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伪满时期日本的宗教统治

2009-03-11 09:31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年3期

闫 超

[摘要]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即开始实行宗教统治,从上到下,强制伪满洲国君民信仰日本的天照大神。在世界殖民地史上,以强制手段改变殖民地人民的宗教信仰,似乎只有日本统治下的中国东北。关东军是日本军界最右翼、也是最野蛮的团体,强制推行宗教信仰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特征,其根源还可以追溯到中日的历史关系。

[关键词]天照大神,武士道精神,民族特征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0457—6241(2009)06—0060—0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我国东北全境。1932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操纵建立了伪满州国。关东军是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直接统治者,也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核心之一。因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表现出极强的野蛮性。关东军在强化武力镇压的同时,妄图从思想上改变东北人民的观念,削弱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伪满洲国成立不久,关东军司令官就强制溥仪信奉天照大神,并以溥仪的名义宣扬和推行日本国教——神道教。这种强制改变殖民地人民宗教信仰的事例,在历史上极其少见。

天照大神是日本上古时代崇奉的神灵。7世纪,日本最高统治者才有了“天皇”的称谓。为了表示君权神授,天皇被说成是天照大神的子孙。但是,对天照大神的崇拜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宗教理论系统。对天照大神的崇拜,实质就是对天皇的敬仰和效忠。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建成殖民统治体系后,极力推行所谓“惟神之道”,逼令伪满皇帝溥仪供奉天照大神。溥仪是抱着复辟清王朝的梦幻来东北的,他并不想改换祖宗,也没有改变宗教信仰的思想准备。溥仪信奉佛教,在伪满宫廷内供奉佛像。日本关东军的代表吉冈安直曾对溥仪说:“佛是外国传进来的”,是“外国宗教”,“日满精神如一体,信仰应该相同”,“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神裔”,暗示溥仪应该供奉天照大神,但溥仪的反应并不积极。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在1939年最后一次会见溥仪时,正式向溥仪提出:“日满亲善,精神如一体,因此,满洲国也不能信外教,在宗教上也应该与日本一致才是”。同年,接替植田谦吉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梅津美治郎上任伊始,要办的一件大事便是实现“日满宗教必须一致”的国策。他让吉冈安直通告溥仪“日本的宗教就是满洲的宗教”,令溥仪去日本迎接天照大神,立为伪满洲国的国教。当溥仪回答说:“满洲本有宗教,何必多此一举”时,吉冈便立即回答:“这是日本既定方针,没有任何犹豫余地”,溥仪不得不答应。

1940年6月,溥仪第二次赴日的任务之一就是请迎天照大神。他到日本后连续拜庙烧香,重要的神宫、神社一一拜到后,面见日本天皇裕仁,提出请迎天照大神。溥仪念了吉冈安直事先写好文字,大意谓“为了体现日满一德一心、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希望迎接日本天照大神到满洲国奉祀”云云。裕仁回答:“既然是陛下愿意如此,我只好从命”,之后把象征天照大神的神镜交给溥仪,同时,还向溥仪赠送一把剑。这些程序都是关东军的安排。这样,溥仪也成了天照大神的子孙。当时,溥仪是极不情愿的,为此,他在返回途中还大哭一场。也还是在返回途中,吉冈安直出示了拟好的《国本奠定诏书》,告诉溥仪回去后颁布。

比照1935年4月溥仪首次访日,那时,日本按照“友邦君主”的礼节接待。关东军刻意把伪满打扮成一个“独立国家”,蒙骗世界舆论。当时溥仪还沉迷于复辟的幻想中,所以,他在回国后发表的《回銮训民诏书》中称:“朕与日本天皇陛下精神如一体,尔众庶等更当仰体此意,与友邦一德一心,以奠定两国永久之基础,发扬东方道德之真义。”他以为自己是与天皇平起平坐的君主,顺承了中国封建政治的传统。1940年迎回天照大神后,溥仪在心理上完全被日本侵略者所征服,《国本奠定诏书》也完全改变了口气:“朕兹为敬立建国神庙,以奠国本于悠久,张国纲于无疆,诏尔众庶曰:我国自建国以来,邦基益固,邦运益兴,蒸蒸日跻隆治。仰厥渊源,念斯丕绩,莫不皆赖天照大神之神庥、天皇陛下之保佑。是以,朕向躬访日本皇室……亲拜皇大神宫。回銮之吉,敬立建国神庙,奉祀天照大神,尽厥崇敬,以身祷国民福祉,式为永典。”

