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杰
摘要: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是指由于奥运会前期过量投资以及过高的社会心理预期而导致的后奥运时期基础设施浪费、场馆闲置、奥运主办城市房地产价格下滑、股市下跌、局部或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局部或总体经济出现负增长的特定现象。该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对此问题的研究又呈现出了进一步的升温趋势。本文从分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概念入手,对奥运史上出现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对2008年奥运会后可能出现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进行了预测。 研究表明,1984年以来的6届奥运会,除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出现明显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以外,其余4届奥运会都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影响。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奥运会前期投资总量、主办城市原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主办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办国经济成熟度、主办城市、主办地区甚至主办国的经济总量密切相关。
关键词:后奥运;低谷效应;辨析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1-0017-07
Abstract:The Post-Olympics Valley Effect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that some economies were hit by a post-Olympic economic downturn.The phenomenon was mainly caused by a dramatic investment increase or excessiv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expected at the pre-Olympic stage. Normally,it will lead to a waste of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idle, the Olympic host city real estate prices fell, the stock market fell, in part or in overall economic growth Slow down after the Olympic Games.With the opening of 2008 Olympic Games the research ofPost-Olympic valley effect is becoming a hot point. Starting with the concept analysis of the Post-Olympic valley effe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asons of the phenomenon. Research shows that since 1984 Olympic Games, post-Olympic valley effect happened 4 times. The reasons caused this phenomenon is very complex.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host country's total economic output or GDP. However, the total investment in pre-Olympic Games, the host c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economic maturity of the host country, host region and host city are closely related.
Key words: Post-Olympics;Valley Effect; analysis
1 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问题的历史由来
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对此问题的研究又呈现出了进一步的升温态势。所谓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是指由于奥运会前期过量投资以及过高的社会心理预期而导致的后奥运时期基础设施浪费、场馆闲置、奥运主办城市房地产价格下滑、股市下跌、局部或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局部或总体经济出现负增长的特定现象。有学者用四类风险来形容这一现象:即奥运会举办前过量投资和奥运结束后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风险;奥运会结束后,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利用不足带来的投资风险;奥运会举办前后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可能产生的泡沫风险;以及城市的分散开发建设和布局结构调整风险。