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在北京的“江湖”

2009-03-11 10:10
人物 2009年2期
关键词:李宗盛江湖食材

榛 榛

“小李客居北京四年有余,经营一家吉他厂,一家咖啡馆,开过六场演唱会,安然度过五十大寿。与你一样分饰多角,是父母也是子女、有上司也有下属。刚解下在工厂里做琴的围裙,又要系上为母亲和两个女儿做饭的围裙,每天十小时职场拼杀贴身过招,两小时应酬修炼心法内力,时常感触,偶尔感动,很少感伤,对‘老这件事有了亲身体验,于是并不畏惧。生活马不停蹄,庆幸还能分享相似的忙碌与感激……”

以上文字,是2008年年底李宗盛写给员工的感谢信。当然,也可以看做李宗盛这几年北京生活的一个大致总结。

李宗盛,这个被歌坛称作常青树,捧红过许多艺人,被圈内人尊称为“大哥”的人,现在似乎正在渐渐淡出纷繁复杂的演艺圈,转而回归朴素,简单的生活。他喜欢和别人畅谈他做琴的感受,他享受给女儿做便当的快乐,他开在798艺术区的餐厅成为他和外界沟通的场所,在这里,每个月都有一个小型的沙龙活动。他好久不出唱片了,有人说,他隐退江湖了,其实并不,他只是换了一个江湖。

生活家的院子——沙龙聚会

从2004年迁居北京,李宗盛已经在北京生活4年了。

他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就连一口地道的台湾话也被改造得有点走调儿。现在,他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倍儿”、“靠谱”之类的京片子。他住在高碑店,是租的。他在北京798艺术区开了一个餐厅,一个吉他制造厂,也都是租的。前两年,他会经常骑着自行车沿着北四环走,没有人注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宗盛;现在,他偶尔会开着自己的车,是一辆大众,就如同千千万万个需要养家糊口的男人一样,如同他的《凡人歌》。他也在新浪上开博客,可是依然静悄悄的,几乎从来没有被推荐到首页上去——他只在上面写一些自己的感受,没有爆料的内容。

如果要找出唯一一点曾经的大哥的影子,恐怕只有最近才开始的“生活家的院子”的座谈会。2008年3月21日,“生活家的院子”沙龙座谈会第一次举办,他坐在舞台的中央,举着话筒,认真地听着各种提问,认真地回答,有时会歪一下头,略作沉思状,对面是一群喜欢音乐的人,提问的很真诚,他也一样真诚对待。他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告诉更多的音乐人,像答疑解惑,又有点言传身教的意味,但是,他还是那样平和,一点都没有明星的架子。他要求每一个进来的人都带着问题,座谈结束后,他还会颁出一个“最有营养奖。”奖品是他的签名海报。第一次活动圆满结束,宾主尽欢。他还是觉得有点不过瘾,第二次沙龙座谈时,他索性坐在观众中间,让大家围成一个圈,“这样便于交流嘛。”他憨憨地笑着,眯着眼,“我希望气氛再随便一点,能让我夏天穿着夹趾凉拖来。”他那有点胡子茬儿的下巴笑起来显得很温厚,像邻家大叔。以后的组织形式,或许还会变,变成什么样,他也不知道,总之,就是让大家更能畅所欲言,能更好地交流。

“生活家的院子”沙龙座谈会据说每个月都会有一次活动,大哥对这件事情比较认真,每次会提前准备。在这个“生活家的院子”里,他也希望能将自己几十年的一路风风雨雨告诉年轻人,在沙龙上,他依然有大哥的号召力和风范。

女儿是“试验小白鼠”

如果说每个月一次的沙龙座谈是李宗盛的出镜演出,那么每天准时猫在厨房给女儿们准备精美菜肴则是他的常态生活。李宗盛家有两样东西最多,一是食谱,一是食材。拿着食材研究食谱是李大哥最享受的时光。“做饭的过程让我有一种家的感觉。”李大哥说,“我最享受女儿陪着我做饭的过程,她们不爱做,但会帮忙洗洗切切,跟我一起研究食谱,尤其爱听我‘讲菜,看我每天到底又会从厨房里给她们变出什么。”三个女儿,分别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安儿,纯儿,喜儿。历经两次婚变,现在,女儿是他最大的安慰。

