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李小龙能在好莱坞站稳脚跟,与他的那些名人学生有很大关系。但是他要进一步发展,实现影星的愿望,却不是那些名人学生所能帮助,或所愿帮助的。
拜李小龙为“一日师”的学生,几乎遍及好莱坞各家公司。但是,美国人绝无中国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概念,而且他们认为已经支付了学费,彼此两不相欠,跟李小龙维持较长较稳固师徒关系的不到10位。当然,李小龙也不会向弟子主动提出要出演某角色,他一直主张能用自己的实力跻身于影视界。
李小龙的功夫学生斯特灵•斯立芬、詹姆斯•科本却不仅钦佩老师的功夫,而且欣赏老师的演技,他们也积极为李小龙寻找着合适的角色,尽量让老师的戏份多些。
斯立芬是一位著名的电影剧作家,詹姆斯则是一位资深演员,但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李小龙在《青蜂侠》之后,更多的是跑跑龙套,做武指,潜力在好莱坞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由于电视的竞争,电影观众人数急剧减少,好莱坞电影业遭到了冲击,面临这种境况,电影公司也开始出卖影片版权给电视制作商。
1967年秋,斯立芬创作了《无敌盲探》的剧本。
《无敌盲探》是一部多集电视系列剧,主角是位盲人侦探,每集换一个搭档,故事独立成章,李小龙则演其中一集中的搭档。
那一集的片名就叫《截拳道》,李小龙饰演一个擅长截拳道的东方古董商人,帮助盲探消灭了黑帮。
《截拳道》播出后,效果出奇之好。美国大小报刊,其中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这样的大报,均开始赞扬李小龙的演技——跟当年溢美《青蜂侠》迥然不同。前者注重功夫,后者却是评价其表演才能。
李小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得意地说:“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有人谈论我的演技。”
李小龙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却很不满,因为在圈子内,尤其是好莱坞,无论是导演、制片商,还是他的明星弟子,依然认为他“功夫大于演技”,在大多数人眼里,李小龙只是个明星级的功夫师。
好莱坞的社交活动很多,新片开机,电影杀青,或者是为了庆祝票房大卖,总有不断的酒会、舞会。李小龙很不愿意出席这种场合,每次他都是被人当“功夫大师”看,并且来客往往喜欢起哄,让他表演绝招,久而久之,他开始拒绝了一些邀请。
琳达却不断安慰和鼓励着自己的丈夫,并且劝解说,要想在好莱坞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应酬对他的电影事业很有必要。内向文静的琳达举止优雅,很擅长交际,往往她能较快地结识影视界各个部门的头脑人物,然后向这些人引荐李小龙。
妻子一贯温柔的支持和鼓励,让李小龙重新恢复了“一定能成为电影巨星”的信心,在电影界大红大紫之后,李小龙曾对朋友说:“我一生最得意的,不是我的功夫,也不是我的电影,而是我娶了个好的妻子。”
好莱坞的酒会上,再次出现了李小龙矫健的身影。
“好吧,你要不相信我能脚不挪动便躲开你的剑,那么你来用刺我。”在一次露天宴会上,一个客人对李小龙的“截拳道”颇为不信,李小龙干脆让他亲自证实。
那位客人果真找来把花剑(不同于传统剑,不会刺伤人),坏笑着说道:“布鲁斯,你小心哦。”话没落音,突然出招偷袭。
李小龙天性敏锐,身体迅速侧旋晃仰,继而顺手便将对方的剑夺了下来。
“太神奇了。”围观的人惊叹不已,不由上前将李小龙拥在中间,无非是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你看清楚他是怎么夺剑了没?”一个端着酒杯的胖子,口里含着的酒也忘了咽下,呆呆地问旁边的瘦子。
瘦子揉揉眼睛,茫然道:“没看清楚。”
“他在电影里经常玩高跃踢脚、空中翻腾,难道也是真的?”胖子有些疑惑,他是个著名的剪接师,知道有些镜头是可以分别摄,然后通过剪接,拼成一连串的高难度动作,这玩意能骗普通观众,却瞒不过他。
“不如我们让布鲁斯现场表演怎么样?”瘦子是个摄影师,“我真不信他能跳那么高,还能在空中踢出三腿,肯定是摄影技巧,将镜头拉远了。”
