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3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缺水的新颂歌:多了不一定好 这是中国最近试图驯服大自然的伟大尝试:三条运河将把水输送到数百英里之外的北京和其他干旱的北方城市。沿线35万人将被迫迁徙。
如今质疑声渐起。专家和环保主义者表示,面对由增长带来的挑战,现在是中国采取不同手段的时候了,这种手段应该基于保护而非大兴工程。除了浩大工程,其他替代措施包括提高水利用效率、淡化海水和循环使用废水。有迹象表明,许多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中国官员已经开始留意批评声。在科学家对其可行性提出质疑之后,最昂贵和最具技术难度的一段运河工程已经被延期开工,另外一段运河则因解决移民问题已延期4年。
“这只能在短期内改善水资源缺乏问题,”负责该工程的中国水利部官员张基尧说,“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依靠节约用水。”
民众和环境代价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三峡大坝使140万人移民。中国科学家称,修大坝后上升的水位已经对地质造成影响,导致周边山体受到侵蚀。由于曾经迅速流动的长江水流速趋缓,大坝里的水体污染正逐步加重。
中国水资源专家马军(音)表示,西线工程延期是一种积极举措。“这是中国进步的一个迹象,”马说,“我认为这将有助于改善决策质量,因为如果没有发出质疑声,那么我们就可能兴建起许多浩大工程,却落下找不到足够水源的结局。”
中央政府宣布,为保证基础设施到位,中线工程将延期4年。张基尧表示,政府将“把人民利益放到首位”。康奈尔大学莫萨教授说:“中国在对影响环境等问题的公开讨论上已有进步,但在移民方面,我还是看到许多相同的问题。”▲(作者亨利·桑德森,王会聪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