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2009-03-15 10:16
飞天 2009年20期
关键词:翟志刚航天员太空

赵 雁

翟志刚,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龙江县人,1985年6月入伍,曾任空军某师战斗机飞行员,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入选神七任务飞行乘组,参加“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进行中国首次出舱行走,并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大校军衔。

一个民族飞行的轨迹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在总计19分钟35秒的舱外活动中,42岁的航天员翟志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

此时,飞船正以7.8公里/秒的速度在距地球约343公里的太空高速运动。这意味着,翟志刚已太空行走9165公里,由此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

手持鲜艳的五星红旗,身穿“飞天”舱外航天服,翟志刚镇定自若。在浩渺的深空美景映衬下,他面对镜头向全球亿万观众轻松挥手。

翟志刚的问候从遥远的太空传来:“神舟七号报告,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

在展开国旗的刹那,翟志刚心中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舱外看太空的第一眼,我被强烈地震撼——太美了。”“太空中没有空气,光线不发生折射,黑色的太空看起来辽阔深邃,似乎可以看到无穷远,星星更加清晰明亮且富有层次感。回望人类的家园地球,就如一个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球,美不胜收。”翟志刚这样深情地描述着出舱看到的太空美景。虽然没有更多时间让他仔细去欣赏太空,但走出舱外一瞬间的所见却已深深地印入脑海,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的感言是这样说的:“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刚刚返回到地面,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这是翟志刚的感动,也是全体华夏儿女的感动。感动来自这里:神舟七号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次进行三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第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第一次航天员着中国制造的航天服接受真空环境考验;第一次释放伴飞卫星,并在航天员返回地面后,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飞试验;第一次采用海事卫星和天基测控技术……

这是一个民族的飞行轨迹。

在中国航天员的队伍中有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从加入航天员大队那天起,我们就时刻准备着,把一个民族的飞行轨迹向大气层外的茫茫太空延伸。”翟志刚和他的战友们,始终抱定这样一个信念。为了这一刻,翟志刚和他的战友们等待了十年,也奋斗了十年。

翟志刚浓眉朗目,一脸男子汉的英豪之气。从他脸上你能“读”到气宇轩昂,豁然大度,与他相处,你也会很快能感受到他鲜活透明的性格,他的鲜活透明,不仅仅来源于他阳光般的外表,而常常来源于他敏捷的思维。

十年的航天员生涯,“人气”极高的他三次入选梯队,却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陈善广曾对翟志刚说:“面对公众的眼光,承受能力要求很高。你是真丈夫、男子汉。”

人生在遇到巨大挑战时,始终如一的坚守自己的信念,能孕育出惊人的机遇,从而绽放出非凡的创造力。无论航天训练有多么艰苦,翟志刚始终面带阳光般的微笑。他从未放弃努力,最终让梦想成为现实。因为他深信,坚守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翟志刚终于在第三次入选载人航天任务梯队后,最终登上了飞向太空的“神舟”。

从一名平凡的农家子弟成长为第一个把足迹留在太空的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有着怎样非凡的生命轨迹呢?

妈妈送我去飞翔

“我从没觉得家里多么贫穷、困难,反而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很满足。”翟志刚能有一个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应该感谢母亲。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却从母亲身上体会出了更加深厚的母爱。他出生在嫩江平原的乡村,虽说黑土地肥沃,但翟志刚一家仍没有摆脱贫困的缠绕。尽管生活困难,目不识丁的母亲却心存高远: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在那个贫困的村庄,将六个子女全部送学到高中以上,是鲜见的。她靠卖炒瓜子供翟志刚读完小学,初中。年近六旬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炒瓜子到街上卖,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晚上回到家里早已累得精疲力竭,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母亲每日回来,用她那裂着口子、骨节粗大的手将一张张发皱的角票分票点捋平整。由于卖得不好,母亲常常发出一阵阵叹息。这场景让刚考上高中的翟志刚难以承受。他不想继续念书了,他要帮母亲支撑这个家。

谁知当他把想法说出后,一向慈爱的母亲发火了。这是他自小到大见过母亲发的最大的一次火。母亲哭着对翟志刚说:“妈不识字,大道理整不明白,但我认准一个理,不能当睁眼瞎,就是要读书。母亲的话句句戳心,翟志刚不得不从。他继续高中的学业。高考临近,学校在放学后组织补习,要每个学生交五元钱的费用,想来想去,翟志刚忍住没有向母亲开口。于是,每天放学后,要强的他快速收拾书包回家。先把瓜子炒了,再把饭做好,然后上街去接母亲回家。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可是为了多卖一点瓜子,母亲总是很晚收摊。看到街灯笼罩下母亲孤独的身影,看到母亲被冻得涕泪横流,抽出红肿的手小心翼翼清点那些破旧的小纸币时,他真想搂着母亲大哭一场。家人都睡下后,翟志刚再挑灯夜战,刻苦学习,每天都到深夜。