“我跟任何一个家庭主妇一样忙,”李宗盛说,“女人在家做什么呢?基本上我都做。”他笑得很开心。他是典型的居家男人,不喜欢外出和应酬,要是遇到宣传,必须出门的,至多不超过两天。出门久了,他担心女儿们没得吃了。有一次,他在忙一个宣传活动,没时间给女儿做饭了,晚上回到家,看到女儿留在桌上的一个纸条,上面写着:“爸爸你不要太辛苦了,你这几天干吗呢?你不在家,菜都变得不好吃了。”

不只爱做饭,李宗盛还亲自上市场买菜,连做菜的香料都是他自己在阳台上种的,他出外旅行,带回来各地的纪念品也都是当地的香料。他对食材很讲究,有一次,他想做培根青酱鲑鱼意大利面,连续逛了家附近的两个超市,都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鲑鱼,于是放弃。好食物一定要有好食材,这是他一直坚持的。他戏称几个女儿是他的“试验小白鼠”,想要在餐桌上变换一个花样或者是有了小创意,都会先拿自己的女儿“开刀”。女儿也十分喜欢餐桌上不断变化的菜肴,这会让她们每天都有期待。记得有一次,李大哥在台北家里试做炸子鸡的时候,胳膊上被溅起的热油烫了好多水泡,即便是这样,大哥研究新菜的热情依然不减。他曾经还记过一阵子烧菜日记,当然,除了记录当时的菜品的新发明之外,还有自己寻常日子中的点滴心情。

他还会把自己在家中试验发明出来的菜品带到自己经营的餐厅中,让更多的人品尝。在“生活家的院子”里,有一道大名鼎鼎的红酒牛尾,一直深受顾客喜欢。其实,这道菜也一直是李宗盛家餐桌上的常菜,说起这道菜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李宗盛暂别歌坛远赴加拿大修养,生活中忽然发生的转变也带来不少久违的闲暇时光。在那段悠然的日子里,李宗盛将他对音乐的钟爱及才情投射在悠闲生活的回归与对美食的创新巧思上。有一天,在街头闲逛时,他偶然发现当地的牛羊体格发育十分壮硕,尤其以牛尾结实粗壮最为难得,便萌生了取之为食材的构想。后来,他把这个想法付诸实践,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做出了可口的红酒牛尾,富含胶质的牛尾浸透上等红酒的浓郁芬芳,入口甘甜微醺,回味微酸悠长。因为李宗盛经常把自己在家发明独创的菜肴搬到餐厅里面,因此,北京就有了这样一个说法,把去“生活家的院子”就餐说成是去“李宗盛家吃饭。”

李宗盛家中最为值钱的珍贵之物,要数几套珍藏多年的法国名牌铜锅。除去本身价值不菲,它们也是“李氏私房菜”必不可少的“如意法宝”。这些铜锅的最大优点在于受热均匀,尤其调配特制咖喱时,只有让9种香料都受到均匀炙烤并各自散发芬芳,才能确保咖喱的最佳口感不受影响。吉隆坡一直是李宗盛历年来音乐旅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站,也是他品味各式咖喱的地方。每次去吉隆坡的印度街,他都会精心挑选9种不同的香料,然后拿回来放在自家的宝贝铜锅里炙烤。待这些珍贵的香料逐渐散发出芬芳再研磨成末,以备日后定量取用。李宗盛说,厨艺之乐与做音乐颇有相似,9种原料正如9把乐器,如何拿捏掌控使之发出最美的和弦,稍有差池就谬以千里。

一向喜好粤菜的他,对X.O酱一直情有独钟。每回到香港都不忘搜罗港厨调制X.O酱的独门秘方,甚至成龙等众位老友也常常受托从香港带X.O酱来“接济”他。现在,他开始自创“李氏独门X.O酱”,不用说,最先充当试验品的还是他的三个宝贝女儿。夜晚,等女儿们入睡后,李宗盛会悄悄走到厨房里,翻找食材,精心为每人准备一份便当,让她们带到学校里去,他的女儿的便当因为美味,在同学圈子里已经小有名气。

