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老顽童眼里的奇趣一站

2009-03-10 06:01李逸琳
少年文艺 2009年2期
关键词:旅途印度

李逸琳

妹尾河童的《窥视印度》是一本如此不同的游记。

作者是日本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师,身在旅途,他却是一个十足的“好奇宝宝”。从第一次看到印度纸钞上的面额以十四种官方语言标示,他已经预感到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于是,河童先生带着与众不同的好奇心和入乡随俗的心态,握上画笔,开始了自己的印度之行,并一路笔耕不辍。

在加尔各答的饭店里,河童先生尝试了印度本土式的如厕习惯并一路贯彻到底。而图文并茂的“卖椰子汁的路边摊”、“优酪乳搬运工”、“全麦烙饼摊”、“香辛料店”、“双层巴士”等作品,都为我们展示了印度日常生活中平凡却真实的一面。

坚持2小时40分钟目不转睛的凝视,河童先生凭借记忆为我们画出了印度恒河边禁止摄影与素描的火葬情形。

面对在印度最有地位的动物——牛,河童先生津津有味地喝着现挤的牛奶,令周围人直叹“你还真能喝呀”;兴致勃勃地画着当作燃料的圆牛粪饼的制作过程,甚至很想问问小贩“多少钱一个”;与不将牛当作神圣生物的伊斯兰教徒稀里糊涂地讨论宗教问题……

为读者上了一节关于泰姬玛哈陵的历史课后,河童先生坐上了“泰姬玛哈陵快车”,来到了首都德里——这个如同印度的缩影,将混沌矛盾清楚示人的都市。参观了新德里和旧德里两个对比强烈的市区后,河童先生的注意力又出人意料地转移到了“甘地纪念馆”里一双甘地曾经穿着走遍印度的骆驼皮凉鞋上。

在孟买,河童先生在饭店主人的帮助下,试着画出了“寂静之塔”(祆教徒死后实行“鸟葬”的场所)的俯视图,异想天开地描绘着飞鸟在空中俯视所见的情形。

在河童先生的笔下,读者看到了如童话一般不可思议的被巨石环绕的城镇——海德拉巴。

在南印度最大的城市马德拉斯,原汁原味的印度教神庙和殖民地时代风貌的街景在河童先生的笔下和谐交融,体现出了这个城市复杂的历史。

在科钦吃着新鲜美味的盐烤鱼,走进演出卡塔卡里舞的椰叶小屋剧场,河童先生乐呵呵地与当地的小学生打成一片,完全跳出旅行观光者身份的框框。

在兴建于1897年的藩王宫里,面对禁止拍照画画的严厉警卫,河童先生机智地与主管交涉后,素描下了藩王宫里一间金碧辉煌的厅室。

由于对印度独特的细密画颇感兴趣,河童先生还特地造访了一家工坊。了解到细密绘画的底板是象牙薄板,毛笔的原材料来自松鼠尾巴后,不免跃跃欲试,结果发现运笔难度颇高。而且架不住工匠的一味奉承,最后半无奈(价钱高)半欣喜(对方给折扣)地买下自画的细密画。

最有特色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河童先生通过自己独特的俯视图画法,把自己在印度住过的每一间旅馆的房间和坐过的火车车厢都细致入微地画了出来——大到沙发、床铺,小到卫生间里做个人清洁的带嘴小水桶。这些令人由衷赞叹的精致的图画不断激发着读者的阅读兴趣。

厚厚一本书里——

没有水土不服的抱怨与排斥。既然是旅游,就是要吃当地的食物,就算口味不对,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当地的饮食本来就不是为旅游者准备的。

没有语言不通的尴尬与烦恼。无论旅行到哪个国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相通的,况且在不同的地域,即使同是印度人,也会出现言语不通的问题呢。关键在于遇到“不懂的语言”时,不要退缩。

没有一些资深驴友对坐旅游大巴观名胜的不屑态度。虽然有人认为这完全像是乡巴佬的观光方式,但河童先生觉得出国旅游的游客对于当地人来说本来就像是一个乡巴佬,所以没有必要害羞和做作。

没有对落后交通工具的不满与挑剔。河童先生不仅坐了超负载的公共汽车、闷热无比的二等火车车厢、精明车夫的三轮车,甚至还坐了难得一见的“大象计程车”。

没有对环境恶劣的菜市场的敬而远之。反而是乐此不疲,认为那里是旅途中收获最多的地方。

没有对旅行纪念品真伪的执着辨识。因为这样做“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河童先生带着一颗乐观开朗随遇而安的心,睁大他善于发掘新奇美丽事物的双眼,用一篇篇细致认真的文字和一幅幅妙笔生花的趣图,把他对印度的真实感觉坦然呈现在读者面前。

异国旅途的阳光风雨中,河童先生精神抖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在他身后的脚印里,闪现出人性的点点光辉。

发稿/庄眉舒

zmeishu@QQ.com

猜你喜欢
旅途印度
印度总统定了
旧衣的旅途
如果可以去印度
生命的旅途
旅途不能缺少它
Live On The Journey
疲劳肌?才不是
最高警察
旅途说时尚
印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