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生泉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根本体现,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政策研究工作履行职能的行动指南。调查研究作为政研室履行职能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宽广的视野选准课题,深入调查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普遍性、突出性问题,才能在提供决策依据上有所建树,为州委、州政府决策当好参谋、提供决策报务。
一、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调查研究工作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调研工作,是更紧密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发展的主题更加鲜明,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发展的内容更加全面,也为调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服务大局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调研工作要紧扣党政中心工作部署,注重各项事业的发展态势,针对影响中心工作稳步推进和制约全局发展的新情况、新矛盾和关键性问题,主动策划和组织调研工作,使调研工作真正适应科学发展之需,在与大局和中心的“同频共振”中站准位置,有所作为。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调研工作,是提高决策依据质量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明确回答了发展的时代内涵、要求和发展的方向、目的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要求。要从海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立论的要求,在较高层次上回答怎样较快平稳发展的问题,就必须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把调研工作做深、做细,为州委、州政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调研工作,是体现调研工作的优势和工作特点。随着海西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就业、收入分配、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社会安全等各种社会问题进一步突显。面对这些挑战,政研工作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想大事、谋大事、想当前、谋长远,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和约束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
二、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调研工作的始终
(一)用科学发展观把握选题。选题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海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仔细掂量,选准选精。一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选题。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对一些事关打好基础和长远发展的课题,潜心调研,撰写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今年,我们针对海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较突出的问题,紧紧围绕推进海西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海西农牧民收入问题等课题开展调研活动。同时,为创建海西大调研格局,培养和带动一批调研队伍,结合州直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围绕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党建及其综合等6大类,拟定了23个课题,开展调研工作,这些课题既有现实的针对性,又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注重于做“短腿”选题。去年对海西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经验及制度创新精心谋划课题,对海西改革开放以来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成就、海西文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开展调查研究,与有关单位、部门协调对海西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加强海西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设等课题进行专题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提出对策建议。三是立足于以人为本选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调研工作中的以人为本,就是“深入了解民情 ,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因此,调研工作要时时注意体察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从保护群众利益、人口受教育状况、人口综合素质、群众文化生活、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中选题、定题,为全体人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出谋划策。我们还选择贫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等课题组织专题调研和约稿调研,得到了党政领导的重视。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入题。入题是调研的关键环节,是解题的基础。就某一专题而言,入题固然要从了解基本情况入手,要注意发现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措施,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下功夫调查研究阻碍和制约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个性化问题。
1.聚焦热点、难点,开展对策性调研。热点问题往往是难点问题,难点问题解决不好势必成为热点问题。当前,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交织衍生。开展对策性调研,要以“掌握实情、出谋划策、当好参谋”的责任感超前思维,揣摩领导谋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摸清真情实况,大胆触及调研专题中群众普遍关注和广泛议论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给党委、政府提出对策性意见建议,力戒隔靴搔痒,泛泛而谈。
2.探寻冷点、暗点,开展关注性调研。对于任何一个专题,都要多侧面、全方位地进行调研,不仅关心热门,还要重视冷点;不仅要注意领导和公众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还要扫描统筹兼顾不够的方面;不仅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还要倾听易被忽视群体的诉求。尽可能把调查的触角伸得广一些、深一些,对调研专题从整体上予以把握和剖析,力求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防止失之偏颇。事实上,对冷点、暗点问题的揭示,往往更可能引起党政领导的警觉和重视。
3.抓住重点、焦点,开展破题性调研。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中,调研工作难就难在要破解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因此,专题调研要剖根究底,追求深度。焦点是矛盾的症结,重点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在调研过程中,要以睿智的目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抓住重点和焦点,打开通往解题之门。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解题。解题是指在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对策、建议。对策、建议是否有见地、有价值,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样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路、措施和方法,才是立意精当、切实管用谋略性调研报告,才能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为既好又快发展建诤言。在解题中,要认清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按照既好又快的发展要求,以辩证思维破解某些“两难”课题。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科技含量不高、资源环境代价太大等问题,同时,如何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坚持加快速度与提高效益、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应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方面提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创新思路和操作措施。去年,我们针对煤炭资源大量外运,影响我州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危机给我州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州委、州政府如何支持企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向州委、州政府呈交了若干对策、建议性调研报告,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是为坚持统筹协调献良策。调研工作要站在全面发展的基点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方面的内涵。针对不同区域、城乡、产业、社会群体以及人和自然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配合,致力于研究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协调问题,对改革配套和整体推进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设计,为统筹兼顾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各类社会重大问题,提出有一定综合性的方略和较强操作性的建议。三是为加强薄弱环节谋实招。调研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多作谋划、多出主意、多建对策。在目前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调整时期,发挥海西工业经济优势,怎样推进柴达木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在就业遭遇城乡双重困扰的情况下,实施怎样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取向,如何建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增加投入、完善政策,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针对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如何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强化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优化创新环境;为缓解经济高速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如何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都十分需要提出求新务实的对策建议。
三、 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知水平和把握能力
(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苦练内功。调研工作的过程,是把科学发展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包含了系统的、丰富的内涵,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摒弃浮躁之风,以学为先,多学一点,学深一点,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指导作用,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基本原则、核心内容、关键所在和根本目的,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调研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使之成为指导调研工作的行动指南。为了调研工作的需要,要大量收集、调阅与专题相关的文件、资料,掌握最具权威性的政策和规定精神,找准立论的支点。同时,还要结合调查的情况和素材,反复研讨,加深理解,升华认识。这是保证调研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反映新的发展实践要求的基础和前提。
(二)要培养一批从事调研工作的干部队伍。培养一支良好的调研队伍,是不断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困难、新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不断推动工作的需要。建设一支胸怀大局、谋大事、干大事、勇于创新、思维超前的调研队伍是刻不容缓,这支队伍除了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考虑调研人员的整体结构。在组织结构上必须有一个善于把握全局的领导者,要有一些具有实干精神的中坚力量,同时也要有较高水平的若干研究人员和写作人员。知识层次上最好既有懂得科学知识的理论工作者,又有经验丰富的实际工作者,这样有利于打开调研工作新局面。能力水平上要讲究搭配和协调,既有对调研工作比较娴熟的行家,又要有初出茅庐的新手,行家把握总体,新手敢想敢干,他们可以取长补短。年龄构成上应该老中青结合,以中青为主比较理想,这样的队伍往往效率最高,调研成果最丰富。
(三)要不断丰富调研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以科学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也是贯彻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调查研究的传统方法主要是听取情况通报、走访座谈、实地察看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日趋多样化、专业化,在调研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调研工作的质效。如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载体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国内外信息,使调查资料更为全面、翔实,并获得借鉴和启示;如借助现代技术和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在调研中对静态、动态状况和发展趋势,对规模、结构和效益,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进行客观的比较和评价,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确保调研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要精心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应寓专题于全局之中,坚持总体立论与具体建言相结合。对情况分析和对策建议,要反复琢磨,反复提炼,力求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撰写过程中,要坚持形式服务内容,精心谋篇布局,把对策和建议作为重头来“经营”。应力避假、长、空的弊病,把深入基层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用精炼的文字,朴实而清晰地表达出来,真实、准确地反映基本情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研报告在提出创新举措时,既要阐述突破常规的发展思路,又要考虑党政部门已实施的决策部署的连续性和地方资源、财力等条件的承受能力。实践也证明,只有找到党政要求、客观情况和现实可解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发挥调研成果对促进科学发展的最大效能。
(作者单位:中共海西州委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