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海 刘书田 夏黎明 刘 军 孔长青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的胸部病变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90例。结果:90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病灶成功率为100%,诊断准确率为97.2%,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100%,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4.3%。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对胸部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胸部病变;活检;CT引导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2(a)-060-02
胸部病变来源多样,组织类型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因此CT引导下胸部病变活检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胸部病变的有效方法[1]。其确诊率高、并发症少、越来越受到临床和放射科医师的重视[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搜集2007年9月~2008年5月90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部病变,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16~82岁,平均48.5岁。病灶位于上肺32例,中肺28例,下肺21例,纵隔5例,胸壁4例。
1.2 使用设备
GE Hispeed双排螺旋CT和Siemens 16层螺旋CT,采用美国产Pro-Mag TM Ultra全自动活检枪及18G槽式活检针进行穿刺及取材。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所有的病例均行凝血全套、血-R 、ECG检查,咳嗽患者术前口服镇静剂,心理紧张的患者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鲁米那100 mg。术前常规行螺旋CT 平扫及增强扫描。相对禁忌证如下:①有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不全者;② 无法避开的肺大疱及血管;③肺内病变可能为血管性病变;④剧烈咳嗽不能控制或不合作的患者。
1.3.2 定位穿刺点采用体表标记定位法,即在已选定的穿刺层面相应的体表皮肤上放置栅栏状标记,做局部螺旋扫描,层间隔为3 mm或5 mm。纵隔病变必须行增强扫描,详细了解病灶周围及附近血管和重要脏器的情况。选择穿刺层面和穿刺点时应该注意避开大血管和心脏,利用标记物和机架激光定位光标在CT图像上测出进针深度、角度,确定体表穿刺点[3]。
1.3.3 穿刺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孔巾,10%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到胸膜,然后根据图像测出的进针深度、角度引入活检针,再作靶层扫描以确定穿刺路径。必要时调整或校正穿刺的路径。所有病例均采用槽式活检针,穿刺和取材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观察所取材是否满意,即是否为条状组织,否则重新穿刺取材,直到取得满意标本。第二步,扫描靶区,观察有无并发症。第三步,消毒处理伤口。标本以10%福尔马林固定,送病理检查。
1.3.4 术后处理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患者有无胸闷、头昏、喉痒等症状,发现患者咳血侧卧,鼓励患者保持镇定,一般可以自止。穿刺结束后立即行CT扫描仔细观察有无气胸,病灶周围及针道有无出血并记录,发现气胸应该给患者吸氧,继续观察30 min后再扫描,气胸无明显增加的,住院患者可以送回病房继续观察,门诊患者要留下观察24 h以上。
2 结果
90例穿刺均进入病灶并获得组织学样本,成功率为100%。
2.1穿刺结果
诊断准确率为97.2%,其中,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100.0%,良性准确率为94.3%。
2.2 病理结果
腺癌和鳞癌共51例,类癌1例,HD 2例,NHD 1例,胸腺瘤2例,浆细胞瘤1例,炎症28例,TB 4例。
2.3 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发生气胸11例,发生率为12.2%(11/90),其中,10例肺压缩<10%,未作特殊处理,留观1 h后返回病房;1例肺压缩约30%,予以闭式引流。出血共31例(34.4%),均为针道出血,其中5例术后出现少量咳血,予以肌注立止血好转。全组无合并感染病例,未发现针道转移病例。
3 讨论
3.1 CT引导下经皮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量文献证实[4-5],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的方法,活检确诊率一般在70%~100%,本组为97.2%。胸部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采用体表标记定位法,方法简单、并发症少,穿刺前增强扫描非常重要,可以避开坏死区、肺不张、大血管。采用槽式针取材可以拿到完整的组织条,克服了以往针吸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组织来源不明确等缺点,提高了阳性率。因此CT引导下经皮胸部病变穿刺活检可早期作出定性诊断,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手术,特别对纵隔肿瘤、肺癌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确定纵隔肿瘤、肺癌的组织学类型,为临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3.2 并发症
胸部病变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有气胸、出血[6]、肿瘤播散、种植等,其中气胸和出血相对多见。
国外有关文献报道应用槽式活检针时气胸发生率为5%~61%,平均约20%[7]。赵斗贵等报道经皮肺穿刺肺内病灶98例,气胸发生率仅为5.1%,本组病例中发生气胸11例,发生率为12.2%(11/90)。影响气胸的因素很多,气胸的发生率与病灶离胸壁的距离、穿刺针通过胸膜的次数、患者的肺功能和术者的操作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关[8]。
另一个并发症是出血,出血包括病灶出血、针道出血和咳血。穿刺后行CT扫描,一旦发现病灶内、针道周围或胸腔内出现高密度出血灶,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出血为大量或呈持续性应请内科或外科会诊,及时处理。造成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管损伤。由于CT扫描,特别是行增强扫描后可以清楚显示大中型血管位置和走行,穿刺者基本可以避开大血管,避免发生大出血的可能,因此大多数出血为少量。本组发生31例出血病例,发生率为34.4%,均为针道出血,予以静脉滴注或肌注止血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胸部病变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其确诊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广泛,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Movre EH.Technical aspects of needle aspiration lung biopsy a personal perspective[J].Radiology,1998,208:303-318.
[2]黄振国,张雪哲,王武.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诊断正确率相关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杂志,2006,15:81-84.
[3]张雪哲,卢廷.CT介入放射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21.
[4]黄振国,张雪哲,王武.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不同大小和不同深度病灶间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375-1377.
[5]赵斗贵,杨素君.CT导向胸部穿刺活检应用切割针和活检枪的经验[J].介入放射杂志,2006,15:690-692.
[6]Yeow KM, See Lc, Lui Kw, et al. Risk factors for pneumothorax and bleeding after CT-guided percutaneouscoaxial cutting needle biopsy of lung lesions[J].J Vasc Interv Radiol,2001,12(11):1305-1312.
[7]Arslan S, Yilmaz A, Bayramgurler B, et al. CT-guided transthoracic fine needle aspiration of pulmonary lesions: accuracy and complications in 294 patients[J].Med Sci Monit,2002,8:493-497.
[8]李国栋,周正荣,李文涛,等.CT导引下经皮肺组织活检术常见并发症及穿刺体会[J]. 介入放射杂志,2007,16:847-849.
(收稿日期:200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