那时候,全家的主食就是苞米面。可是只要他张口提出交学费买学习资料的事,母亲再难也会爽快地掏出钱来催促他去买。懂事的翟志刚除了必交的学杂费,从不向母亲多要一分钱。

1985年6月,飞行学院招飞,翟志刚并不热心。他想自己不能丢下老人去外地上学。作为儿子他要撑起这个家。当朋友告诉他考上了飞行学院时,他却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其实,男孩子哪有不愿当飞行员的道理,可他一想到家,一想到母亲就觉得这事不实际。

翟志刚还是决定放弃去飞行学院。母亲哪里肯依,心急如焚地将一家人召到一起,轮翻给他做工作。望着泪眼婆娑的母亲,翟志刚答应了。

临走前一天,母亲破例没有出去卖瓜子。她用20元钱,给儿子买了一个旅行包,想帮儿子收拾行装,可家中却没有什么东西来装满它。老人对着那只空包默默流泪。最后,母亲为儿子炒了一锅瓜子,一粒粒地选出个大饱满的,装到旅行包里,但是仍然没有装满。

临行前,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还带着体温的五元钱,塞到儿子手里。

五元钱,在当时需要母亲在外面卖几天瓜子才能挣到。翟志刚再也忍不住心酸,拥住白发苍苍的母亲不停地流泪。

从哈尔滨出发的时候,没有家人送行的翟志刚,顺着车窗看下去,有一对农村的老夫妇正用眼睛盯住车窗口的儿子,步子努力随着车厢行进,眼神里充满了牵挂。这一幕让翟志刚想起了母亲,想起了伫立在寒风中叫卖瓜子的母亲。

车开动了,翟志刚双手捧脸,似乎把所有的担心、牵挂和泪水都攥在手里,让它伴着隆隆的车鸣声与己同行……

到学校后每月津贴12元,翟志刚只留下两元,其余全部寄给了母亲。他知道母亲爱喝糖水,就给母亲邮去白糖奶粉。虽然这些无以回报母亲的深情,但他用这种方式弥补自己的遗憾。

到了部队,因为工作繁忙,翟志刚回家探亲的次数屈指可数。翟志刚和母亲的感情深厚,只要探亲回来,都愿意守在母亲身边,陪着老人唠嗑,碰上母亲有什么头疼脑热,他更是悉心照顾。他回家最喜欢吃母亲做的苞米楂子和土豆丝,走的时候总要带走一些。

翟志刚到北京后,生活环境安定下来,他第一件想要做的事就是把母亲接到身边,尽尽孝心。然而81岁的母亲离不开故土,不愿跟儿子到北京享福。无法守在母亲身边尽孝的翟志刚只有通过寄钱来表达心意。他说,寄多少媳妇都不管,直到寄得我心里舒服为止。

在翟志刚入选航天员首飞梯队就要到酒泉发射基地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前夕,最疼爱他的母亲却病重了,生活不能自理,话也说不出了。妻子张淑静怕影响翟志刚的情绪,和他家人商量再三,决定不告诉他这个消息。深明大义的大哥嘱咐弟妹:家里有我们呢!放心!

2003年国庆期间,一直处于紧张训练状态的翟志刚放假三天,按照惯例,他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母亲拨电话,向母亲请安。此时,压力最大的当属于妻子张淑静了,她了解丈夫对婆婆的感情,可是,执行航天任务是国家级任务,这个时候不能让丈夫分心啊!但是又怕老人的身体有什么意外,岂不成了丈夫一生的遗憾?但此时,深明大义的张淑静只能狠心向丈夫隐瞒真相了。左思右想之下,她主动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背着丈夫悄悄和大哥商量后,让家人告诉丈夫母亲身体不错,到别人家串门去了。听说母亲精神不错,翟志刚安心了。

10月15日,当首飞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出现在中国各地的电视屏幕上时,病床上的母亲也看见了儿子,虽说已不能说出话来,但老人神情激动,眼中闪动着晶莹的泪花,嘴角露出欣慰的笑意……

2003年11月,“神五”成功飞行后一个月,最疼爱翟志刚也最让他牵挂的母亲贾桂芝去世了。翟志刚却因为任务在身,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当他赶回家时,亲手抱着妈妈,送老人家最后一程。在母亲的墓碑前,这位刚强的东北汉子泪流满面,跪地磕了三个响头。

忠孝不能两全,他相信,母亲一定不会怨儿子,也一定会为儿子自豪!

人生的起飞

在母亲的殷殷期望中,翟志刚一步步成长起来。无论在飞行学院,还是当飞行员,翟志刚都要求自己做到最优秀。无论人生得意还是身处逆境,翟志刚始终乐观淡定,一次次人生历练,被他当做一次次人生的起飞。

1995年5月的一天,翟志刚参加飞行训练。此时,七架战斗机正在返场途中,准备降落。翟志刚是其中第四架。

忽然,天气骤变,一股强劲的气流卷起沙尘暴向机场袭来。飞行员所能看到的除了沙尘还是沙尘——地面指挥部要求飞机紧急迫降,飞行员试图寻找机场跑道,但飞机跑道“消失”了。

翟志刚刚进入飞行队时间不长。天气突然变化,作为一名新手,他能应对这次天气骤变吗?能安全着陆吗?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大家都焦躁不安地等待飞机着陆时,其中一架飞机着陆时偏出跑道,撞上了加油井,现场一片火海。翟志刚驾驶的教练机呼啸着冲破尘雾,平稳地降落到机场跑道上。

他凭借平时的刻苦训练,练就了精湛的飞行技术,才使他化险为夷。

执行任务是航天员的最高追求

随着“神舟”五号首飞梯队的亮相,几乎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开朗英俊的航天员———翟志刚。而“神六”任务,他又一次与飞天的机会擦身而过。所以,在神七任务前夕,面对第三次进入飞行任务乘组的翟志刚,几乎所有的媒体,都问出了几个相同的问题。

记者:进入了神五、神六航天员梯队,但都没有上天,对你打击大不大,你有没有气馁过?