此时,伪满对日本的称呼也由“友邦日本”变成了“亲邦日本”。所谓“亲邦”,按日伪的解释即是“亲帮就是父母之国的意思,日满两国的关系,就像父子的关系,至亲之爱和道义,把两国结合在一起”。日满一体的核心就是崇拜天照大神。此后,日伪在学校教育中将《国本奠定诏书》定为升学考试的主要内容,学生每天早操前要遥拜日本皇宫,吃饭前,要闭目对“天照大神”表示感谢,逢重要节日还要去参拜神社。日伪妄图通过这些措施,使东北儿童忘掉祖国,把天照大神尊为自己的祖先。为了强化宗教统治,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对天照大神的崇拜,1942年12月,日本又命伪国务总理大臣张景惠发布《国民训》,规定:“一、国民须念建国渊源发于惟神之道,致崇敬于天照大神,尽忠诚于皇帝陛下。”《国民训》第一条是整个文件的基础。此条毫不掩饰伪满“国体”源于日本的“惟神之道”。“惟神之道”便是崇敬天照大神。日本强制东北人民信奉天照大神,不仅让伪皇帝改换祖宗,使其成为天照大神的子孙;更重要的是把伪满看成是日本的延伸,是日本的分支,使东北人民永远成为日本天皇的子民。

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与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有很大的不同。在早期的殖民扩张中,西方殖民者曾经瓜分了整个南美洲,对南美洲的掠夺和剥削十分残酷,但是,基督教的传播仍然是和平方式的。16世纪以来,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英联邦体系中,印度的地位也是较低的。但是,英国殖民者并没有强制改变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他们不尊重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但没有强制信仰基督教。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侵略足迹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但是,他们的传教仍然是以“自愿”为基础,有些传教士还为地方做了很多好事。二战时期,德国法西斯蔑视犹太人和犹太教,但是,犹太人当时没有祖国,而且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恰恰是利用了基督教的古老传说,加之种族理论,使当时大多数德国人被蒙蔽其中。为什么唯独日本采取强制宗教信仰的方式呢?简单地归结为日本要长期霸占中国东北,只是表层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特点及其民族心理。

德国法西斯的崛起与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严惩有关。日本没有这方面的理由。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夕,经历了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这700年间,天皇只是个摆设,并不因为他是天照大神的子孙而受到格外尊重。只是在近代以后,天皇才受到推崇。换言之,天照大神在日本的地位是在近代被重新提起的。为什么近代日本又将天照大神奉为国教呢?我认为,这与武士道精神的张扬密切相关。武士道精神的实质是效忠主公。幕府时代形成的武士

道精神并不是效忠天皇,更多的是为庄园主效力。武士集团的相互厮杀都是各为其主,天皇哪里管得了。明治维新以后,天皇仍然没有独裁的权力。一战后,日本开始建立天皇独裁政权,军队内形成“革新派”,他们认为军队是实现“国家改造”的主要力量,他们要用“天皇归一”的国体意识统一国民思想。“天皇归一”就是绝对服从于天皇的忠君思想。这样,武士道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效忠天皇就等于效忠国家。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那么,天照大神的独尊地位也就顺理成章了。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特征之一。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精锐。关东军司令官是伪满皇帝溥仪的太上皇。按照武士道精神,东北殖民地一定要效忠天皇,那么,强制推行对天照大神的崇拜就不足为奇了。从1895年开始就沦为日本殖民地的中国台湾,直至一战后仍没有禁止民间的宗教信仰,到1937年以后的“皇民化运动”,才强制推行神社崇拜。这与关东军统治下的东三省形成明显的差别。差别的原因就在于,台湾不是由日本军队直接掌握,而东三省从沦陷开始就一直掌控在关东军手里。

日本武士集团在古代中日关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日本虽然与中国一衣带水。但是,日中关系的友好时期是6至9世纪,也就是中国的大唐帝国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这300年以积极吸收中国文化而著称。10世纪以后,日本的庄园和武士兴起,武士主导的政治不可避免地带来战争,日本国内动乱不已。13世纪,蒙古民族的扩张也指向日本。1274年和1281年,元军两次越海攻击日本,镰仓幕府调集了所有武士进行抵抗,元军因遭遇台风大败。于是,日本上下宣扬是神在保护日本,“神风退元兵”。此后,神国思想空前高涨,天照大神的三件神器:镜、剑、玉被赋予仁、勇、智的象征。神国思想逐渐成为日本人民族意识的表现形式。日本国即神国。但是,此后的日本文化始终还是神道与佛教、儒学并存。

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并不友好,大部分时间没有正式的官方往来。朝鲜和日本虽然都是中国的近邻,但是,朝鲜受中国文化影响更深厚。古代朝鲜在政治体制上基本是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文官政治。而日本效法唐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没有维持多久,近千年的武家政治造就了日本的尚武精神。日本古代始终没有采取科举制度。当武士、立战功,是求得上升的最好途径,管理国家的“职业”完全由武士集团垄断。因此,关东军直接统治中国东北绝不是一个例外。近代以来,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我们可以从丰臣秀吉侵朝、明治维新的既定国策中找到历史渊源;同样,日本在中国东北强制推行宗教信仰,也可以在日本民族的历史上找到痕迹。

强权政治改变不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一真理。

【责任编辑倪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