喜儿跟着妈妈林忆莲时,父女俩平时靠越洋电话联络感情,每逢学校有连续假期,林忆莲就会把喜儿送到北京,让她在成长过程中同时享有父爱,即便林忆莲在香港工作满档,也会托好友将女儿一路护送到北京。

李宗盛认为,拥抱是最直接的示爱,所以直到现在,大女儿纯儿19岁、二女儿安儿16岁,两人都已亭亭玉立,他仍不嫌肉麻,每天必做的事就是给孩子一个拥抱,甚至晚上还会“巡房”,看看女儿有没有踢被子、有没有做噩梦,细微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

对于女儿们的教育方式,李宗盛只坚持给予快乐、平静的成长环境,从不设限她们的发展,他为女儿取名纯儿、安儿和喜儿,就是希望她们能够平安快乐地生活。清华和北大就让别人家的孩子去念吧!跟我的孩子无关。他曾说,不管成绩好坏,他只在意女儿们过得是不是开心、对世界有没有好奇。

李宗盛唯一的麻烦事,是经常带着女儿们当空中飞人,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合家团圆共享天伦稀松平常,但他却每每为此大费周章。

有一年春节,他为了与女儿们一起吃年夜饭,先打电话到香港,向林忆莲“借”小女儿喜儿到北京。过完年,他再带着三个女儿,从北京一路飞到香港、台北,他到香港这一站时,先把喜儿送还给林忆莲;再回到台北,将纯儿、安儿送到朱卫茵手上,让她们母女好好围炉团聚。

难怪李宗盛总笑说:“离过一次婚的男人已经够苦;离过两次婚的男人,更是苦上加苦。”因为要台北、香港、北京三地奔波,光是付机票钱,就很可观。值得安慰的是,三姊妹虽然同父异母,感情却非常好,李宗盛也不厌其烦,一有时间便与两个前妻讨论如何安排三个女儿的假期,努力维系一家人的感情。

他目前最害怕的事情是女儿长大,“女儿大了,就不能很自由地亲她们了,她们会出门,会叛逆。”

摸琴比摸女人有感觉

除了偶尔与喜好音乐的朋友交流,在家当好爸爸之外,李宗盛目前有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做琴。“我是比较贪心,觉得人一生就活一辈子不甘心,我希望我的音乐生命能够活两次。”李宗盛说,前30年他一直在音乐上创作,他希望此后的日子更多的交给做琴。“我希望换一种身份。”现在他的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做琴上面,他常常笑言:“摸琴比摸女人有感觉。”

“我小时候到现在,要说起一把很牛的琴,都是西方的。在国外,在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他们的音乐家所制作的琴的确参与了整个文化的历程,他们以对声音的观念,对整个琴美感的观念,来参与这个文化,记录这个文化的传承。但是我们呢?我们谈‘琴的时候,我们自己对琴的审美观在哪里?对做琴,我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我觉得我对音乐的理解,我对琴的理解,对整个人生的理解,都到了做琴的时候。”李宗盛说。

他现在上班很准点,除非有重大安排,平常的日子,雷打不动9点钟赶到制琴厂上班,从刚开始只有厂长、两位师傅加上他的极简配置,到不久前又多了5个徒弟。有意思的是,每天上班前这群人都会合唱一首《真心英雄》,“我打算写一首厂歌,等写好后,我们就替换这一首。”李宗盛为做琴,下过苦功。他1994年暂别歌坛远走加拿大,认识了不少制琴人,这些制琴人遗世独立,过着苦行僧的生活,深深打动了他。对自己制作的手工吉他,李宗盛有坚持,“我做琴有三个原则,一是play ability,好不好弹很重要;二是外观,琴是一代一代要传下去的,得做得扎实;三是声音,我希望我的琴要听得出东方人的血统。”

做一把琴挺难,有上千个工序,最要紧的还是使用什么材质。因为一把琴是由不同的材质组成的,每个部分,用的材料都不一样。面板最常用的是松木和杉木,做一把好琴,必须对木材要有相当的认识,还有设计,音量,音色等等。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修为,与人的状态也有很大关系。“我们挑选木材的时候,常常会去野生森林。很多人觉得特别害怕,但是我很喜欢在树林里走路,就像回家一样,特别的舒服,踏实。还有那种内心深处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我们做琴是要砍树的,是让树再重生一次,所以,我们必须对树木,对自然有相当的敬意和诚心。”李宗盛谈起做琴,总是有很多感触,如同在谈他的人生哲学。