翟志刚:说句心里话,神五、神六给我的都是激励和勇气。第一乘组是在执行任务,梯队也是在执行任务。我进入神五、神六梯队,本身就是在执行任务,同样非常光荣和自豪。

每一次任务的成功结束,就是下一次任务的开始,我们的成绩不积累到下一阶段。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都是新的挑战。

他说:“就是再备份一次,也一样的光荣。如果这次上不去,我们也不会遗憾。他们上去,代表了我们航天员,代表我们国家,作为航天员来讲,执行任务是最高追求。”

“如果神七仍然擦肩而过,神八还要会继续努力的,永远会努力下去。”

记者:十年的航天员生涯,会遇到很多困難,你是怎么克服的?

翟志刚:两个字——坚持。训练很单调,也很枯燥。训练要求很高,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考核,我们必须把每一次训练做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

记者:靠什么坚持?

翟志刚:让我坚持下来的是一种职业的理想。作为航天员,理想就是为了能够执行航天任务,训练刻苦是必然的。要想取得好成绩,刻苦算不得什么。

记者:从神五、神六一路走来,你的心路历程是怎么样的?

翟志刚:经过神五、神六,我积攒下了很宝贵的一笔财富,认识到了自己许多的不足。在神七的训练准备过程中,我弥补了以前的不足,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强项,我认为这才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吧。

朴实诚恳的话语是翟志刚的心声。

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是这样评价翟志刚的:“每次落选都不会把失意写在脸上。但他以后的训练会更刻苦,就像是憋着一股劲。注重细节,操作能力突出,心理素质好,尤其是情绪稳定性和危机处理能力很强。”

作为一名职业航天员,翟志刚把执行航天飞行任务当做最高追求,他说:“作为航天员,能够代表祖国出征太空,这是我们最高荣耀。”

对事业无愧于心

无论是当航天员,还是飞行员,翟志刚始终追求的是对事业无愧于心。

十年的航天员职业生涯,让这位42岁的黑龙江汉子清醒地意识到,航天员这种特殊的职业是不讲人情的,所以每次训练他给自己定的标准都非常高。每做完一次训练或者结束一次考试,翟志刚都要进行自我总结。训练笔记本不知记了多少本,每次训练前都要拿笔在这里边想边写,尤其训练完以后,总结是非常重要的。总结是为了下一次训练提高,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都要写下来,如果出现失误了,他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有时好几天才能过去。

根据神六任务特点,飞船的装备改装不少,增加了很多训练内容。然而飞船模拟器只有一个,训练的人多,航天员采取轮流训练的方式。翟志刚如果觉得自己的某一项操作还不熟练,就会申请晚上加班练,不达到熟练的程度决不罢休。他知道,只有在地面上操作达到100%的正确和熟练,才能满足太空飞行的要求。因为地面训练与空中飞行不同,外界干扰因素较少。而在太空中飞行,人处在失重状态,要保证不出差错,惟有在地面下足功夫。

翟志刚正是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训练态度,两次入选“神舟”五号和六号的飞行乘组。

做过空军试飞员的翟志刚总说自己的飞行生涯是幸运的,但他对航天员这个职业的风险性有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他对我国整个载人航天工程透彻的了解,无论是飞船、火箭、发射场还是着陆场。每台设备,每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他和战友们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既然是两人执行任务,翟志刚考虑最多的还是和同伴的配合。翟志刚为了方便同伴出舱,曾主动让同伴踩自己的背,给教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乘组搭档吴杰说:“翟志刚反应非常快,处理特殊情况也非常快,非常准确,非常刻苦。他性格开朗,知名度也很高,到处都是笑声一片。现在由于工作配合比较好,配合非常愉快。”

翟志刚是个爱总结爱琢磨的人,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训练,都有许多理论准备工作,东西需要你了解透了,去付诸实践,他说总结是为了少走弯路。虽然,翟志刚理解和接受能力好,但他从不耍小聪明,学习训练凭借的是一个踏实的精神,虽是个慢性子,但学习办事达到的永远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看一本书,他不只局限于看书中的内容,而是将书中牵扯生发出来的有关知识,有关人物全都了解清楚,这样,他看一本书达到的效果远远走出了一本书的内容。

就是凭借这个钻研的精神,翟志刚当初是被推荐去的某飞行试验训练中心,这个中心的飞行员是飞高难科目,新研制设备的试飞,还有新的战友去演练。应该说,对这里的飞行员的要求比其他飞行员要求更高,因为新设备试飞,试出性能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有高超的飞行技能,翟志刚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一是飞仪表,通过仪表显示来分析飞行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二是飞特技;三是飞起落航线。