“好,咱们就去让他现场展示!”胖子放下了酒杯,拉起瘦子拼命往人群里挤,胖子力气大,无所谓,瘦子却被人挤得直想喊妈。
“大家让开些,布鲁斯将为大家展示空中踢腿——传说中的霹雳神腿。”胖子在得到李小龙的首肯后,帮着张罗腾出场子。
等众人散开一个比较大的圆圈,李小龙深吸一口气,大喝一声,猛地窜出三米多高,一套连环腿势如奔雷。
众人惊讶之余,掌声猛烈。
“是真功夫,不是特技啊!”胖子使劲吞了吞口水,暗想,以后千万别得罪这个布鲁斯,要是那几下子踢到自己身上,这身好肉算是废了。
“布鲁斯,听说你还会变魔术?”作为摄影师的瘦子虽然惊叹李小龙的腿功,但还有一件事情,他实在是不信,据说李小龙能在众目睽睽下、把任何人手中握着的一枚硬币“变”到他手中——当然,是近距离的,而且握硬币者先要把手伸开,等李小龙出手“变”,才能合住。
“不信咱们试试。”李小龙朝走到跟前来的瘦子笑道。
“好,”瘦子咯咯坏笑着,瞅了眼胖子,“汤姆,我的好兄弟,把咱吃饭的家伙扛上来。”
众人一见瘦子和胖子摆好的家伙,顿时来了兴趣,其实他们不少人曾亲眼见过李小龙表演了这个节目——但这次,瘦子居然拿来了摄像机,要将李小龙“变”的过程全拍下来。
“小心,我要变了。”李小龙对掌中放着枚硬币、神情略有些紧张的瘦子说道,不远处,胖子正用摄像机对着他们。
说罢,李小龙突然向瘦子手中抓去——但已经迟了,瘦子已迅速合住了手掌。
“哦,这次没变好,我失败了。”李小龙懊丧地责备自己,接着故作惊诧地夸耀瘦子:“你的反应太快了!”
“嘿嘿嘿,我也这么认为。”瘦子干笑着,打开了自己的手掌,顿时傻了,“上帝,怎么变成了分币!明明是硬币的。”
正当大家惊奇之时,李小龙笑嘻嘻地张开自己的巴掌,硬币正在其手心。
观众们在赞扬李小龙的同时,也大声谑笑着瘦子,有人问扛着摄像机的胖子:“看清楚了没,汤姆?”
胖子无奈地摇摇头,他只觉得眼睛发花。
大家便催促胖子,以慢镜头放出刚才李小龙的动作,原来是在瘦子急速合上手掌的一刹那,李小龙已经将硬币掉包了。
“没什么,只是功夫。”李小龙耸耸肩,他一时难以回答那么多人的问题。
更多的人希望李小龙也能教自己几手,李小龙由此也多了份兼职:“功夫家教”,钟点收费。后来,费用从最初的每小时50美金提高到250美金,欲拜师者仍源源不断。
其实,这些好莱坞人士根本没想真正去刻苦练武,李小龙也不苛求,往往“徒弟”们会了几下“三脚猫”的动作,就自诩是东方功夫大师的嫡传弟子。李小龙的“弟子”越来越多,出镜客串的几率也就大大提高了,很多明星在自己的电影中,都喜欢请他来担任武术指导。
电视是个很好的传播工具,李小龙之前的名气,更多限于武术界,现在通过电视,美国的普通老百姓也渐渐了解了这位东方的功夫大师。
盛名之下,难免气傲,李小龙说话一向率性,“狂言大话”得罪了不少人,由此也增加了不少武术界的冤家对头。
而且,李小龙很喜欢行侠仗义,自然也会得罪游痞散恶及黑社会势力。
武术是民间的运动,因此,武师跟民间社团甚至黑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李小龙经常会莫名其妙地遭到歹徒恶棍的袭击,却又记不起何时何事得罪于他们,更不认识他们。
暗算李小龙的人多喜欢在夜间出动,少时三五人,多时十来人,经常手持凶器——这些人凶猛有力,却不同于公开挑战的武师那么训练有素。但李小龙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将他们打得人仰马翻。
但有时候的行刺往往是突发性的,让人防不胜防。
一次,李小龙去探望一位朋友,一个刚从身边路过的黑人突然拔出水果刀,向李小龙背后猛刺过去。
李小龙天生敏锐,他不待回头,迅速闪开,接着很快将黑人打倒。
“你为什么要行刺我?是哪个武教头收买的,还是什么组织的人?”李小龙喝问躺在地上的黑人。
黑人却喃喃道:“你是加藤,日本人,我失业了……我恨日本人……”
李小龙莫名地失望和懊恼,扔下30美金,郁郁不乐离去。
屡遭流氓歹徒的暗算,琳达非常担心,她劝李小龙不要夜间单独行走,或只身去一些治安糟糕的地区。
李小龙坦然一笑:“看来以后我要随身携带双截棍了!”双节棍是两节圆形的硬木棍,中间以铁链或皮条相连,既可猛击,又可绞杀,李小龙本从依鲁山度鲁山度处学来,但加以改造,杀伤力非凡。
“可美国枪支泛滥,你还是不安全啊!之前那些袭击你的人,很大程度是想让你吃苦头,要是对方用枪,双截棍就很难对付了,你最好还是带枪防身。”琳达劝道。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阎王不收的人,怎么也死不了。”李小龙拒绝了妻子的建议:“而且带枪护身,还算什么功夫师?”