[2] 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是随着奥运会规模的逐步扩张而日益显现出来的,它的出现和奥运会投资规模的扩张关系密切,而且自奥运会投资规模扩张以来出现的频率有所增加。如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组委会在奥运会后负债累累,为举办奥运会而修建的主体育馆利用率低下,全自动天穹因维护费用高昂30年来只开启过5次;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的耗资8650万加元的如艺术品般的赛车场,在1980年以前的几年内只用过几个晚上,以后每年的利用率也不足10%,赛车场的维护费用要远远高于其出租所得的费用;这次奥运会使蒙特利尔的纳税人背上了长达30年的奥运债务,蒙特利尔奥运会在本身担负了9亿多美元债务的同时,也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创造了一个新的词汇“蒙特利尔陷阱”。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组委会80余亿美元的投资为奥运经济雪上加霜,从此各国奥委会“视举办奥运会为畏途”[3],为举办这次奥运会而产生的巨额投资直接导致了前苏联政府财政赤字的加剧,也导致了奥运会无人敢于争办的尴尬局面。1984年奥运会市场化运作以来,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也是频频出现。1984年,奥运会市场化运作发韧,尤伯罗斯创造了奥运营销史的奇迹,奥运会首次巨额盈利,然而奥运会后呈现出的高失业率也颇令地方政府沮丧;1988年,韩国政府为成功举办汉城奥运会不得不将其第6个五年计划提前实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起飞的同时也造就了后奥运时期的一大批破产企业,有研究表明,发生于90年代中后期的韩国金融危机与1988年全国经济格局的失衡不无关联;1992年,巴塞罗那旅馆业业绩在奥运会后的两年几乎下降了60%,反映出市场供应过度;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两个奥林匹克运动场需要每年举办200场比赛才能持平,而截止到2003年还达不到预期数量的一半。[4]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由于100亿欧元的总体奥运承办费用大大超出了先前46亿欧元的预算,使2004年希腊的国家财政赤字也随之增加并继续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超过了欧盟《稳定公约》的规定。巨额超支影响了希腊在奥运后经济的持续增长,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因此下降至了9年来的低点。希腊副财长佩屈斯•杜卡斯明确表示,短期内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不可能收回,希腊人为了奥运会可能要背负近10年的债务。
以上历史清晰地记载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与奥运会共生共存的过程。纵观以上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虽然每一次的影响广度和影响强度各不相同,但其阴霾始终笼罩着后奥运经济的健康发展,以至于许多经济学家不断发出后奥运经济低谷预警。
2
1984年以来夏季奥运会所面临的后奥运经济形势
2.1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
洛杉矶奥运会是奥运经济的分水岭,正是因为有了这届奥运会成功的市场化运作,国际奥委会才摆脱了经济上捉襟见肘的尴尬困境;奥运会本身也一改规模过度膨胀后无人申办的局面,再次成为世界各主要城市努力争办的目标。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总投入为5亿多美元,在自身盈利2.15亿美元的同时,为洛杉矶市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创造了数以万计的临时性就业机会,但对总体经济的拉动并不明显。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因为完全采用了民间资本运作方式,加之洛杉矶市政设施相对完善,又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体育场馆密布的优越条件,免掉了大兴土木的筹建工作。这次奥运会仅新建了3个场馆:室内赛车场、临时游泳馆、临时射击场,其余比赛场馆都充分利用了现成设施 。这次奥运会还大量使用志愿者,志愿人员几乎遍布了组委会的每一项工作,例如,整个财务部门的雇员和志愿服务人员之比是120:450。奥运期间,医疗中心的所有医生都是志愿人员,她们被指派到各国代表队中效力或为国际奥委会高级官员服务。总体上看,这届奥运会投入不大。我们在赞叹尤伯罗斯运作奥运经济的成功之余,不得不承认这届奥运会没有任何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迹象。当然,这与美国乃至加州巨大的经济总量是密不可分的。以当年奥运会盈利所占加州经济总量的比重计算,区区5亿多美元的投资尚不足当年加州GDP的0.1%。参见图1。
2.2 1988年汉城奥运会
