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理论思考

2009-03-14 04:53
消费导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理论区域经济

王 伟

[摘 要]区域经济发展不但可以优势互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也可以加速我国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步伐,还对保持国家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区域经济 先富

一、区域经济及其重要意义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经济区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认为,区域经济作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具有严格的内涵:在一个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基本相似的地理区域内,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最优化的发展。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1、特定的地理区域;2、资源条件相同或相似;3、人文社会条件基本相同;4、经济活动的方式及特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5、区域内形成统一、有序、健康的市场。在我国目前现阶段,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怎么使各地区都发展起来,区域经济活跃,整体效益高,就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和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区域和产业是不可分的,区域经济发展起来必定会带动一批产业发达起来。还要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把各区域联结起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才能把整个国民经济搞上去。

(二)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差距大,总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是基本特征。中国要完成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历史重任,也是实现现代化这一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其任务相当艰巨。经济发展应该是我们完成这双重历史使命的重要一环。实现现代化应是一个分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

(三)新时期中国最根本的特征是改革开放。中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发展区域经济,缩小地区差距,不仅对于实现现代化,而且对保持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再树强国形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理论借鉴和政策选择

(一)平衡发展理论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在《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平衡增长论。他主张各个部门和产业同时投资以推进经济发展。他指出了两种基本的恶性循环,并认为打破恶性循环,关键是要突破资本形成不足这一约束条件,而影响资本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决定投资预期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只要平衡地增加生产,在广大范围的各种工业同时投资,就会出现市场的全面扩大,从而提高需求弹性,创造出良好的投资氛围,从恶性循环的僵局中脱逃出来。这一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是成立的。它为发展中国家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填平“低水平均衡陷阱”,改善“瓶颈”制约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但是迄今为止在实践中还难以找到平衡增长的成功范例。其弊病在于难以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1)平衡地增加生产,在广大范围内的工业同时投资,显然需要在短期内筹集巨额资金,这对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根本无法解决的,依赖外国资本也是靠不住的。(2)资源配置效率问题也难以解决。同时投资,全面推进将意味着各个产业效率上的良莠不齐,高效率产业的比重不是很大,低效率产业大量存在,也就决定了宏观经济效益的低下。

(二)平衡发展理论

以赫尔希曼、缪尔达尔、诺思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平衡发展理论,如:

赫尔希曼认为发展中国家主要稀缺资源是资本,他据此系统地论述了不平衡增长的理论和战略。不是取消而是要维护紧张、不成比例和不均衡,使不均衡的链条保持活力,不发达经济取得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精心设计的不平衡增长战略。首先选择若干战略部门投资,当这些部门的投资创造出新的投资机会时,就能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缪尔达尔提出循环累积因果原理,社会经济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守恒或趋于平衡,而是以循环的方式运动,但不是简单地循环运转,而是具有累积效果的。这个原理是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变化的客观运动,它既是对现实世界的正确描述,又是制定政策的可靠依据。此外他还提出了回流效应理论,揭示了区域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扩张变化。

上述观点也有局限:不平衡增长理论并没有充分回答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界限以及不平衡增长内部多种状态的区分,这给实践中对增长方面的界定和判断增加了难度,它没有充分回答其主导产业、产业结构的关系。

(三)增长极理论

这是一种不平衡增长的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所谓增长极是指具有空间集聚特点的增长中的推动性工业的集合体。它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溢出效应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种增长理论对今天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上述理论对我们制定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原则和措施提供了借鉴和思路。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的改变中国地区经济发展面貌,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大政策和发展战略,主要有:

1.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东后西,实行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让先富起来的地区发挥带动、示范、帮助的作用,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中国地理条件复杂,区域经济发展也有很大差别。过去我们推行平衡发展,结果是具备条件的地区多年没有较大发展,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下了很大力气,却没有太大的进步。邓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总政策,使我国东部有条件地区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都有了迅速的提高,当然也使地区差距扩大。江泽民同志继承邓小平同志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构想,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东部地区的示范带动和帮助之下,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通过超长发展,迅速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提高国家的整体现代化水平做出贡献。

2.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应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各地区要从整体利益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发展适合本地条件的优势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加强各地区合理分工,避免地区间的产业结构趋同化,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同时要积极推进地区间的横向联合,协作,实行优势互补,形成有利于发挥地区特色和区域合作的经济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使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和重点

(一)发挥中心城市和优势主导产业的辐射、带动及帮助作用。

(二)发展特色经济,利用分工,发挥地区优势。

(三)发展并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整合各地区经济,优势互补、区域协作。

(四)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外贸加强我们的优势产业和地区经济实力。

(五)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科技含量,通过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主导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法国]J·B 希德维尔, 区域经济规划问题[M]爱丁堡大学出版社,1996

[2]黄继忠,区域内经济不平衡增长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理论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