在当年他的飞行大队,有一张大表格是起落航线的质量评比表,每个季度评一次,翟志刚调到那里一年时间,参加评选三次,次次获奖。

在神七任务训练中,翟志刚入选第一梯队第一人,靠的还是他的钻研。

由于神七承担的任务与以往完全不同,进行的训练也是全新的,除了神五、神六训练中的内容,还增加了许多更富挑战性,也具危险性的训练科目。

翟志刚不能忘记第一次穿上厚重的舱外航天服的感觉。

“第一次穿上舱外航天服之后,感觉非常非常的挤。哪儿也动不了,想看啥看不见,想动啥动不上去,视野变小了。感觉到自己与外界绝缘了,有一种深层隔离的感觉。抬手只能摸到眼眉的地方,就算到极限了,连脚尖也看不见。手的可控范围很小。”

这种并不美妙的穿着感受,翟志刚却格外珍惜。“因为资源太有限了,我必须珍惜!”他穿着服装完成的每一次操作都近乎完美!

在失重水槽训练中,人要穿着重达240公斤重的训练服,在水下进行配平,模拟失重的状态,配平的姿态是固定的,与地面的角度是30度,做一点动作都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而航天员还需要在舱内完成许多操作。

翟志刚第一次穿水槽训练服训练时,教员事先已告诉大家,训练对体力是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上肢负担要求,当说自行体验十分钟时,翟志刚别提有多振奋了,在骨子里,他就喜欢有挑战性的东西。十分钟对他来说弥足珍贵,因为训练时间,训练设备有限,自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体验,失理环境,考验航天员的是控制力,地面上看着很简单的一个动作,航天员要实验它们,需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

渐渐,他越走越远,还就地来了几个姿态变换的高难动作。

他体验得很卖力,体验的很兴奋,恰恰忽视了自己的体力,当他觉得体力即将耗尽时,水上的教员指挥下达了,开始训练的口令。

那天的训练内容全部完成了,可翟志刚却累得仿佛虚脱了一般,他开玩笑说这次是体验过度了。

无论是失重水槽训练,还是低压舱训练,抑或是出舱活动程序训练,对航天员的考验不仅是体力上的,还是脑力上的,心理上的。而出舱活动,对谁都是全新的,个中的感受全凭你去体会,去琢磨,去想像。因为训练的资源宝贵,设备都是消耗性的,不能无限次的使用,训练时间又有限,所以每次训练前,翟志刚必给自己定标准,对每次训练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在飞船里做180度的转身动作,这在地面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动作在这里却是个复杂的过程,他会想第一步手的位置,左手放在哪里,右手搁在哪里合适,这时的眼睛要看向何处,右脚的位置,舱内密密麻麻的仪器设备中哪些地方是可以攀,哪些地方是可以用劲的,因为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转身,如果考虑不周,服装的背包是最怕磕碰的,一个个小金属细管,一个个舱内的设备,把手磕碰坏了,都会影响任务的完成。

就因为肯琢磨重细节,所有的训练都没有超过翟志刚充分的预想。

翟志刚还是个善于找方法的人,针对任务特点,他总会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神七”新增的训练科目多,体力消耗大,危险性也大,翟志刚就遇了一次险,3月18日,翟志刚参加失重水槽训练,一个科目进行完毕,他在水下休息区休息,只听得背后的氧气瓶发出金属脆响,他没有在意。之后,他发现水面呼噜噜地冒着气泡,紧接着又是一声脆响,他意识到气瓶出问题了。立即采取紧急上浮,此时,身旁的潜水员及时发现,把应急气嘴塞到翟志刚嘴里,两人共用一个气瓶向水面上浮。翟志刚表现镇定,控制速度向上浮,因为从10米深水底慌張急速上浮,非常容易造成肺气压伤,患减压病。岸上的工作人员非常紧张,因为短短两分钟的时间,任何一点处置不当,都会造成严重后果。当看到安全上岸的翟志刚神态自若,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翟志刚说,他没有紧张,因为这样的故障处置教员做过详尽的讲解,他对自己有信心,也对设备有信心。

有缘千里来相会

人们都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翟志刚总是很感激妻子张淑静这些年来对他和整个家庭的付出。张淑静说:“我对翟志刚有三句话的评价:他是我温情的丈夫;他是儿子眼中可爱的父亲;他是父母面前孝顺的儿子。”有这么一位妻子的支持,难怪翟志刚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航天员的职业注定让丈夫帮不了家,现实生活把张淑静从一个不操心的洒脱女孩,磨练成持家能手。张淑静刚来北京时,他们的孩子才上幼儿园,而今十年过去,孩子已上初中。十年中,因为工作原因,翟志刚没有接送孩子读书,没有为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这些都是张淑静一个人包揽的。一直以来,翟志刚觉得亏欠妻子太多,但张淑静佩服丈夫,总是为翟志刚自豪。当时,翟志刚参加航天员选拔,到最后筛选到只剩20人时,需要家属体检。当时张淑静说了一句话:“如果因为我的身体原因而影响到你,那我哪怕与你离婚,也要支持你的事业!”