汉城筹办1988年奥运会之际,适逢其第5个五年经济计划时期,为举办1988年奥运会,韩国政府决定将第6个五年经济计划全部提前实施。韩国地域狭小,资源匮乏,70年代的“新农村运动”,使得以汉城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汉城周边的卫星城也逐步发展起来。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汉城房地产业价格的暴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8年的汉城在市政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这也是汉城奥运会在基础设施方面投资较大的原因之一。汉城奥运会的投资主要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个方面,直接投资包括为举办奥运会所必须建设的设施,如比赛场馆建设及训练场地的改造和维护、文化设施建设,如国际转播中心等方面的投入。为举办汉城奥运会,韩国奥组委新建了9个场馆,对21个场馆进行了改建,有72个训练场馆利用了现有的学校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场馆。汉城奥运会的间接投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如国际机场的扩建、广域网的建设等。 共计23826亿韩元被用于奥运会项目上。政府补助12854亿韩元(53.9%),其中6052亿韩元来自国库,6802亿来自于地方政府,奥运会组委会承担了5890亿韩元(24.7%),私人机构承担5082亿韩元(21.3%)。[5]值得关注的是,汉城奥运会的投资主要是在1982年-1988年7年时间发生的,仅占同时期国内总投资的1.6%,至1986年,59.1%的奥运会工程已经完工。汉城奥运会在韩国企业国际化方面的作用是举世公认的,同时汉城奥运会促进了韩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汉城奥运会后韩国的经济持续增长,1988年GDP增长率达到创纪录的11.6%。
汉城奥运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问题历来为研究者所忽视,事实上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现象确实存在。主要体现在GDP增速放缓、房地产价格下跌、股票全线下跌等几个方面。据统计,在奥运会举办前的3年时间内,即1986年至1988年,韩国GDP增速始终保持在11%以上,但随后的1989年至1991年,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参见图2)。直到1997年间,GDP增速一直在5%至9%之间波动。汉城在奥运会前,其卫星城有3个,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性人口激增,造成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奥运会后,卫星城增加到5个,房地产价格出现了中心区域上涨,周边区域大幅下跌的现象。[6] 韩国股市在1985至1995年的10年之间也经历了历史性的沧桑巨变。1986年之前,韩国股市涨势平缓,之后在韩元升值和汉城奥运会预期的双重动力推动下,股市开始一路狂涨,直到1989年年初涨幅高达5.25倍,期间保险和银行业的涨幅更是高达19.33倍和10.08倍。奥运会后的6个月韩国股市的冬季来临,股市下跌迅速,韩国主要股票指数从900点一直下降到700点,到1992年更是下降到被称为“冰点”的480点。这种持续下跌的状况直到1992年韩国政府引入QFII之后才得以缓和,1992年之后韩国股市平缓上扬,这种趋势持续到1995年年末。
2.3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是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较为明显的一届奥运会。奥运会全部投资为93亿7千6百多万美元,其直接与间接的奥运会投资与以往两届奥运会相比确实不同寻常(见表1)。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非同寻常之处还体现在预期的净经济影响上,综合TOK2000提供的数据,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净经济影响为166亿美元,而汉城奥运会、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悉尼奥运会的净经济影响分别为26亿美元、51亿美元以及43亿美元。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刺激基础建设和房屋的投资达80亿美元,虽然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复苏,但也给加泰罗尼亚州留下了沉重的经济负担。7 奥运会后欧洲总体经济形势的恶化更使加泰罗尼亚州的经济雪上加霜,奥运会后的1993年上半年经济年增长率出现大幅下滑(参见图3),到下半年甚至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8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还体现在房地产价格上,由于巴塞罗那商品房市场的总体规模不大、成熟度不高,奥运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很大。据统计,1986年至1992年,巴塞罗那房地产价格增长了300%,奥运村周边的房地产价格更是增长了325%。而奥运会后的1993年,房地产价格又迅速回落到奥运会以前的水平。巴塞罗那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在办公市场方面也凸显其颓势,巴塞罗那1986年至1992年之间的经济增长带动了办公设施工程的兴建,为举办奥运会,他们在CBD区域兴建了85万平米的办公场地。奥运会后,由于其它市场尚不成熟,使得办公市场过剩,租金迅速下滑,1993年下滑最多时高达50%,直到1995年才逐渐达到平衡状态。