电视上已经露了几次脸,无论是《青蜂侠》,还是《截拳道》,效果都还不错,但李小龙还是没能在电影上出多少风头。直到1968年秋,米高美电影制片公司筹拍《丑闻喋血》,制片商请李小龙扮演一名中国移民的黑社会杀手,主角“神探马劳”是由李小龙的功夫弟子詹姆斯•科本担当。
李小龙的戏分不多,他所饰的杀手是一个阴阳怪气的同性恋者,受一犯罪组织的派遣,去袭击神探马劳。在与马劳的生死搏斗中,他跌出窗外,坠地而死,血溅街头。
拍这部影片,对李小龙来说是痛苦的,他喜欢饰英雄,即便是歹徒,也应是凶悍骁勇的硬汉。可他饰的角色,居然是个同性恋——但李小龙还是接受了这个角色,因为他演电影的愿望太迫切了。
这部李小龙在好莱坞唯一上镜较多的影片却反响一般,这个同性恋杀手没能给李小龙带来任何光彩。
李小龙在好莱坞虽然立住了脚,但总是原地徘徊难以前进。他依然做着之前的事情,教徒弟,读书,兼职武指,出席各种武术盛会。
在1969年年初的一天,李小龙把自己的预言写在一张白纸上,预言的标题是:“我绝对可以达到的目标。”
内容是:“我,布鲁斯•李,会成为美国第一个片酬最高的东方超级巨星。我能演出最刺激的功夫表演,表现一个演员所能有的最佳业绩。从1970年开始、我会赢得世界性的声誉,从那以后,一直到1980年底,我的财产会达到1000万美元之巨。我能随心所欲地生活,能得到内心的和谐与幸福。”
看到李小龙的自我宣言,很多人只是善意的笑笑——他们根本不相信李小龙能成为巨星。
1969年4月19日,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诞生了。
李小龙兴奋之余,将在香港的母亲何金棠与弟弟李振辉也接到了美国。
李振辉英文名字叫罗勃特•李,性格内向文静,跟刚烈好动的二哥李小龙完全相反。另外,李振辉体质孱弱,也不喜欢舞刀弄枪,他的爱好是音乐,尤其喜欢民谣歌曲,弹得一手好吉他。
李小龙却觉得弟弟身体太差了,想通过训练,增强他的体质。李振辉非常不愿意,但有拗不过态度决绝的二哥,只得答应下来。
于是每天清晨,李小龙便带着弟弟在山丘上跑步。不论上坡下坡,坚持跑3英里,李振辉哪里适应得了这么激烈的运动,往往没跑多远就气喘吁吁,李小龙便回头带着李振辉跑,直到把他累趴下。
跑步完毕,便是健身运动,李小龙的武馆配备了全套健身器械,他先自己练,而后再责令李振辉练。在高强度的训练下,李振辉经常被折磨得汗如雨下,脸色苍白,依鲁山度都看不下去了,几次劝李小龙因材施教,不要太苛求自己的弟弟。
李小龙却是个很固执的人,他可以放松自己的徒弟,但绝不会对弟弟客气。之后,李小龙又给弟弟喝特制的饮料,以补充所消耗的热量。这种饮料由一定量的牛奶、蛋白质的粉末、香蕉泥、生鸡蛋液混合。李小龙认为是上等的能量饮品,每次训练完毕,必喝几杯,可李振辉却觉得难以下咽,形如喝药,他偷偷向母亲诉苦:“这鬼东西,全世界就二哥一人喜欢吃。”
在兄弟同处的日子里,李振辉被李小龙折磨得精疲力尽,苦不堪言,但终究未能称为一名武师,而是成了知名的歌手。
1970年,李小龙在迈阿密的海滨买下了一幢带有游泳池的豪华别墅。
迈阿密位于美国东南的半岛上,与西部的洛杉矶相隔万里之遥,百忙之中的李小龙很少有时间去别墅度假——他只是想证实自己:好莱坞明星拥有的东西,他也有能力拥有。
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将电影的观众分流了不少,困境中的电影公司也在绞尽脑汁,企盼着推出新人、新题材的电影而重新抢回观众。另外,电视制造商也开始想向电影渗透,电视编剧出身的斯立芬看出了双方合作的契机,于是想写一个新题材的电影——主题是东方功夫,既然《青蜂侠》和《无敌盲探》中,中国功夫能大放异彩,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么就这个构思一定能大卖。
因为有了前次的合作,加上是李小龙的功夫弟子,斯立芬的构想很快得到了李小龙的高度赞赏。
“现在推出东方的功夫片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由于师傅你多年坚持不懈的功夫推广表演,以及咱们电视剧的宣传,美国现在慢慢掀起了功夫热。”斯立芬向李小龙和琳达描绘着将来的蓝图,“功夫迷们一定会很愿意在电影银幕上一睹师傅的风采。”