至今,张淑静只送翟志刚一朵玫瑰花的故事还在航天员中传为美谈。那是翟志刚执行“神五”任务从现场归来时,航天员妻子们前往机场迎接,别的航天员手里捧着妻子送来的大把玫瑰花,翟志刚手里的花很特别,一圈百合中独有一枝玫瑰怒放。大家奇怪地问:“怎么只插一朵玫瑰?”张淑静说:“原先我准备买99朵玫瑰,昨天听电视台一个主持人说,发射场有许多女孩子为翟志刚而倾倒,我就改变了主意,决定只买一朵红玫瑰,只要有这一朵,其他的玫瑰花就插不进来了!”说完,她哈哈大笑起来。张淑静也确实是翟志刚的那朵玫瑰,一朵怒放,但芬芳满园。

翟志刚和张淑静可谓是有缘之人来相会。当年张淑静入伍在天津某医院当兵,而翟志刚在河北遵化当飞行员。

一次偶然的机会,热心的老乡将翟志刚介绍给了张淑静,原因还是两人都是黑龙江人,离得还不远,坐车只要四五个钟头。

回想起两人最初见面的情景,张淑静的眼睛熠熠闪亮。“我们都觉得似曾相识!”两人不约而同互相问起——

“你来过保定吗?”

“你来过我们医院吗?”

其实,他们并没有真的见过面,但却从这样的似曾相识中,感到了亲近两人不再有初次见面的局促,很快热识起来,英俊幽默温和的翟志刚给张淑静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美丽率真直爽的张淑静也在翟志刚心间驻留。他们开始了鸿雁传书的爱情。

一年多后,他们的爱情成熟蒂落,1991年7月,他们走入幸福的婚姻殿堂,然而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很快摆在眼前,此时,张淑静是哈尔滨铁路系统的一名职工,待遇优厚,有了自己的房子。在这个省府名城有这些,足以让人羡慕,但要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张淑静随军,要么翟志刚转业回地方,放弃飞行,对于酷爱事业的翟志刚来说,想都没有想过。

在飞行部队中,为了让飞行员有个稳定的大后方,飞行员能安心飞行,部队总是想方设法让家属留在部队,支持丈夫的工作,对有自己事业的家属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考验。

张淑静就面临着这样的考验,她真不想离开眼看着蒸蒸日上的事业,真不想放弃已经拥有的安定平和,翟志刚单位里搞政工的干事为此专门来到张淑静的单位做工作,张淑静心里是一百个不情愿。

还是婆婆的话点醒了她,你不随军,你和志刚就没个家的样子!

是啊,丈夫深爱他的事业,她又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舍,就舍去自己的安逸吧,牺牲就牺牲自己吧!

当她来到遵化丈夫的部队时,愣在那里。这里没有哈尔滨的繁华热闹,她有准备,这里没有都市生活条件好,她也能接受,可这不好,压根就是艰苦呀,这里满眼都是石头房,样子粗犷,里面住的感觉也粗犷,遵化的冬天的冷不比哈尔滨差多少,冬天在屋子里面,冻得睡不着觉,只有自己烧煤来取暖。

张淑静永远难忘在遵化部队的第一个冬天,那时候翟志刚有飞行任务,出去几个月时间,张淑静听了别的家属介绍,去买了半吨煤回家,就是这些煤让瘦弱的张淑静吃够了苦头。烧煤是有窍门的,填得太实不行,填得不够也不行,掌握不好时间火候也不行,一直住着暖气房的张淑静从来没张罗过这些黑乎乎的家伙们。煤也欺生,常常弄得灰头土脸,被烟呛得一塌糊涂,还是以失败告终,要么就是炉子半夜里熄火了,搂着几床被子还是冻得人心里发凉。

这个冬天,张淑静就跟电褥子、电暖气搭上了伴,勉强撑过去,等翟志刚执行任务回来,看着妻子委屈的眼神,有了深深的内疚。

那你后悔吗?

不,从不后悔!

這是当了多年飞行员,航天员家属的一点幸福的感言,这两个职业,都注定让丈夫帮不了家,照顾不了妻儿,把她从一个不操心不知柴米油盐贵的洒脱女孩,磨练成把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的一把手。

这也是幸福的宣言,她佩服丈夫,敬重丈夫,为拥有这般优秀的丈夫而自豪。

当时张淑静选择翟志刚是因为在她心里,男子汉志在四方,嫁给飞行员,是觉得飞行员这个职业让人崇拜,看着丈夫天上飞行的感觉,那种骄傲何其自豪。可到了飞行部队,真正了解了飞行,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张淑静体会到牵肠挂肚的揪心。几年飞行员家属当下来,张淑静成了半个气象专家。碰上飞行天气亮堂,能见度高,她这个做家属的一天心里也亮堂堂的。丈夫飞夜航了,她这一晚,准是无法入眠,一直等到丈夫打来报平安的电话才会安心。生儿子那年,一天挺着大肚子的张淑静正在卫生队上班,听另一名飞行员家属说,有情况。张淑静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往外跑,这天翟志刚有飞行,只见外面刮起了沙尘暴,一时间昏天暗地,什么也看不见,此时天上飞着四架飞机,正在往下降落,张淑静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眼泪不知不觉流了出来。这天,翟志刚靠着仪表显示,最后一架平平稳稳落地的。张淑静不知道,当别人告诉她,没事了,全部平安归来,可她还是不敢相信,直到传出翟志刚平静的声音,张淑静才觉得,猛然掏空的心渐渐有了分量,眼泪顿时涌出来,声音却分明透出笑意:你真把我吓坏了。