4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出现明显的后奥运经济低谷现象,这主要与佐治亚州的经济总量关系密切。1996年佐治亚州的GDP总量为2152亿美元,这个数字与1992年奥运会举办国西班牙的GDP总量基本持平,而2004年希腊举办奥运会时全国GDP总量仅为2100多亿美元。此外,继续沿用私人承办奥运会的模式也为奥运会节约了成本。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组织者为了节约开支,利用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学生宿舍当作奥运村。避免了以往各届奥运会中耗资巨大的奥运村建设项目。本届奥运会的奥运村位于乔治亚理工学院的校园内,由于正是学生暑假期间,所以空出来的宿舍用于接待运动员。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采用已有场馆设施并积极利用大学校园为运动员提供住宿,所以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届奥运会仅通过交通改善、康乐设施和公共场所条件的改善,对奥林匹克公园和人行道进行了建设,而这一切的资金来源85%以上来自可口可乐公司的赞助。亚特兰大奥运会投资规模较大的一个项目是电子通讯基础设施,是此前专为一届奥运会提供通讯服务而建的最大的光纤网络,名为SONET,它包括长达45万米的光纤维电缆,将9个城市的36个奥运比赛地点与亚特兰大国际转播中心相连,这一庞大的网络一开始就采用私人投资方式,并在奥运会后得以充分利用。亚特兰大的会展业在奥运会后得以健康发展,迎来了后奥运时代的黄金时期。亚特兰大所在的佐治亚州是可口可乐公司的发源地,商品房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奥运会期间除了酒店业价格上涨之外,住房市场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也便无从谈起。总之,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出现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51亿美元的奥运会投资和佐治亚州总体GDP相比其总量不大(参见图4),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另外,当地居民成熟的消费观念,成熟的市场使人们对奥运会没有过高的心理预期,这些都不能对奥运经济构成巨大的推动力。
5 2000年悉尼奥运会
悉尼奥运会曾经被萨马兰奇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这届奥运会对新南威尔士州的经济拉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在旅游业上的反应是相当强劲的。据鲍明晓的估计,由于旅游业的兴盛,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9 在场馆建设方面,这届奥运会建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可容纳11万人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3亿5千万美元改扩建了悉尼国际机场;投入5亿美元建设了连接新国际机场和奥林匹克村的高速公路;以悉尼市中心为起点,新建了连接机场和CBD的Eastern Distributor高速公路。这些投资给悉尼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尽管如此,这届奥运会在结束之后的半年内,悉尼所在新南威尔士州的GDP增长率便出现小幅下滑,直到2003年仍未有明显起色。奥运会后不动产GDP、就业、不动产消费等都出现了负增长(参见表2)10。由于投资大幅下滑,悉尼的房地产业迅速衰退。奥运会前的1993年到1999年,悉尼的房价平均每年递增10%以上,主场馆周边地区的房价甚至在3年内就翻了一番,平均年增长率接近40%。而奥运会之后,房地产市场即出现大幅度下跌,一片萧条,奥林匹克村附近人迹罕至,曾经被称为万人空巷的“鬼城”,这种情况延续了两年有余,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上表可以看出,奥运会对三个阶段每年的影响是不同的。从奥运会前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支出的主要形式是不动产投资的增加。但是对不动产消费的影响较低,因为没有带动价格上升的压力。这是高水平投资的结果,并受贸易余额的影响。这就导致了过剩的不动产消费。奥运会后,新南威尔士州的不动产GDP出现了0.03的负增长,同期的澳大利亚总体水平保持在0.01的正增长水平;就业方面新南威尔士州出现了0.06的负增长,同期的澳大利亚总体水平没有变化;在不动产消费方面,新南威尔士州出现了0.05的负增长,同期的澳大利亚总体水平也出现了0.02的负增长。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悉尼奥运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是非常突出的。
2.6 2004年雅典奥运会
雅典奥运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尽管希腊阿尔法银行曾预测雅典奥运会将在2000年至2004年间为希腊GDP贡献100亿欧元,并将在2004年至2008年间为希腊的GNP贡献约250亿欧元,但由于希腊的经济相对于上5届奥运会的举办国来说实力较弱,新建基础设施投入巨大。据统计,雅典奥运会用于新建道路、运输网络、奥运场馆、奥运村和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为50多亿美元;用于45万名志愿者以及3500名其他工作者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开支为20多亿美元;另外,2004年奥运会是 “9•11”之后举办的第一届奥运会,雅典奥运会为安全费用支付了15亿美元的巨单。以上各种因素没有使希腊经济驶入快车道,反而在奥运会后坠入经济低谷。尽管希腊政府将奥运会的预算从23亿欧元追加到70亿欧元,但是雅典奥运会的总开支约160亿美元。如此巨额开支,直接导致希腊政府在2004年的财政预算赤字高达6.1%,比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标准超出两倍多。奥运会前后,希腊主要经济指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动。(参见图5)
