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姣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095-02
2006~2008年,我院对4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围术期康复及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67~82岁,平均71岁。车祸伤16例,跌伤26例。新鲜骨折34例,陈旧骨折8例。骨折后至来诊时间最长15 d,最短0.5 h。原有高血压5例,心肌供血不足5例,肺心病3例,老年性前列腺肥大3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后遗症1例,糖尿病1例。术前患肢失去活动能力,42例均行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住院21 d。
1.2结果
本组42例,未发生压疮及呼吸系统感染,2例患者切口处红肿,有渗出液,经应用抗生素和刀口局部换药,感染得到控制。1例患者泌尿系感染,排尿困难,用0.2%呋喃西林液和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膀胱冲洗,全身应用抗生素感染得到控制。经早期功能锻炼,平均14 d伤口一期愈合,经过3~12个月的术后康复指导,随访1年以上,36例髋关节无疼痛,行走无跛行,为优。4例行走时髋关节轻微疼痛,并伴有跛行,为良。2例行走时髋关节疼痛明显,需扶拐行走,为差。其中2例高血压偏瘫后遗症,卧床时间长,骨质疏松明显。优良率达90%。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介绍手术期间无痛及术后止痛方法,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并且说明情绪与疾病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机体康复。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1]。
2.2术前准备
①明确治疗方案。参与医师、麻醉师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了解手术方案,明确观察和护理要点,以利于配合术后护理。②完善必要检查。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确保手术顺利开展。③加强营养支持。高龄患者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④术前并发症预防。入院初通过病史采集和常规体格及辅助检查,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有无高血压、老年肺气肿、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措施有:a.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及方法,鼓励患者主动咳嗽、咳痰。b.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予以口腔护理,每天2次。c.密切观察按时服药,控制血压、脉搏、心率、节律、血糖及呼吸的变化并记录。d.保持室内安静及空气新鲜,严禁吸烟,谢绝探视。e.防止术前感冒。⑤预防皮肤并发症。a.让患者电动气垫床,定时擦洗受压皮肤,保持干燥。b.臀部垫棉薄软枕,定时更换,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处。c.指导患者用双肘及健侧下肢支撑定时抬臀。d.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⑥加强功能锻炼。入院即教患者如何在床上被动活动,逐渐达到术前能自主进行活动。⑦卧床二便锻炼。向患者讲解保持二便通畅的意义;指导患者适应床上大小便,并指导正确使用便盆,防止擦伤皮肤;大便后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适当增加饮水量,多摄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香蕉等水果;观察有无腹账、腹痛,记录大小便的量、次数及性状。
2.3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部分患者术中使用骨水泥,加上高龄,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应及时采取以下护理措施。①术后将患者置于重症监护病房,各项急救物品及药品处于备用状态。②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意识、尿量,作好记录。③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给氧每分钟2~3 L。④术后24~72 h内密切观察有无胸痛、气促、咳嗽等症状,防止发生脂肪栓塞。⑤调节适宜的输液速度,防止过速过量。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给予抗炎、止血、消肿等治疗。⑥术后体位护理。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功能位,既可固定关节,又可减轻疼痛,正确的体位变化及适当的功能锻炼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既患肢外展10°~30°,屈曲10°~15°,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患肢外旋,双腿间放软枕防止患肢内收,忌交叉双腿和盘腿动作,以防人工假体脱出或脱位[2],⑦引流管的护理。伤口置负压引管的目的是减少伤口内血肿形成,减少感染的机会,术后2 h内引流量最大,24~48 h后明显减少,要做好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引流袋的位置低于切口位置,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严防切口感染。⑧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稳。⑨疼痛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由于创伤大,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即感到切口疼痛,并可持续72 h,甚至更长。由于疼痛刺激,可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睡眠及心理状态,甚至可导致原有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复发,可采用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聊天、听音乐等心理疏导办法,减轻患者的疼痛,必要时使用镇静剂或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术后止痛效果较好,同时观察止痛效果。⑩饮食护理。术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增加蛋白质及维生素射入,适当多吃水果及蔬菜。
3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1局部感染
人工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多发生于术后早期,预防措施:①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②观察伤口情况注意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尤其是肥胖者,如切口发红肿胀,应加强伤口换药,及时控制感染。
3.2防止肺部感染
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应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新鲜,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扩胸运动,定时拍打后背,多饮水,必要时可用雾化吸入。
3.3深静脉栓塞(DVT)和肺栓塞[3]
全髋置换术后由于手术失血,长期卧床,输注库存血等因素,造成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凝固性增高从而容易形成DVT。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肌肉深压痛,皮肤温度变冷,肤色苍白,而DVT一旦形成,轻者影响患肢康复,严重者可致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①术前平衡膳食。选择清爽低脂食品,多食复合纤维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黏度,适当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4]。②术后当天指导协助患者尽早主动或被动运动,如深呼吸和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尤其是让患者主动用力的做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被动活动下肢,如按摩小腿、膝部、大腿及臀部,或者被动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但是一旦出现血栓后,切忌用手按摩和摩擦患肢,以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③人工髋关节脱位。手术早期易发生脱位,在护理上应注意术后患者正确的体位,在翻身时将整个骨盆托起,避免过度外旋、内旋,不要过早负重及双下肢在膝关节前交叉,穿矫正鞋保持外展中立位,术后6周内屈髋不超过90°。
3.4便秘的预防
老年患者卧床易出现便秘,在增加饮水和含纤维丰富的食物摄入的同时应给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日数次,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出现。
3.5术后皮肤并发症护理
术后仍应及时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铺的干燥与平整,翻身时保持术肢的外展位。应用电动气垫床。
4康复锻炼
4.1心理康复指导
心理康复是机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机能康复,调动积极的心理因素,使其主观能动地参与机能康复的训练。术后应注意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一方面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另一方面介绍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其掌握合适的锻炼方法,鼓励并帮助其进行锻炼,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4.2康复训练方法[5]
①术后第1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 s后放松,如此反复,预防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每天8~10次,每次1 min。②术后3~5 d开始做CPM运动。一般从20°~30°开始,每天2次,每次1~2 h,以后每天增加5°~10°。此外,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直腿抬高训练,要求足跟离床20 cm,在空中停顿5~10 s再放下,如此反复。每次30~50下,每天3~4次。③术后第3天即协助患者下床,在床边站立,下床时患肢先下床,患侧上肢先扶拐,再健肢下床,健侧上肢扶拐,然后扶双拐站立。④术后1周可扶拐行走,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先用双拐再用单拐。
4.3出院康复指导
患者出院前应指导其正确更衣,穿裤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时患肢要伸髋屈膝,穿无需系鞋带的鞋。术后3个月内避免侧卧位,并保持患肢外展15°~30°,避免两腿交叉,不能坐低凳或下蹲,避免剧烈活动,登高负重。定期复查。
5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护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单纯的术后指导练功不足以改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而术前的心理暗示及指导可增加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信心。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术后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护理保障了手术的效果。
术后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术后痊愈的重要措施,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预防和治疗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早期进行关节活动的有利条件是关节内与关节外软组织尚未形成粘连或有粘连尚未完全机化,锻炼难度不大,可较快地恢复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等长和等张的原则。经过手术前后的治疗护理与康复锻炼,降低了手术并发症,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法.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8-700.
[2]高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流变学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47-249.
[3]李冰,薛敏.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2(16):141.
[4]梁宏燕,吴卓.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J].当代医药卫生,2005,2(5):77.
[5]葛智纯,王慧玲,刘若群,等.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5(7):513-514.
(收稿日期: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