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式”教学模式报告

2009-03-16 09:57张景荣
关键词:自学课文过程

张景荣

“研究式”教学是我以素质教育要求为依据,独自进行的课堂教学实验,现已告一段落,有必要进行一次总结。

一、模式的提出

长期以来,初中教育一直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没有解脱出来。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这种教学方法一直被沿用,近年来也逐渐受到质疑和否定。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指导思想也在转变之中。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的窘状,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为此我以减轻教学双方负担为目的,用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分组研究讨论的学习的方法,连续3年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依据:

模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的—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我设想达到如下目标:

(一)从教师方面看:

1.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觉学习,愿意学习。

2.创造条件,教会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研究讨论,学会发现问题,从而学会学习。

(二)从学的方面来看,应体现:

1.全面性。素质教育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未并发的潜能,都能成为有用之材,相信每个学生的想法都有合理之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都有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都能受益。

2.主体性。即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根据同学的不同观点对自己的自学结果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主动性。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形成自觉、自愿地学习的良好心理。

4.独立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

5.发展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而且能为自己寻到最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现在的学习,同时更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模式及操作过程

“研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自学的结果为基础,分组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式的学习,教师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启发,少作或不作详细讲解。这样,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力得到提高,并设想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能够初步独立获取知识。

第—,教学形式轻松自由,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思想压力。由于教师对课文内容不作过的讲解,学生学习具有完全的主动性,学生乐于学习。

(1)教会学生有目标地预习

预习目标的确定原则:

适量──根据学生年级的要求,预习的任务应能在10分钟左右完成。

适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预习的要求应有所区别,并让学生自己选择预习的目标。对于预习,我的要求比学生实际具有的水平稍低,使学生容易完成而乐于预习。从具体的教学中来看,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预习的重点内容呈现这样的变化:字词→文章层次→文章中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有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能思考文章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我认为,这种发展可以说是表现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过程。

(2)从预习转向自学

这点主要从预习的做法上进行突破。具体做法是教会学生用各种符号在课文中作批注,让学生自己决定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从用的符号的多少,基本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自学情况。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形成了具有个人风格的自学方法。

(3)预习检查

实际上是对学生的自学情况的检查。随着实验的深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已不再重要。

第二,分组研究讨论,教师指导。这是“研究法”教学模式最大特点。通过一定的安排,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1.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表达能力,把学生按4-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

2.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采用问答的方法,有的采用讨论的方法,也有采用集体校对问题答案的,只要能解决问题均可。

3.教师的指导:遵循“牵”→“扶”→“放”这样的过程。“牵”: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课文的一些有关问题,作为学生讨论的内容并随机检查学生的讨论理解的情况;“扶”:教师只提出课文的重点问题(一般不超过3条),学生在围绕问题讨论的过程中继续发现更多的问题,教师要熟悉课文,在备课中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所预计。“放”:教师只对课文作必要的介绍,其他有关问题由学生自行通过研究讨论解决。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更注意学生讨论的内容,以便于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方向。同时,对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好方法、好想法,应提出来供全体学生参考。要注意的是,“放”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发现上。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发现学生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中涌现出来的榜样。

第三,学习效果的检查。这也是学生对自己自学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消化、练习和运用,最终形成技能的过程。在学习的讨论过程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听别人的观点,既是自学学到的知识的运用,也是对自己自学情况的检查。这样集众家之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加深。

这一阶段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回答课后的问题。现行教材的课后问题设计较科学合理,难度适中,通过口答、笔答等形式,很容易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

原则:检查内容不须过多,结合上级要求,完成用时控制在15-20分钟即可。范围要与课文用单元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

四、模式的成效

几年来.根据实验的设想方案,我不断完善实验过程,积累材料,优化教学过程。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适当修改学习要求,以使之更符合学生实际,初步形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质为目标的研究法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达到了减轻教学双方负担的目标。

(一)对教师来说

1.更加明确了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在对学习的内容作准备时,更容易做到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深入发掘教学内容的价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所忽略时及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同时容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思考和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来说

1.学习兴趣高涨

学生学习语文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每节语文课,他们总是早早地按预先分好的小组坐好,学习时大胆、积极地发言,从讨论到争论,最后请老师评理的情况几乎每节可见。课上好了,课外的时间多了,学生读课外书的时间也多了。不少同学向老师借书读。有的还开始有了买书读的习惯。这样我班的读书工程完成得很好。

2.学习轻松愉快

重在指导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其结果是学习负担真正减轻。

3.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有成效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发展,到初三年级时,能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的比例达到90%(80人班),学习过程更加积极主动,每个学生都能对课文进行分析,在课文中作上批注。预习──和同学一起讨论学习,已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全班语文成绩不断进步,班级语文成绩在同学年名列前茅。

4.个性得到发展

首先,是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意识。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指出别人甚至是老师和课本的错误,敢于坚持自己的看法,甚至不惜和同学、和老师展开辩论。

其次,是部分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教师的否定,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总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别人的接受,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观点作辩护,思维和表达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乐观向上、自信进取的高尚品格,也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培养了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自学课文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
编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