1994年出生的儿子取名“天雄”,意即天上的英雄,在张淑静眼里,丈夫就是天上的英雄,也是她心目中的英雄。如今小天雄即将成为一名高中生。作为父亲,翟志刚不会忘记,当神舟七号飞船还在太空遨游时,懂事的儿子对自己的鼓励:老爸,你要珍惜这段时间,我也想从事航天事业。那一刻,他觉得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说起翟志刚当年参加选拔航天员的经历,还有一段小插曲呢!

1996年底,翟志刚从河北遵化的飞行部队调到位于沧州的航校,此时翟志刚已参加第一轮航天员选拔体检。

参于丈夫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此时的张淑静对这个职业没有更多的概念,用她的话说:那时对航天不了解,没概念,只知道比飞行员高出一大截,丈夫怕她担心,也没有过多刻意地渲染,还是以平常心参加飞行任务、工作,张淑静认为,只要丈夫愿意,她无条件支持。

可有一天,张淑静冲丈夫发火了,为的就是丈夫当航天员的事。

1997年元旦前,张淑静随翟志刚把家搬到沧州这个新单位,张淑静连新家的门还摸不清,家里很多东西都需要添置,就在这里,翟志刚满含歉意地对妻子说,我接到通知马上去北京参加选拔,时间不长,大概三五天就能回来,你们娘俩先别急着搬东西归置,先将就几天,等我回来,我来好好为新家出力,张淑静知道丈夫说这话是怕自己辛苦,她能体谅他。

翟志刚走时,连多余的换洗衣服都没带。

可这一等就是好几个三五天,那时通讯条件也不发达,张淑静没有收到翟志刚的消息,她呆不住了,打电话到飞行大队问,接电话的公务员说:嫂子,你别着急,翟大哥暂时还回不来,具体时间,他也说不清。

眼看着新年将至,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孩子的事,工作的事,家里一堆事等着翟志刚回来合计,可翟志刚那边不知什么情况,张淑静有些着急了。

1997年元旦那天,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将这对没着没落的母子接到自己家过的年,张淑静心里有一点归属感。

又是好几个三五天过去,翟志刚这一去就是40多天,见到丈夫,张淑静所有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她开始憧憬着那将要开始的新生活,看得出翟志刚心情很好,一脸的笑意盎然。

然而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过几天,你和孩子也要去北京体检。他太兴奋了,也顾不上别的,翟志刚迫不及待说这句话是有他的道理的,这意味着入选航天员的希望越来越大,他需要在第一时间让妻子了解,让妻子为他高兴。

张淑静听了却觉得突然,这刚刚到一地,还没熟悉呢,你一去40多天,回来什么都没顾上,张口就是通知,一肚子火也上来了,我才不会去,你也别去了,我们回家。

可说归说,半个月后,张淑静就带着孩子上北京体检来了,刀子嘴,豆腐心的张淑静从来没想过拖丈夫的后腿。当年,儿子出生尚未满月,翟志刚就出长差,张淑静还不是积极支持。

随翟志刚到北京航天城安了家,张淑静也成长为一名航天科技人员。十多年的工作学习,耳濡目染,她也深深爱上了航天事业,也更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工作。

神七发射前一晚上,张淑静基本就没睡着,她担心丈夫的安危,但期待和信任多于紧张。两个星期里,她瘦了六斤。

当透过大屏幕,看到翟志刚在太空挥动国旗的那一刻,张淑静觉得身上的血液凝固了。她在为丈夫的出色表现激动和自豪。想到丈夫多年的付出,终获成功,很不容易,她的眼睛湿润了。她甚至在想,如果给自己一次机会,她真想和丈夫一起去飞。

在神七安排的家人与航天员的通话中,妻子张淑静和丈夫说上了“悄悄话”。

“我问他吃的什么,睡的怎么样,在太空中有没有梦见我。我真希望他能梦见我。他说很抱歉,没做梦。但我知道,他心里有我!”

张淑静有这样的自信。

翟志刚和张淑静结婚17年来,琴瑟和谐,珠联璧合,是周围人眼中公认的模范夫妻,他们爱说爱笑,互相常开玩笑逗一逗,让大家羡慕不已,有熟识的人曾好奇地问:怎么总看不见你们俩有什么愁事呢?

在家里翟志刚是儿子的“好朋友”,爱和儿子一起玩电动玩具,每次买回新玩具都是自己先玩个痛快,然后再给儿子当教练。他和妻子有个约定,即使每天回不了家,训练多累,他也争取给她打个电话。

回到家里,翟志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模范丈夫,这些年下来,他总觉得欠妻儿太多,总想着为妻子多分担一点,前几年,航天员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周日五点归队,三点钟,你一定能看到翟志刚在家认真拖地的身影。

翟志刚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是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人缘好,是人们对他共有的评价。

翟志刚即将离开老部队到北京航天城报到时,还值部队的夜航任务,按理,白天正是飞行员休息的时候,翟志刚不想去打扰战友,想着之前领导战友也告过别了,送行酒喝了,早上就静悄悄地走吧!