由图5可以看出,除进出口外,GDP、私人消费、政府消费和投资指标都是在奥运会的前一年达到峰值,从奥运年开始增速呈下降的趋势,投资增速的下降幅度最大。雅典奥运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是明显的,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总量较小的国家承办奥运会有巨大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不但存在于成熟的经济体之内(如澳大利亚),更客观存在于不太成熟的经济体之内。这一点,1988年的韩国和2004年的希腊都有切肤之痛。
综上,1984年以来的6届奥运会有4届深受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之苦,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奥运会期间农业人口过快地向汉城周边的卫星城流动,新建场馆、奥运村周边基础设施齐全在奥运会前拉升了房地产价格。奥运会后卫星城迅猛发展,汉城区域呈饼状扩大,周边区域出现房地产价格回落的态势。1988年的韩国在经济上尚不成熟,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31亿多美元的奥运会总投资在除外资以外的GDP中所占比重较高,爆发于奥运会前期的民主改革运动对韩国经济造成了短期内的冲击,人民奥运会心理预期过高等综合因素促成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产生。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产生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原因也和奥运会投资过大不无关联,近94亿美元的奥运总投资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后续乏力,加之巴塞罗那房地产市场的不成熟性使得奥运会后房地产价格全面下挫。西班牙人的奥运心理预期过高也是其步入后奥运经济低谷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投入极大热情而兴办的会展业在奥运会后无人问津,产业结构决策上的失误再次重创了巴塞罗那的经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产生的原因就更为复杂,最主要的原因和人口总量以及地域有关,奥运会前,澳大利亚旅游局展开了庞大的媒体宣传计划,赴澳洲旅游人数激增,悉尼一度出现了宾馆紧张的局面。这种状况促使澳大利亚当局新建扩建了很多星级宾馆,并且新建了庞大的奥运村。奥运会后,赴澳洲旅游人数锐减,特别是赴悉尼旅游人数的减少使得很多宾馆闲置。奥运村是在760公顷的废弃的砖厂、屠宰厂以及沼泽地上新建的,有2000个住宿单元,可以容纳5000人住宿。但由于澳洲地域辽阔,居民住房本不紧张。悉尼的房价之所以很高主要是很多跨国集团总部、金融中心所需求的办公用房对房价的拉升作用,并非普通居民住宅需求旺盛所致。因此,奥运会后奥运村周边的这些设施相对于悉尼400余万人中型城市而言就显得过剩,“鬼城”的产生也便不足为怪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主要源于对投资总量的前期估计不足,以至于后期不断追加,其结果是巨额的奥运会投资规模对希腊经济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深刻的反映出了经济总量较小的国家承办奥运会这类大型赛事是不适合的。此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验不足,奥运会工程建设开工过晚也是促成雅典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浅层原因。总之,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奥运会前期投资总量、主办城市原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主办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办国经济成熟度、主办城市、主办地区甚至主办国的经济总量密切相关。
3 北京奥运会后经济低谷效应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奥运会筹办期和举办期,投资和消费明显增长,奥运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总体上会呈上扬的趋势。但是,在奥运会举办后的2至3年内,随着前期过度投资和消费需求逐步冷却、地方财政负担较重、体育场馆运营压力等情况的逐步显现,主办城市将会出现局部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由此导致主办城市甚至区域性的经济衰退,即呈现一定阶段的“低谷效应”。一定程度上,奥运会筹办期和举办期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大,奥运会后主办城市发生低谷效应的可能性就越大,作用也越明显。
奥运会的举办为北京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成为向世界展示北京的重要舞台。那么,奥运会后北京是否也会产生经济的低谷效应呢?从奥运会的经济影响看,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以及奥运相关产业的超常规发展是拉动奥运主办城市经济的主要力量,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奥运会后经济低谷效应的主要因素,对此,我们必须做出深入分析,并相应做出规划,避免低谷效应对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