“对,我们一定要拍出一部优秀的功夫电影,我要向世界证明我的演技!”李小龙豪情万丈。
“可是布鲁斯,你根本不懂得好莱坞的操作模式。”琳达无不担忧的说道:“而且,投资的钱还需要那些高层的首脑们来出。”
“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白人观众的欣赏趣味一下子可能无法彻底转变,他们只崇拜白人英雄,”斯立芬满怀歉意地看着李小龙道,“依据好莱坞大佬们的决策惯性,他们一定会用美国人当主角,那么,这部片子必须有两个主角了。”
“那没关系,大家平分戏份就成了。”李小龙丝毫不介意,揶揄道,“东方色彩的功夫片中增加一个洋人,也真是别具好莱坞风格。”
斯立芬和琳达对视一眼,无奈地笑笑,李小龙口中的“洋人”,当然也包括他们。
“那么,我们游说谁来出演另一个主角呢?”琳达继而问道。
“詹姆斯•科本。”李小龙和斯立芬异口同声说道。
詹姆斯是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主演的片子一直很卖座,他与李小龙私交深厚,他不仅是李小龙的功夫学生,还是李小龙从事影视表演的顾问。
“你们早就有了人选啊。”琳达笑笑,“科本是棵摇钱树,如果有他加盟,这次的拍摄计划应该很容易在好莱坞高层中审核通过。”
“是啊,我们都是老朋友了,未来的合作一定很愉快。”斯立芬兴奋地说道。
李小龙也笑了,很开心。
詹姆斯听了斯立芬和李小龙的计划后,高兴得叫了起来:“太棒了,我早想跟布鲁斯合作搞一部东方功夫片!”
“我们先别声张,拿出故事脚本后,再跟电影公司洽谈,找到投资方。”经过商议后,斯立芬提出了具体的计划,“两个主角,布鲁斯饰演中国武师,詹姆斯饰演欧美拳师,故事的背景放在中国的清朝,一位欧美拳师到中国四处挑战,由此引来了一个中国民间的绝顶高手,而这个高手却是个青年,两人开始势不两立,几经争斗后,双方找到了武学的真谛,握手言欢,成为挚友,并联手铲除了走私中国古董的日本强盗。”
“又是倒霉的小日本,呵呵,二战哪会儿他们就吃了咱不少亏。”詹姆斯笑道。
“这样皆大欢喜的局面最容易吸引观众啊。”李小龙也笑了,“更何况美国人总喜欢充当英雄。”
“对了,布鲁斯,你得暂时先放下你武馆的事情了。我刚才说的只是大纲,至于究竟该如何安排故事情节,还得大家商议。”斯立芬见自己的主张得到两位老朋友的赞同,不免有些得意。
“好,我把其他事安排一下,从明天起,咱们每周一、三、五下午见面,全力以赴完成剧本。”李小龙觉得自己即将在好莱坞主演第一部电影,很是兴奋,“我没问题,詹姆斯你呢?”
“我也没问题,这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詹姆斯爽快回答道。
整个故事的框架就在三个人不断的争执中慢慢清晰了。
在创作过程中,斯立芬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让李小龙和詹姆斯设身参与人物的活动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商讨之后,斯立芬综合大家的意见,晚上把这一节梗概写出交第二天讨论。这样反复循环,不断完善。
李小龙和詹姆斯十分投入,并很快进入角色,在各自的遐想天地里跟对手斗智斗勇。他们常常争得脸红耳赤,并且磨拳擦掌,到草坪上为未来的镜头打一遍,让斯立芬在写作中有个直观的感觉。
按最初的总体构想,詹姆斯饰的西洋拳师只在片头列为第一号角色,随着情节发展,很多戏份则要让位给李小龙饰的年轻的中国武师。
“这样不行,我必须要占主导地位,虽然本片有两个男主角,但也要有个孰轻孰重的问题。”詹姆斯必定习惯了当男一号,这次能屈身让出一部分戏来,他觉得已经是很给李小龙面子了。
“但这部电影的背景在中国,而且主题是中国功夫啊!”李小龙则提出不同意见,“我的戏份必须要安排的比你多。”
“布鲁斯,你要知道,我争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剧作能够通过,能够为代表美国的白人所接受。”詹姆斯执意道,“若是你的比例大了,我一是担心找不到投资方,另外也担心观众们是否能接受。”
“詹姆斯的话很有道理,”斯立芬劝解道,“我看还是增加他的戏,必定他更有票房号召力!”
