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遭遇

2009-03-14 06:59陆存森孙统文
中小学德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保证书小家伙遭遇

陆存森 孙统文

这是笔者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随即大哭起来。一个小姑娘看见后,先是一愣,接着跑了过去,假装也跌倒了——就跌在那小家伙身旁。她跌倒了,却笑得咯咯响!那小家伙一看小姑娘这样,也笑了,抹抹眼泪,又欢快地玩起来。

看到这一幕,我禁不住想:小姑娘大概并没有也不可能从深层次思考她行动的方式和意义,但她确实是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与那个小家伙同感同受的,且充满了自然而本真的意味,仿佛生命与生命之间本该如此交流与体贴。很显然,小姑娘以共同遭遇者的形象化解了小家伙的窘境,促进小家伙觉醒小孩子行为流露出来的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之举的可贵与可取之处正在于它的真诚而无痕。

由此联想,我们教师在引领孩子走向成熟的历程中,其实也碰到过很多类似的情形。借鉴小姑娘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促进我们对“教育”的含义形成一些朴素的认识。

“教育”的至高境界是共鸣。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如果我们的行为留下了刻意教育的印迹,那么,其效果一定是做作而勉强的——尤其是在矫正孩子们缺点的时候。陶行知先生“四个糖果”的故事尽人皆知,可真正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很多人应有的民主平等的立场是不够坚定的。曾有一位老师讲过这么一件事:一个调皮男生三天两头犯错误,该老师在严厉批评之后,要求他写一份保证书留作警示之用。起初的两天的确有用,可很快,那男生又依然故我了。老师质问他,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写的保证书来做?学生回答说:“保证书是你逼我写的。”类似例子之所以普遍存在,就是因为老师总是手执教鞭,口念语录,而心弦没能与学生一起共振。

“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如果教师倚老卖老、高高在上,总以老眼光看待新事物,那么,其教育行为对学生很可能是无效的。所以,老师们应该本着这样的一种追求——始终与学生同行——就像那个小姑娘对小家伙一样。走在这样的路上,师生才能同呼吸,共感受。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还是教师的镜子与鞭子,教师应时常对照学生这面镜子反观自身,借助学生这根鞭子鞭策自己。

“教育”的行动轨迹不是一往直前的,总会有坎坷和挫折。如同小家伙一样,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摔跤”,会遇到挫折。这有点像爬山——目的地在山顶,可我们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爬。在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孩子会跌倒,甚至会摔下来,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坚定爬上山顶的信念,并以边爬边乐边赏景的心态前行,如此,每一个脚印都可以成为新的起点,每一次跌倒都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老师和学生们一道,相互搀护着,鼓舞着,和着心跳的节拍,一起向前……

(作者单位:辽宁清源县湾甸子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猜你喜欢
保证书小家伙遭遇
萌娃保证书
住在北极的小家伙们等
预防遭遇拐骗
陕西神木交警出“新招”:违反交规要抄保证书或做答卷
当然是你掏钱
精灵
遭遇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