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09-03-12 09:00吴瑞华等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斑病病斑田间

吴瑞华等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地区和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春玉米和华北地区的夏玉米发生较重。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例如,1974年吉林省267万公顷玉米普遍发生大斑病,减产20%,仅长春一个地区就损失玉米1.6亿千克。

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和苞叶。一般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严重时能遍及全株,但也有从中上部叶片发病的情况。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1.5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联合纵裂,叶片枯死。

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魔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魔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大斑凸脐蠕孢(Exserohilumturcicum)。病原菌在病残组织内越冬,为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原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产生新的病菌,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从拔节到出穗期间,降雨集中,导致田间湿度大,再加上气温适宜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单种玉米因其前期光照条件好,个体健壮,对大斑病的抵抗能力明显高于套种玉米;间定苗彻底,密度相对较低的田块,植株个体营养、通风透光条件好,抗性较强,其发病程度低于间定苗不彻底、密度相对较高的田块;摘除底部病叶,发病率低;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植株郁闭,生长不良,抗病性减弱,其发病程度明显高于排水好的高田。

3防治方法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防治时用药量大,田间作业比较艰苦,且药源不足等原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进行大面积药剂防治尚无实际可能性,但对于价值较高的自交系或制种玉米或高产试验田使用药剂防治大斑病还是可行的。

病害的流行是由3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存在大量病原菌;三是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1)农业防治: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种是防治犬斑病的根本措施。在选种抗病品种的同时,搞好品种的合理布局或品种轮换。对于多种病害混合发生区应选用多抗品种,以防止顾此失彼。在目前条件下,应提倡搭配种植;玉米秸秆不要堆放田头,提倡高温堆肥,并进行深翻冬灌,消灭初侵染源;轮作倒茬,避免重茬,减少病菌在田l司积累;适当早播,培育壮苗,注意肥水管理,氮、磷搭配使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根据发病的传播途径,可在田间清除病残株和早期摘除下部病叶,以减少菌源。

(2)药剂防治: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药,每667平方米用50%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或80%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克,喷施3次。常用药剂还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每隔10天防1次,连续防治2~3次。

在病害发生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使发病程度减轻一半。适期早播,使整个玉米生育期提前,可缩短后期处于高湿多雨阶段的生育日数,有避病作用。玉米是一种喜肥作物,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另外,大斑病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肥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

猜你喜欢
斑病病斑田间
春日田间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田间地头“惠”果农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