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民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不能总是停留在“听”的层面上,还要学会分析、评价课堂。笔者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对于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一节课形成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评价
课堂评价是通过对上课情况和质量的评议,研讨课的组织教法,总结经验教训,以利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之一。对于一节体育课的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失败的评价,能体现出任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程度和评课者对新课改的认识。
一般来说,评价形式包括自我评价和共同评价两种。体育课程的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与领导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般在有目的地组织各种规模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后,进行分析时采用。先由任课教师自我分析并评价,然后共同分析并评价。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听课的基本常识和专业理论,了解评课的程序和过程,并具备分析课的能力,然后才能对一节体育课进行分析、评价。
一、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合作精神、掌握技能的情况。既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外在表现进行评价,还要重视对学生心理过程内在的评价。依据学生练习目的达成度、行为表现等情况,评价内容的比例可划分为:技能与知识的掌握、体能的提升为50%~60%;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信心、意志力和学习的态度为20%~30%;心理健康为10%;团队合作精神为10%(作为参考)。
1.学生的自我主体地位与团队精神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体育课以学生的身体练习为主,是通过学生的身体活动,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再高,也只能起引导作用。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充当配角。因此,教师应注重发扬学生集体合作的团队精神,合理安排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如动力火车、阵地战、火炬接力等。一节好的体育课,应该成为让学生个体或群体充分表现自我,锻炼身心发展的天地。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之中,积极性高,态度认真,气氛活跃,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新课改的真正积极意义。所以,课堂上学生的自我主体地位与团队精神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是评价一节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
2.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最好的内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兴趣是手段,技能是目的。新课改不但不会淡化技能,而且还强调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发展,使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这就是社会适应。因此,教师应适当安排学生易于掌握且普遍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篮球与排球小比赛、越野跑等。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内在因素,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和主动性,逐渐形成个体特有的体育运动爱好。
3.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得到合理的关注。学生各人的体能和健康状况层出不穷,个体差异不同是客观存在的。在中学体育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运用自己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地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每一个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研究者、实验者和参与者,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与提高的目的。因此,一堂好的体育课必须注重这方面的因素,并合理安排好基本教材与教法,如因能分组、因能选材、因人因组定目标、因材施教。
二、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时,可根据课的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制定好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同的特点,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能达到不同的目标。如果目标太低,学生不需要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那就激发不了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如果目标制定太高,学生经过努力也达不到目标,那就会打击他们练习的积极性。目标要有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并且要确切,要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相结合,树立并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教学过程的实施。这部分是整节课的关键也是课的灵魂。教学过程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发展体能的关系。因此,在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主要看授课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进行引导,如何去组织学生练习,如何去正确地评价学生等。
(1)准备活动。评价内容以体能素质、技能基础、学习态度为主。准备活动要充分,要有针对性,要为课的内容打好基础,最好在配乐的形式下进行练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内容要以游戏化与韵律舞蹈相结合,以更快更好地提高大脑的兴奋性,积极主动地进入到运动状态。准备活动不但要做好学生的生理准备,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准备。如果教师精神饱满,语言清晰,声音洪亮,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基本部分。以适当的生理负荷、掌握技能的优缺点和学习态度为主,进行全面评价。一节体育课,要有学生的身体练习,要有一定的运动量,要有一定的密度,而且练习密度、生理负荷、练习难度和要求要适度。学生的心率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一般中学生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值应该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之间。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教师要恰当设计体育课的运动密度,一般不得低于30%,认真预设好每一项内容的练习时间和重复次数,增强学生练习的信心,创造和谐的练习气氛与环境。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和教学手段要变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游戏化,或通过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一节课的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教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学生的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导演下进行练习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要用普通话,口齿清楚、流利,声音洪亮;教态要自然,示范要大方、准确;队行调动要少,练习时间要安排合理,学生在课堂上要多想多练。自新课改以来,有些教师认为不需要教师的示范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就可以学到动作方法与运动技能,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新课改虽然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但教师的示范同样重要。通过示范,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动作的不足和要努力的方向。教师的示范不但重要,而且更要注重示范的规范性和熟练性,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但是教师示范要把握时机,在适时的情况下进行示范。
(3)结束部分。了解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放松身心,总结课堂以及今后努力方向为主,兼顾其他。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放松活动的积极意义,而不是一种形式。放松活动要有针对性,主动放松与心理调节相结合确实能对学生的身体放松起到积极作用。放松活动做得好,对学生的身体有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其次,培养学生自己能够进行放松性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对整节课堂以总结评定为主,学生互评与自评为辅。教师以鼓励性评价为手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缺点与进步,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以利于增强学生今后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评价来帮助学生了解今后应怎样去更有效地学习。
三、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与沟通的评价
1.学生乐意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并能愉快地合作学与练。
2.学生自觉并认真地接受教师的指导与要求。
3.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努力重复练习。
4.学生能尊重并敬佩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感受到师生关系的融洽与良好的情感。
5.教师在课堂中起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技能。通过传授,学生学习、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最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要有对自我的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体特点的判断与评估。自我评价不仅是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自我调控机制,而且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成为学生自我调节和个性完善的重要因素。自我评价也是学习的一种方法,是学习过程中的良师。它能帮助学生领悟学习的价值,了解自我,还能帮助学生不断地修正阶段性的学习结果,使学习更趋目的化,使学习变得更有价值。
1.教师的自我评价首先要对评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持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思想。
(1)听课前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有关硬件准备。
(2)准备好听课内容。听课者要听某一教师某次课内容的时候,自己必须先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框架以及本次课所授内容在教材整体中所处的地位。
(3)教材的分析是否透彻,解决问题是否恰当,教材难易程度是否适宜。
(4)课上得是否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是否主动,学得是否愉快、轻松。
(5)学生的练习密度、生理负荷是否到达预期的要求。
(6)教师的基本功的体现,包括:讲解,示范与教态。
2.教师对所授课要能找出缺点与不足,并讲出理由与修改方案。
3.教师要能归纳出优缺点,扬长避短,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4.学生自评与互评本次课的感受,包括:心情是否愉悦,技能是否提高了,信心是否增强了,有没有继续下一次课活动的兴趣与渴望等。
总而言之,评价一节体育课的成败因素有很多,最主要是看学生的负荷、课的密度和课堂的组织;其次,还要看教师制定的目标是否能完成,课堂的效果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3]季浏.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4]姚蕾,杨铁黎.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
[5]赖天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要有重点[J].中国学校体育,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