然而清晨,当他走出家门,眼前的一幕让他终生难忘。

沧州的冬夜显得如此漫长,虽已是清晨,天依旧没有亮透,路灯还亮着,漫天飞舞的鹅毛般的雪花却没有让他感到一丝寒意,只见所有的战友面对面列成两列,一看见他,齐刷刷向他敬以庄严的军礼。在热烈的掌声中,翟志刚看到了,难舍的战友情深,看到他们眼中的默契与期待,路灯打在他们身上,像舞台的追光般有了令人沸腾窒息的特殊意味。

翟志刚这个贯常笑眯眯,一直冷静坚韧执着的汉子,眼眶热了,他向在场的领导和战友们端端正正敬了军礼,千言万语都化在这军礼中,无需再表白,一个个结实的拥抱,一次次温暖的握手,洁白的雪花飘在脸上,心里却是暖的。

许多年过去,这一幕却在翟志刚心里生了根。

让生命充满激情

“我这个人好动不好静,好冒险不好保守,所有具有挑战性的包括游戏,我都喜欢玩。”了解翟志刚的人都知道,这短短的一句话是他对自己性格的总结。

生命需要激情。激情是翟志刚对生活的热爱。它深深铭刻在翟志刚的骨血里,带着奋进与永不言败的情愫。即便在平时单调枯燥甚至称得上难熬的训练上,他总能发掘出乐趣,以幽默化解。

飞船从发射升空到返回地面,航天员要承受超重负荷。为适应这种状态,他要在地面接受离心机超重训练,这是所有人公认的最难受的训练科目。人被固定在离心机上,高速转动所带来的压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八倍。如果一个人的体重是60公斤,那么离心机高速运转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就是480公斤。说,这些力作用在每一寸皮肤、甚至每一个细胞上,他的脸严重变形,龇牙咧嘴,眼泪不是流出来的,而是被甩出来的。

他却风趣地说:“如果演员演哭戏时哭不出来,可以试试离心机。”

翟志刚永远充满激情。在崇高和神圣的航天训练中翟志刚是一丝不苟的,而在生活中他又是爱好广泛的人。

其实翟志刚动静皆宜。他喜好研究书法,有时间静下,他甚至可以琢磨出“翟体”来。他又爱动,家中凡是给儿子买的玩具,甭管是电动的,机械的,拼装的,先由他折腾够了,再当儿子的技术指导。

翟志刚的交谊舞技是备受推崇的,每次办舞会,他的潇洒舞姿总令大伙儿折服。他还对赵本山痴迷透顶,每当电视中出现赵本山的节目,翟志刚总会停下手中进行的活计,盯住屏幕不放眼。模仿起赵本山来,那神情,那语调,那方言,真有几分形似神兼呢!他的愛好很多,除了体育,平时也很喜欢影视歌曲,还有乐器,曾经是航天员乐队中的萨克斯演奏员。但为了备战神七,他有两年多没吹萨克斯了。

听翟志刚讲述神七故事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按照北京飞控大厅的指令,我在战友刘伯明、景海鹏密切配合下,打开神舟七号气闸舱舱门,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步!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我们三位航天员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是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最高的人生追求。进入航天员队伍十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准备中,等待为祖国出征太空的机会。神舟五号、神舟六号,我都曾入选飞行乘组;刘伯明、景海鹏也曾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乘组,最终我们都与太空失之交臂。在当时,遗憾虽有,但我们毫不气馁,因为能够进入梯队,已经很不容易了。选拔没有失败,只有磨砺;选拔没有淘汰,只有先后。无论我们能不能上天,我们都坚定信念,奋发努力,永不放弃!

正是凭借这种决心,2008年初,我们入选神七任务梯队。由于神七承担的任务与以往完全不同,进行的训练也是全新的,增加了许多更富挑战性、也具危险性的训练科目。为适应太空环境,完成出舱任务,我们必须把模拟失重水槽、舱外航天服低压舱、出舱活动模拟器训练作为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受工程研制进度的制约,训练时间仅有半年左右。因此,训练强度和负荷之大,是此前没有过的。我们的体质本来比常人要好,可水槽训练,在水下负重240公斤,心率竟然达到一百五六,上肢感觉最疲劳,经常是吃饭连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在低压舱训练中,服装内40千帕的余压,使我们仿佛置身7000米高空。每次训练结束,人回到常压状态,常常是晕眩恶心,十分难受。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刻苦训练,不断突破常规、挑战极限的。

神七训练项目多,密度高,负荷大,用一位教员的话说:“大家都等着练你们。”到后来,连教员们都觉得对我们“于心不忍”。可在训练中,我们总会超出训练标准,主动加时加量。即便是这样,在非常有限的业余时间,我们还会到体训馆,加强体能锻炼,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心理和各项准备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金秋时节,9月25日1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我们壮行,代表党和人民送上了谆谆嘱托。临发射前,我们三人的手紧紧相握。我们最想说的是: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坚决完成好任务,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把中国人的足迹,镌刻在浩浩太空之上!

