京访问。直到曾荫权先生当选新一届行政长官,这一建议得以落实,获邀至广东省考察和访问。虽然,此次立法会议员未曾深入祖国内地,但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同时,为发挥“9+2”合作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潜力,在环境保护、社会和教育等多个领域加强粤港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解决香港面临的政治困境,通过中央政府与本港立法会议员的沟通,迈出了重要而又坚实的第一步。
注重解决大众问题的同时,何锺泰博士亦关心个体事务。例如,2003年,有一位政府合约聘请的年轻工程师,受SARS疫情影响而染病,病后受到严重的骨质疏松、呼吸困难、头痛及失忆等后遗症的影响。他在2005年初找何博士的时候已经要使用双拐杖,但他的政府合约快届满,又肯定不可能在政府以外找到另一份工作。为了不让其失业,何博士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帮助这位年轻人,并将其调换至不用到工地或外出开会的岗位,以利于养病。在他看来,参政无小事,民生亦无小事。
弃商从政之后,何锺泰博士连任立法会议员迄今已有十年,期间未曾休假一天。如果说十年,在英国求学及工作,回港后用二十年时间把茂盛顾问工程师事务所发展起来和参与许多公职,是为了积累人生经验,那么参政议政则是他人生价值的升华。参加社团工作,服务香港社会,是他人生价值的另一种体现。
尽管何锺泰博士没有成为英国高等学府里的教授,没有成为登及峰顶的大企业家,但他觉得这取舍之间所获得的更为重要,那就是参政议政、爱港报国、服务社会、协助业界,这也许就是他永不停息挑战自我所取得的成功。 (青 埂汪建华)
人物简历:
何锺泰博士,太平绅士。1939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土木工程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文凭、伦敦城市大学博士学位、香港城市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学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荣誉法律学博士。现任香港立法会议员。曾任香港工程师学会会长、港事顾问、基本法谘询委员会委员、交通谘询委员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校董会主席、香港科技委员会主席等。曾荣获香港银紫荆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