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蚀病的诊断与防治

2009-03-12 09:00郑振秋等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病根全蚀侵染

郑振秋等

全蚀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可使玉米早衰,根部坏死、腐烂,籽粒不实。轻病田减产5%左右,中等发病田减产10%~15%,重病田减产20%~30%。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春夏玉米区均有发生,造成大面积减产。

1症状全蚀病菌在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能侵染,在苗期主要从胚根侵入,危害种子根基部或从根尖、根部侵染,不断向次生根系蔓延,轻者被害根系变栗色至黑褐色,重者种胚或种子根变色,根皮坏死、腐烂。由于玉米次生根不断再生,根系比较发达,所以苗期仅根部发病,而地上部一般不表现症状。在成株期,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逐渐向叶基和叶中肋扩展,叶片呈黄绿条纹,最后全部叶片变褐色干枯。严重时茎秆松软,根基腐烂,易折断、倒伏。拔出病株可见根部变粟褐色,须根毛大量减少,如果雨水较多,病根扩展迅速,甚至根系全部腐烂,造成整个植株早衰、死亡。在植株生育后期,菌丝在根皮内集结,呈现“黑膏药”状和“黑脚状”症状。根基或茎节内侧可见黑色小点,即全蚀病菌有性阶段的子囊壳。

2病原玉米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菌玉米变种引起的。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子囊壳集生或散生,子囊壳梨形,暗褐色,具短颈,顶端有孔,周围生有褐色毛状菌丝,基部埋生于组织里,颈部穿透表皮外露,直或向一侧稍弯,子囊壳直径200~450微米,内有多数子囊。子囊棍棒形,五色,基部有柄,顶部有一折光性顶环,60~100微米×9~12微米,内有8个子囊孢子,束状排列,子囊孢子线形,无色,稍弯,一头钝,一头尖,有3~8个隔膜,内含有多数油球,55.5~85微米×2.5~4微米。病菌在自然条件下不易产生无性孢子。病组织内菌丝粗壮,栗褐色,锐角分枝,分枝处的主枝和侧枝各生一隔膜,连成“八”字形,病菌产生两种菌丝,一种是无色纤细的侵染菌丝,另一种为粗壮的褐色匍匐菌丝。病菌产生两种类型附着枝,一种是简单附着枝,似菌丝状分枝;另一种为近球形或扁球形附着枝,淡褐色,具柄,表面略有皱纹,常多个聚集成侵染垫,与水稻变种深裂状附着枝明显不同。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色,绒状。菌丝纤细,沿基底放射状生长。培养后期菌落变灰黑色,并形成黑褐色的菌丝束和菌丝结。

3发生规律玉米全蚀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土壤里的病根茬组织内越冬,有的是以子囊壳、菌丝结在茎节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种子一般不带菌。病根茬在土壤里至少能存活3年,而留在地表或室外的病根茬土的病菌存活能力相对差一些。自然土中可能存在抑制全蚀病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菌作用。

玉米全蚀病菌主要从幼苗种子根、种脐、根尖,根段部位侵入,从苗期到灌浆、乳熟期均能侵染发病,但主要集中在生育前期5~6月份;病菌侵入后沿着根皮上下纵横扩展,产生纤细的侵染菌丝,穿透寄主根表皮进入皮层,在侵入的细胞内形成菌丝垫,组成似薄壁组织,充满被侵染的细胞。病菌向深层细胞侵染时,寄主组织可形成一种抗性结构——木质管鞘。

气候因素与该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玉米生育期中,湿度是决定发病程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7~9月份遇上多雨的年份则发病严重。玉米灌浆乳熟期遇上高温干旱,促使玉米的光合、蒸腾和呼吸作用加强,导致玉米植株生理上未熟先衰,后期如遇上多雨天气更适合全蚀病菌寄生扩展,加速根系坏死腐烂,进一步加速地上部早衰枯死。

土壤质地、地势与发病关系密切。全蚀病菌是好气性真菌,所以在砂土、壤土上发病重。洼地重于平地,平地重于坡地,这与土壤湿度密切相关。

施农家肥越多,发病越轻。施用适量氮肥有减轻发病作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防病增产效果明显,尤其要注意施用适量钾肥。

4防治玉米全蚀病是土传病害,因此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增施农家肥等农业技术为主,结合药剂处理种子,穴施颗粒剂或施用MB型玉米专用肥等综合防治技术。

4.1农业防治

种植抗病耐病品种:如沈单7号、丹玉,14号、旅丰1号、复单2号、铁单8号、掖单13号、东岳20号等。

增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每公顷至少施用3.8万千克农家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三者之间比例为1:0.5:0.5),尤其应多施钾肥。

合理轮作:重病地块应与大豆及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深翻整地,消除病根茬:田间初侵染菌源量对病害发生起重要作用。立秋后及早深翻整地,清除病根茬是消灭越冬菌源的有效措施。

4.2药剂防治

可施用3%粉锈宁颗粒剂,每公顷穴施22,5千克,也可用25%粉锈宁、20%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0.2%~0.3%拌种,或以玉米种衣剂17号,按1:50拌种;0.01%~0.02%速保利颗粒剂,每公顷穴施45千克,或用速保利可湿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或施用MB型玉米专用肥,具有控制全蚀病发生和增产的双重作用。

猜你喜欢
病根全蚀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和防治
一秋三分寒 病根最难缠
22条新规能否给云南旅游去病根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病根在这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抑菌作用及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