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立 范银芳 翟进步
【摘 要】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因此,会计人员要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本文在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 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准则; 资产减值; 会计监管
当前,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样,企业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增多,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会计人员在许多方面需要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才能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如果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就会使会计核算不合理,从而影响企业整体状况的公允表达。因此,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不断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会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及特点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的特点,结合自己所有的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行为过程。它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归纳起来,会计职业判断具有以下特点:
(一)目标性
会计职业判断作为会计人员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标是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处理和揭示会计信息时,除了希望判断和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其对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选择和运用,可以有效维系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主观性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行为过程,它受判断者的知识程度、实践能力、经验水平以及所处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有些判断很难有一个明确、客观的标准,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事项的判断结果可能不同,而且会计准则也允许企业会计人员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处理。这些都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不是客观的,它具有明显的主观性。
(三)专业性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事项所作的推论与判定。因此实施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必须专业。
(四)风险性
会计作为独立的经济活动决定了其对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与产生的影响,会计人员一旦对经济事项作出了某种判断和结论,无论是对自身还是报表使用者,都具有经济后果性,这种经济后果性一般体现为会计风险的存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是否准确,要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因此,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具有高风险性。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法律、法规
它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技术规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基础,会计法律、法规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的程度,并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促使其进行更客观的判断。
(二)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
会计职业判断就是要对不确定的经济事项进行判断,而且随着新经济业务的不断涌现,经济工具的不断创新,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它没有因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日益规范而缩小。根据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对当期财务报告的影响结果是否确定和金额是否需要估计,经济业务可以分为基本确定、低度不确定、中度不确定以及高度不确定四类业务,经济业务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失误风险就越大。
(三)知识结构和经验
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也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而经验能够形成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使人在遇到相同问题时能得到更快更合理的解决。
(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依靠人们的信念、习惯以及教育的力量维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它只发生在法规和准则对会计人员行为限制的边缘地带。职业判断的合理程度也取决于这种以道德为基础的行为自律程度。会计人员如果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对企业和社会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就会有良好的会计行为动机,排除利益干扰,根据客观事实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会计职业判断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
(一)对资产减值的判断
按照资产减值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出现了减值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对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是按单项资产还是按资产组确定减值损失以及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都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实际操作中,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确定都是非常关键,也是难以确定的问题。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层对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过程现金流量的最佳估计,不能仅从单项资产独立来看,而必须将其与整个企业的经济状况综合起来考虑。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使用的折现率,应当是税前的,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利率,这也需要会计人员的判断。
(二)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即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里的商业实质必须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或者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风险、时间和金额”怎样准确预计,“显著不同”的判断标准怎样把握,“重大的”的数量标准又应该怎样把握,这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形成了新的考验。对于商业实质的判断,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征,以及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所能产生的最大效益来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并为以后的相关判断提供适当的参考。
(三)对或有事项的判断
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承诺等。或有事项的结果可能会产生资产、负债、预计负债、或有资产或者或有负债,其中预计负债属于负债的范畴,当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时应予确认。通常情况下,要使一项或有事项最终确认为负债,会计人员要进行如下的职业判断:一是判断或有事项形成的是潜在义务还是现时义务;二是如果形成的是现时义务,判断该义务的履行是否很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是判断该义务的金额是否能可靠地计量。
(四)对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的判断
在借款费用准则中,对于借款费用是否应予以资本化,其判断的依据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在进行实务处理时,首先应判断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再确认每期产生的借款费用是应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还是应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然后再确认开始资本的时点,以及每期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金额(包括利息费用和辅助费用及汇兑差额)。对于因某些原因导致的资产购建或生产活动发生中断的业务,应判断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是应该继续资本化,还是中断资本化。对于停止资本化的时点也要进行判断,在界定时主要是看经济实质,而非表现形式,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问题。
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一)进一步推动会计准则建设,加强会计监管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扩大了会计人员的选择范围,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会计人员更大的空间,其本意是让企业披露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钻准则的漏洞,以职业判断为由,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准则制定方面应当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完善准则体系,解释会计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以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性。此外,应当建立健全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大对滥用职业判断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以体现和保证会计法规和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转变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已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这是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处理会计事项时照搬以前的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工作方式,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更新思维方式,改变过去按部就班的模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三)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
根据《会计法》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制定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学时。作为会计管理部门,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等,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作为会计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端正态度,了解培训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每次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准确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使之成为开展会计职业判断的利器。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实践训练,积累执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适应复杂多变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不断训练、实践,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二是会计人员要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善于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经常交流执业经验,并不断丰富执业经验,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9-75.
[2] 李传忠.论会计职业判断[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6):53-55.
[3] 龙凌云、龙佳丽.会计职业判断在新准则中的具体运用[J].商业会计,2007,(11):19.
[4] 索俊颖.会计职业判断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5):33-35.
[5] 郝淑君.新准则体系下的会计职业判断[J].中国农业会计,2008,(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