国外载人航天经验告诉我们,太空飞行的前三天,由于失重环境的影响,是人生理的急性适应期,此时航天员最容易发生太空运动病和减压病。而按照任务计划,我们却需要在第二天完成出舱活动。我们必须克服失重带来的不适,尽快调整,适应环境,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当飞行到第13小时,我和刘伯明开始进行轨道舱状态检查和舱外航天服组装、测试和在轨训练。景海鹏在返回舱值守,随时监控飞船运行情况,并掌握我们二人的操作进度。

组装舱外航天服,大约需要十几个小时。天上的操作和地面有很大区别,在地面上拧一颗螺丝很容易,太空中却需要近20分钟,如果着力点控制不好,有可能螺丝没有转动,人却旋转起来。因为步骤多,难度大,操作精度要求高,有时间节点限制,我们连续工作了近20个小时,已是十分疲惫,却不能停下来休息,实在累极了,闭上眼睛几秒钟,也感到是莫大的幸福和享受,有一种儿时躺在摇篮里的美妙感觉。此时,对失重的生理恢复还在进行中,这是对我们体力和生理发起的最严峻挑战。但是,我们经受住了考验!

尽管飞行手册上安排了就餐时间,可因为时间紧张,我们根本无暇享受热乎乎的太空美餐。因为加热一餐食物得半个小时,对我们弥足珍贵。三天的飞行中,由于工作紧张,我们只加热了两次食品。还有一次,加热好的食品来不及吃,等想起来又凉了。实在饿极了,就掏出一点即食食品填填肚子。三天里,我们无法准确说出睡了几个小时,吃了几顿饭,这些都是插空进行的,而我们的心率、血压,始终保持正常状态,没有大的波动,这得益于我们平时刻苦的训练,还有祖国和人民给予我们的强大精神动力。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我将要穿上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而这时,却出现了两个小的“意外”,一个是,开启舱门时,遇到了麻烦,此时气闸舱泄压值显示1000帕,完全符合打开舱门条件。然而,我拼尽全力拉了三下,门丝毫没有反应。后来得知,这就是天与地的差别,在地面训练时,只要将气闸舱泄压到2000帕以下,打开舱门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有一点缝隙,泄压很快。在以前训练中,从未遇到这样的情况。然而太空环境则不然,正是这小小的余压给我开启舱门设下了拦路虎。

此时,飞船即将驶出测控区,我必须尽快打开舱门,在下一个测控区完成出舱活动。无论如何,我都得出去,我们不能白来一趟!在刘伯明的帮助下,我使用辅助工具,竭尽全力,终于打开舱门。

就在这时,第二个“意外”出现了:我们的耳机中,突然传来报警提示,并不断重复:“轨道舱火灾!轨道舱火灾!”尽管后来确认是一场虚惊,但在当时,还是令许多人捏了一把汗。此时,我们的出舱活动行将展开,所有华夏儿女都在翘首以盼,我们决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寄予的殷切厚望。生死不在我们考虑的范畴,只有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我毫不犹豫地出舱,刘伯明果断调整步骤,先将国旗递给我。他后来对我说:“即使我们回不去,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留下永远的瞬间!”

此时的太空,展示出它固有的深邃宁静,茫茫无际,没有尽头。地球却呈现出它的亮丽夺目,云海一色,陆地的棕黄,高山的奇峻,润泽似缎带的江河,都在我们脚下。我们知道,此时此刻,我们正翱翔在祖国的上空,祖国与我们同在!我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挥动鲜艳的国旗向地面报告,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问好!在19分35秒的舱外活动中,我飞过了9165公里,有幸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那一刻,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我从舱外返回,和战友胜利会师,景海鹏向我和刘伯明竖起大拇指,以示祝贺。他一直在返回舱值守,我们对他放心。他说过:“战友就是战时的生死与共,平时的亲密无间。”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景海鹏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我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返回座舱后,虽然已经很累,但我们还是打起精神,在进入测控区后,有意展示失重环境下饭勺、手册的飘动。不为别的,因为在经历了两个小小的意外后,我们想用这种轻松的举动,让祖国和人民,也让亲人和战友放心,相信我们会圆满完成任务!

最难忘的是9月27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飞控大厅,和我们亲切通话,他带来了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这一切,都极大地鼓舞着我们,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进行天地通话时,刘伯明的女儿给他念了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十年磨一剑,梦圆天外天;一飞举世惊,高歌奏凯旋。”亲人的问候和祝福,令我们无比温馨。

在三天的飞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我们航天员大队的全体战友,始终在地面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加油鼓劲。但由于任务需要,至今有八名战友没有机会出征太空,他们都具备了执行任务的能力,付出的和我们一样多。大家养成了团结无私的品格,“无论谁去飞,都和自己飞一样”,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去为祖国争光!

我们深知,是十万航天人为我们铺就了飞天之路,是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送上了无垠太空!未来的岁月中,我们将再接再砺,拼搏奮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伟大的载人航天事业!

猜你喜欢
翟志刚航天员太空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翟志刚
上太空,安个“家”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触摸太空的农民之子
航天员翟志刚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