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园
袁园,2008年辅导学生参加第六届NOC活动学生Dv短片创作项目,学生骆舟的参赛作品《墨水里的金鱼》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2008年6月底接到区信息中心的通知,我校学生骆舟的DV作品进入了NOC活动全国决赛,甚是高兴。兴奋之余,却有些忐忑,因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都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事先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培训。我们立即详细查看了现场比赛规则,在NOC的官方网站上下载了现场比赛的指导PPT,按照实际水平制订了训练计划。
在无数个炙热的下午,钻在机房,看各种各样的短片,写分析稿,做了各种各样的小短片。漫长的训练,原本以为枯燥、乏味的练习其实非常有趣。由于原本定于7月的决赛因故推迟到了10月,我就打算让自己从头学起,进行优秀作品分析,学习绘声绘影的深层次的使用。因为,在DV制作方面上,我校相对本区其他学校,经验并不丰富,创办校园电视台仅仅两年,辅导学生制作短片更是才一年多的时间,这群学生也是校园电视台成立后的第一批队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各方面都有需要进步的地方。
校长和我们共同定下了参赛目标——确保拿到全国一等奖,争取获得“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10月很快如期到来,我们来到武汉,珞珈山旁。
开幕式简单而隆重,各位领导的讲话简短且精要。九点多,我们准备去考场,开始第一场比赛——现场答辩。这就是参加全国大赛的好处,让我们可以认识那么多优秀的选手:来自福建的一支亲密合作的小组、来自澳门的两位略带紧张的小女生、那位武汉当地观察力丰富的男生,我们记不住那些陌生的名字,但我们记住了他们作品。每一段短片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他们自己的思考中产生,经由孩子们稚嫩的双手,在老师适当的辅助下诞生。那些精彩的瞬间、动人的思考,在荧幕上——显现。比赛的流程非常紧凑,大家都很辛苦。最辛苦的,还是大赛的组织者们,特别是那些志愿者。多次得到了他们无微不至的服务,感谢他们。
在最后一天的闭幕式上,我得知,我们的参赛选手获得了“恩欧希大奖”。
孩子笑了,我也很开心。三个多月的训练没有白费。学生上台领奖的那一刻,我非常自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成功是教师的幸福所在。
回来的路上,孩子认真地说:“我以后还要参加这个比赛。长大以后,我想去广告公司,专门拍广告。”参加这次比赛,他不仅获得了一块奖牌,更收获了一份信心、树立了一份理想。比赛现场评委高度的赞美也许会成为他一生中向前发展的推力。
第七届NOC活动,我们还准备参加,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向大家介绍的参赛体会,那就是学生的制作水平、技术问题固然重要,但真正出彩的,必然是他们自己源于心底的想法。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孩子,在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那被人忽略的小小瞬间,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把你我感动。这时,能不能获奖已经并不重要,或者可以自负地说,得奖是早晚的事。
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努力申请“NOC实验基地”,争取让更多的学生、教师参加NOC各种类型的比赛。NOC活动中所注重的创新意识,也是平时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研究中所需要提倡的。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提倡合作,也是我们通过NOC活动能够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