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波
从事美术教学已经十年了,最大的变化不是隐约的眼角皱纹,也不是成熟的面容,而是由一个稚嫩的教师,成长为有一定经验、倍受孩子喜欢的“老”教师!我教孩子们美术,不奢望培养出未来的艺术家,而是希望他们用发现美的眼睛,感受和创造“真”、“善”、“美”的生活,让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自由、快乐地用各种方法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反思我的教学经验,觉得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才会乐于学习、享受课堂。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寓教于乐
新教材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内容丰富有趣,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一切感官,这正是美术创作的前提。
例如教学《神奇的口袋》一课,此课是孩子们在小学的第一堂美术课,旨在向他们展现一个神奇丰富的美术天地。通过学生感受与实验,让学生发现完成“画”的工具太丰富了,不单是他们熟悉的铅笔、彩笔、油画捧,还有水粉、毛笔、彩纸、橡皮泥,甚至有的学生还发现粉笔末、手指头、小嘴巴,都能作出一幅幅美的画。此课目的并非让学生画得多么好,只要让学生感受到“口袋”的“神奇”,有所感悟,保持兴趣与好奇心,想继续探索,就成功了。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个性思维和表达
新课改下教师越来越少的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成为共同探索的参与者,而不是直接拿出真理的人。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和评判表达。
例如教学《鱼儿游游》一课,首先欣赏自然——带领学生来到“海底世界”游一游。教师展示鱼类美丽的静态的图片和精彩的录像片断,引导学生评述自己的感观,从鱼儿的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到鱼儿的可爱。是否喜欢、为什么喜欢,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把鱼儿当作有生命、有感知的生命体来看待,表现欲望会非常强烈。在此情景下,引导学生来进行表现。如何表现?表现什么?学生意见不一:“为浩瀚的海底世界再增添一条美丽的鱼儿”、“海底世界探险”、“我和鱼儿交朋友”、“未来海洋世界”、“假如我是一条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尊重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接受孩子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不要把孩子不同寻常的想法视为怪异,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表现出来,孩子们的每一幅作品都将独特而有想象力。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让孩子自主探索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灵活变通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有使用教材的灵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校园里的花》一课中,锻炼学生用彩色卡纸通过剪、折、拼贴等方法制作造型各异的立体或半立体的花、叶和花瓶。首先请学生变魔术:如何将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树叶、花瓶?学生感到异常好奇,积极交流讨论,然后讲一讲自己的做法。教师再将几幅造型美观、完整的纸艺花卉作品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观察制作方法。在学生掌握几种方法后,启发他们能否做出更多新颖奇特的花卉,一层的、多层的、卷边的,菊花、玫瑰、蝴蝶花、太阳花……结果学生奇思妙想,做出了众多新颖奇特的花卉、树叶,令我大开眼界。他们的巧妙制作、奇特思维,让我惊奇之余感到异常高兴——为孩子自主探索的成功,也为教学的成功。
四、把课堂“还给”学生——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极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没有合作意识,十几年后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如何立足!所以,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美术课中,在学生独立的表现自己感观基础上,可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像《纸偶剧院》、《童话里的小屋》、《化妆舞会》可以设计成故事会的形式,或化妆童话等形式。对于故事会的形式,侧重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学生的口才。像《花花衣》、《会转的玩具》、《变废为宝》可以展开小组竞争比赛的方式。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本教材,放在每位美术教师手中,就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教法。只要是适合你自己的特点、学生的个性,教学方式可以灵活多变。但无论怎样变化,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接受孩子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鼓励他们用各种艺术手法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