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德 赵福祥
[摘 要]分析了目前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对策: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大体育理论教学的力度。
[关键词]云南 高校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基金项目: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08-48)
2002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结构、内容、评价体系等,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具有自主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1]。目前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云南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当前主要存在问题作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高云南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一点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的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和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中,共向学生发放了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26份。
(二)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了研究。
二、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
云南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仍强调以竞技技能为中心的教育,主要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这类项目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就学习过,到了大学还反复学习、练习同一种运动的基本技术,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这一选项的态度认为“合理”的占30%,“不合理”的占70%,认为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枯燥、实用性不强。
(二)教学方法呆板,学生个性受到限制
教学方法呆板,“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始终占主导地位,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模仿的境地,使学生个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调查表明对“目前体育课教学方法”表示赞同的占10%,有90%的学生表示不赞同,主要认为教师上课过于死板,没有以学生为主,没有合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主动式教学;对“你理想中的体育课”这一选项的回答多集中在:个性化、自由化、多样化上,可见学生对目前的体育课教学方法是不太认同的。
(三)教学形式单一、学生体育意识不强
云南高校体育教学(除了体育专业外)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并集中在大一、大二年级中开展,大三、大四和研究生阶段几乎没有开设体育课。调查表明,大一、大二学生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表示“不赞同”的占80%,主要原因是认为每学年只能选修一个体育项目的规定不合理;每周两学时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的要求。另外,有65%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有可无,只有20%的学生坚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1小时,这也说明了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意识不强。
(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云南高校体育教师学历不高,主要是以本科为主,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不足总数的5%。而美国的高校体育教师95%具有硕士学位,四年制大学中,60%的体育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由于教师学历层次低,理论知识不扎实,业务能力不精,科研能力不强。另外,云南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自我提高的欲望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五)理论教学过少
一直以来,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教学的状况一直存在。调查表明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多数高校每学期体育课时数为30多个学时,理论学时数只占总学时数的10%左右,即2--4学时,在这么少的学时里教师要把实践项目的理论基础讲清楚是很困难的。另外,有70%的学生希望能加强理论教学力度,在上实践课之前教师应把相关知识作一定讲授,这样他们在上课过程中就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课后可以自己去锻炼,提高自己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云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中,除了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外,还应增设一批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适合学生兴趣爱好和锻炼身体目的的项目。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优势,把其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体现高校体育教学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对弘扬和传播优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增强学生体育意识
首先,设立课堂内、外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有限的学时,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相关的体育知识;课堂外,实行小班制、小组制的学习形式。以分层教学、特长教学、兴趣教学和拓展教学为主,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健身意识[3];其次,建立“俱乐部型”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上可选择大一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大二及以上年级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所要学习和提高技能的项目;再次,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通过举办各种的体育比赛,使具专业特长的学生突显出来,以此带动其它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育意识。
(三)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要全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融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人而宜的原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积极性。
(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首先,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注重科学研究活动。教师要把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第三,加强合作交流。可采用邀请著名体育专家、学者到校举办讲座;给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同行教师定期召开教学、科研讨论会等形式。
(五)加大体育理论教学的力度
加大体育理论教学的力度,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课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为他们毕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指导自己的体育健身和体育训练,达到能终身受益的目的。首先,提高现有体育课中理论课课时数。在现有的课程教学安排中,增加理论教学的学时数,比例可以提高至30%左右;其次,鼓励教师开设理论选修课。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不同的体育项目理论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修相应的课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范春来,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时空,2008(8) :38
[3]杜少辉,高校体育选课教学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