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霞 王亚希 周红春
摘 要:本文根据对本科评估指标中“多媒体授课”内涵的理解,结合暨南大学作为实践研究案例,提出了如何以评估为契机,以指标达优为切入点,以评促建,促进教学信息化大力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具体实施方法,以便为高校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本科评估 教学信息化 多媒体授课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3-0004-03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下简称本科评估)指标体系中,在考察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时,把“多媒体授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多媒体授课指标的要求,能实际反映学校教育技术状况的优与劣、评估等级的高与低,对学校评估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势必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评估为契机,以多媒体授课指标为切入点,教育技术职能部门迎来了加大投入发展的历史机遇。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要求,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利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不低于30%,其他院校不低于15%。在对照评估指标自查、自评中,我校多媒体授课指标与达到优秀的要求相差还很大。面对问题,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简称中心)在对省内外几所评估得优的兄弟院校教育技术部门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多媒体授课指标为切入点、评估达优、促进教学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得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主管校长的广泛重视与支持。在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对我校的预评估和教育部正式评估中,中心被确定为专家考察点之一。2008年4月,我校本科评估的结论为优秀。在学校评估表彰活动中,中心有11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暨南大学在多媒体授课指标及促进教学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建设经验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二、以评估为契机,教学信息化发展实施方案
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评估指标的内涵,是找准差距和不足、制订评估建设方案、做好评建工作的前提。多媒体授课指标表面上考察的是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时数比率、自制课件比率、多媒体授课效果;实际上,是对以多媒体授课为切入点的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大检阅。我校建设的主要内容为:
(1)建制:信息化教与学的政策保障和运行机制,即政策、机制;
(2)建网:建设适用的信息化教与学的支持环境,目前主要指网络教学平台;
(3)建库:建设丰富的、可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即教学资源库;
(4)建队:建设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即教师教育技术水平;
(5)建模: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实践,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课程教学改革。
对应五大建设内容,要遵循“管理制度是保障,平台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师培训是先导,教学应用是目的”的战略原则,一手抓数量、规模,一手抓效果、优势,两方面全面提升。
1.建制——管理制度是保障
现状:早在2003年校级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启动时,我校就制定了如专业资源库、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等技术规范,完善了项目立项指南,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项目管理办法,如专家评审、项目答辩、项目培训等制度。但仍然缺乏全校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推动政策。
策略:认真拟定和全力促成学校政策的出台,明确学校在教学信息化的建制、建网、建库、建模、建队等方面的战略措施,为多媒体授课指标达优保驾护航。
2.建网——平台建设是基础
现状:学校已建成高速、稳定、可靠的校园网,构建了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100%,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建设是网络建设的基础,2006年学校初步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应用平台(5000用户版)。
问题:平台尚处于安装和测试阶段,迫切需要大面积推广应用。
目标:建成先进、稳定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用户数达到一定数量,应用效果好。
建设策略:以项目立项方式快速有序地进行大面积应用,并辅以一般培训和推广。
建设可行性:建设208门校级“基于网上教学平台的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每个项目经费3000元,各学院根据课程数比例分配名额。这样既能促进平台的推广效度,又能推进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3.建库——资源建设是核心
现状:初步引进“科建资源库平台”,进行了安装和测试。
优势:拥有一批多媒体优质资源,共能覆盖约522门课程。首先,评估建设前,学校有各级多媒体教学资源立项建设成果共400项,包括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卫生部项目,省级、校级教育技术项目。资源质量好,种类丰富,有专业资源库、网络课程、专题网站以及多媒体课件。其次,引进的优质多媒体课件或网络课程资源有122项。
目标:建成先进、功能完善的大型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资源数量可观,网上课程覆盖率应达到70%以上,全校约1600门必修课,即1120门以上。
问题:评估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自制课件,网络资源数量缺口大。
建设策略:以“内建外引”的方法进行资源建设。“内建”即以自主建设为主,“外引”即适当引进出版社或兄弟院校的优质资源部分,辅助资源建设。
建设可行性:自制资源包括高质量资源和普及型资源。高质量资源包括校级“创新工程”第四批立项,以及校级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质示范课程立项;普及型资源建设方面,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建设必修课全课程多媒体PPT,并组织专家认证,供全校师生共享,并给予经费补助。
4.建队——队伍建设是先导
现状:截至评估建设前,教育技术各类培训共计900人。其中,主要以教育技术等级培训的高层次培训为主,共培训15期530人;以校级教育技术立项项目培训128人;天空软件工具培训242人。
问题:必修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多媒体授课技能需要培训和提升。
建设策略:我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多人,培训方式上应增加普及型培训,即针对多媒体授课技能和网络资源制作工具的培训。通过学校政策导向,将对培训合格的教师发放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教师本科教学工作的上岗条件之一。
建设可行性:采取分类型、分批次、分层次、分学院组织进行,争取在评估建设期间对全校教师进行一次轮训。
