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凤玉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把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落到实处。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大纲要求:“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教育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教育,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启蒙教育……”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灵魂和核心,缺乏或忽视它都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教育。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范围很广泛,并且用数据来说明问题最有说服力,这是数学学科独有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我国相当丰富的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圆的周长计算涉及到圆周率的引入时,我介绍了我国南北朝时期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终于研究圆周率的情况。经过祖冲之多年的努力得出圆周率约为3.141592……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的这一研究结果比印度数学家阿利耶毗陀早一百多年,比德国数学家奥托(1550-1605)早一千多年,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
二、在数学教学中,教育学生厉行节俭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有关知识对学生进行节俭美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在讲授分数应用题时,特意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农民每次碾压35千克大米,撒在碾米机螺缝里的米有1/700,假设这个人生活了70年,碾米50年,每年碾压10次米,这个人一生撒掉了多少千克米?学生列出算式:35×1/700×10×50=25(千克)“啊,要浪费这么多米!”学生算出后都惊讶地叫起来。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懂得了节俭的重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适时地在数学教学中与课外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例如,四年级学生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塑料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的数量。针对塑料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受到了环保教育。又如在教《百分数》时,我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幸福,进行国情教育。通过举例说明,学生在对百分数意义理解的过程中,懂得了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必要,从而产生了更强烈的环保意识。他们纷纷表示要做环保小卫士,保护地球母亲,为人类千秋万代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将来报效祖国。
四、在数学教学中,教育学生尊老敬老
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在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往往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性,不懂得关心别人和尊敬长辈。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好吃好穿,不考虑别人;更有甚者,穿衣服要名牌等等,他们很少顾及到家长辛勤劳作的艰辛。为了教育学生,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出示:妈妈把生日蛋糕平均切成10块,小明吃了其中的6块,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设讨论题:1、如果余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2、小明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谁吃得多?为什么?3、如果你是小明,你觉得这样分合理吗?你会怎样分这块蛋糕?讨论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进行了传统美德教育,尊老敬老等意识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灵。教学活动使我体会到:只有在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数学教学从内容上看,德育内容相对少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本质特征对教师的要求,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就能够使学生接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