他做的琴不卖,一般只给音乐人量身定做。他做的第一把琴现在在罗大佑手中,罗大佑出价4000美元。其实,这并不仅仅是做琴、买琴这么简单,这里面更有一种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愫。“琴,绝对不只是一个伴奏的东西。它有自己的脾气,自己的个性,就像人一样。就像爱人,哪有什么好坏,最难得的是合适两个字。这就牵涉到你在做琴的时候,对一把琴‘好的定义是什么。在我看来,也就是合适两个字。”所以,他的琴讲究量身定做,他会根据音乐人的气质,音色,打造出一款和使用人本身很相配的琴。如今,李宗盛先后为罗大佑、周华健、五月天、品冠、陈绮贞和朴树等打造过他们的专属吉他,从选木头到定音色,他都讲求合适。刘若英经常会向李宗盛索要吉他,在2008年的演唱会上,她终于得偿所愿,在演唱会现场,她还给李宗盛一个大大的拥抱。

制琴厂里的两个师傅都是他从南方亲自请来的,以前这些师傅是做家具的,现在,跟着他一起学做琴,“你知道,做一把琴,挑选木头的厚薄,纹路的宽窄,完全是靠经验的,最精确的地方,就是零点几公分的差别。每一块木头都不一样,是没有所谓的指标的。你摸到那块木头,你告诉工人师傅:给我磨到零点三五公分。这个数字,你问我为什么?我回答不了你。我们的每一把琴,选材和调音的部分,都是我自己做。这个不仅仅是经验,而且是一种感觉。一个音乐人的直觉是有质量的。”李宗盛说,“做琴现在已经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能耐得住寂寞的老男人

从绚烂的舞台回归简单生活,或许正是他所想要的,从第一次婚变到第二次轰轰烈烈的婚姻再到以分手而告终,他的情感生活似乎一直处于大众的目光中,于是,有人称他为“孤独的老男人。”孤独?偶尔会有吧。如同他曾经的歌《寂寞难耐》:总是平白无故的难过起来,然而大伙儿都在笑话正是精彩,怎么好意思,一个人走开……

对于外界的揣摩,他并不辩驳。“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是不是?”他说。虽然历经起起伏伏,但是始终,他有一个家,在这个家里,有老母亲,有三个可爱的女儿,他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喜欢的音乐,偶尔会有寂寞袭来,但是这早已不能给他的生活造成困惑。“我来北京就顿然成了单亲家庭,毕竟又是一个陌生的城市,情绪很活动,滋味蛮多,但是这几年,对我的人生来讲,活得蛮扎实的。因为我有一个家,有女儿,我不但要活下来,而且还要活得像个样子。”

曾经,在演唱会上,他会为了女儿数度落泪,觉得心有歉疚,但是在孩子眼中,他是一个难得的好爸爸。他对孩子管教很松,“我是身教为重。我觉得有些父母对孩子太紧张了。我不要太早塞东西给她们,希望她们像毛细孔般开放,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们不必因为怕我而不敢告诉我什么事。功课不好,比起人生其他挫折根本不值一提。”李宗盛说,“我要让她们知道,我没有条件地爱你,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张开双手爱你。”

李宗盛虽然性格比较内向,却很有生活情趣,他会把残剩的蜡烛做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插上五根烛芯,代表他家的五口人,把它点燃送给小女儿。在冰箱偶尔没有补给食材的时候,转身去厨房端出一盆美味的“泰式海鲜面疙瘩”,有一次他到机场接机,一看到女儿出关,就箭步如飞地奔到女儿面前,然后当场跪在地上,用双手环抱住她,爱意肆意奔流,全然不顾其他人的目光。

在没有录音棚,没有演唱会,没有镁光灯,没有观众掌声的日子里,他依然能过出自己生活的滋味,沉醉其中。

猜你喜欢
李宗盛江湖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李宗盛的手势成龙的歌
爱的江湖
有ID的放心食材
李宗盛的语文是谁教的
李宗盛的后台
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