5.建模——教学应用是目的
现状:学校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有良好的基础。在“九五”期间,我校获得24项广东省高校电化教育“五个一百工程”项目,其中有7门课程获得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电化教育试验课程评比一、二、三等奖。其中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在此基础上逐步荣升为广东省级精品课程。在“十五”期间,我校教师获得28项广东省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其中9项是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教改项目。
问题:主要集中于部分网络资源基础好的课程,尚未形成一定规模。
建设策略:以原有省级教改项目为基础,结合校级教育技术“创新工程”的教改试验项目,另外,与校级“基于网络平台的优质示范课程”相结合,形成规模,加快形成全校辐射效应。
三、实施效果
以评估调研拉开评估序幕、以促进学校出台相关教学信息化文件为战斗号角、以学校本科评估获得优秀为目标,教育技术跨越式发展战略历时两年建设实施,构建了教学信息化标志性成果,达到规模和效果的全面提升,实现了“以指标为切入点、评估达优、教育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1.建制
学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校本科教学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全面部署了本科教学信息化的重大举措,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多媒体授课资源建设和多媒体授课应用的积极性,为本科评估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建网
(1)建成先进、稳定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
BlackBoard网络教学应用平台,从2006年引进到2007年9月平台大规模推广应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极大欢迎,截至评估前,已有1647门课程可利用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应用,5000用户数全部满额,教师用户1003个。
(2)建成先进、功能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资源库系统功能强、规划分类科学,资源丰富、学科覆盖面广、利用率高,存储总量约2T,已建设多媒体素材资源32413项,覆盖1290门必修课程,覆盖率达到81%,实现了全校教学资源共享,已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成功推广资源开发工具,大大提高资源建设效率
简单易用的天空教室网络课程制作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教师资源开发和整合的效率。截至评估前,已支持3249个用户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3.建库
全方位进行高质量和普及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了大规模、多类型、立体化的网络共享资源。评估建设期间,以立项方式自制优质资源292项,以政策推动自制普及型资源812项,自制资源共建1104项,引进优质资源122项。加上评估建设前已有400项自制优质资源和引进优质资源122项,我校共建设了1748项多媒体授课资源。我校网络教学资源在学校首页通过“暨南学习资源在线”统一发布,在校园网上供全校师生共享。
4.建队
我校继续做好等级培训、项目培训,并着力进行普及型培训。在评估建设期间,又培训了教师1724人次,加上评估前培训900人,共培训2624人(见表1)。实现了将全校教师轮训一遍的培训目标,大范围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5.建模
(1)以项目建设促进全面教学应用
以省、校级基于网络的教改试验为龙头,采用行动研究法和试验研究法,对毛泽东思想概论、自然保护概论等课程进行改革,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并向其他课程推广,以此推动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例如,对于自然保护概论课程,实行教学改革与学生挑战杯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得了广东省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评比教改试验类一等奖。与该项目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获得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2007年,208项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质示范课程项目已全部结题,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课程建设和网络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例如经济学院的余英老师利用平台组织学生开展财政学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还将教学体会和教学反思与学生一起分享,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
(2)以精品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应用
截至评估前我校共有73门精品课程,教育技术中心全面支持和参与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的水平。
(3)以自主开发优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应用
以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唯一的特等奖《中国的鸟类》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网络课程和专题网站也分别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我校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授课资源共获得各级奖励167项,而且获奖层次比较高,获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奖4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广东省计算机多媒体授课软件相关奖项93项,其中一等奖21项、二等奖36项;出版教学软件24部。以获得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151工程”资源库一、二等奖的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专业资源库和电子信息资源库为代表,我校有26个自主开发的省级或校级立项的专业资源库、案例库、试题库。如电子信息资源库在教学中应用广泛,深获同行好评,使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益,起到良好的辐射效果和推动作用。
四、未来发展
经过本科评估,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未来发展奠定有力格局。例如,暨南大学学生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点,建成了先进的网络教学应用平台,为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培养”提供了基础实施平台;建成了先进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学校多校区、多学科资源共享,保证多校区教学质量一致。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建设成果能为开展海外远程教育提供基础保障。?筅
参考文献:
[1]丁煜,桑新民.教育技术在美国高校中的角色——访普林斯顿大学信息技术部[J].中国大学教学,2007(2):64-67.
[2]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4-67.
[3]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