李小龙有些气愤,觉得两位老朋友还是不相信自己,于是愤愤地对詹姆斯道:“我将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明星,比你更出名。”
“可你现在,只是白人世界中的一名中国人罢了!”詹姆斯揶揄道。
李小龙不想再跟他争辩了,气冲冲走了出去。
“看来布鲁斯不仅是一个非凡的功夫大师,而且还是一个个性极强的演员。”斯立芬望着李小龙的背影,对詹姆斯说,“也许他真的能成功!”
在斯立芬的调停下,李小龙还是接受了剧本的改造。
最后的故事情节也有很大的变动,变成了李小龙饰演的中国年轻武师为寻求武术真谛而四处拜师,最后在美国拳师的帮助下明白了很多道理,但最后的结局大同小异,也是二人携手铲除了作恶的日本人。
李小龙虽然觉得戏份少了些,但在最后“狠揍日本人”的桥段上自己却多了几个镜头,想想也是一件快事——他并不知道,这是斯立芬故意安排的,目的是让他燃烧起民族精神,另外,他认为二战时本来就是美国人帮助中国人狂揍了小日本。
详细的电影脚本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创作和锤炼后,三人均十分满意。该片的中文译名叫《无声笛》,寓意深远,是李小龙从老子的“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含义中化来的。
斯立芬把脚本交给华纳兄弟公司的制片人手中,对方很快读了脚本,对脚本的评价是:“OK!”
接着,斯立芬、李小龙、詹姆斯•科本一道与华纳公司商谈。华纳公司原本就看好李小龙的武技和演技,居然提出要强化李小龙的戏。
李小龙很是高兴。
但对方接着提出了一个要求,近乎荒唐——该片必须在印度拍摄。
三人从华纳公司走出来,均是闷闷不乐。
“把原本该是中国场景挪到印度去,拍出的影片将会面目全非!”李小龙很不解,“即便是在香港台湾等地拍外景,就是在美国唐人街和利用好莱坞的布景也会比在印度强得多啊!”
“但他们的态度很坚决啊,否则就不给投资。我建议咱们先去印度看看吧,”斯立芬挤出一丝苦笑,“中国和印度是邻国,又同是东方文明古国,该会有相似的人文环境。”
“也许华纳那些人正是这么想的,古老的中国,跟贫穷的印度没啥区别。”詹姆斯•科本带着一丝嘲讽,“他们都是些没脑子的家伙。”
埋怨归埋怨,但为了电影能顺利开拍,三人还是飞到了印度,去作为期三周的外景选择前期工作。
印度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且气候炎热多雨,加之时间紧迫,交通不便,整个旅程异常艰辛。按照剧情的要求,三人必须深入荒村僻野、深山老林选择外景,一路跌跌撞撞走下来,均是累得够呛。
詹姆斯受不了了,也许实在是太劳累了,不愿继续做无用功;也许他认为这部影片能否拍摄于他不关痛痒,即使拍成,对他来说也仅仅是数量的增加,由此每到一处,就呆在旅社不愿出来。
斯立芬和李小龙则担心电影夭折,仍然不辞劳累地到四处寻找外景,但往往一天跑下来,没有一丝收获。每次回来,李小龙见詹姆斯一脸嘲笑的模样,就很不高兴,与他发生了几次争吵,幸好每次都是老成稳重的斯利芬及时制止了对方。
两个星期过去了,还是没找到理想的场所,詹姆斯讽刺道:“我有一个预感,咱们找不到合适的外景地了。”
“还有一个星期,我们继续努力吧。”斯立芬见李小龙脸色铁青,担心二人爆发争吵,连忙打圆场。
“拍啥中国功夫哦,看来我们一开始,就该策划一部表现印度瑜伽的影片。”詹姆斯仍然一副不咸不淡的口气。
“什么印度瑜伽?就该是中国功夫!”李小龙遏制不住愤怒,冲詹姆斯吼道,“截拳道,你懂么?是截拳道!”
俩人都是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人,虽然斯立芬屡次从中调和,但李小龙与詹姆斯的小冲突还是越来越多。
另外一件事,李小龙更是忿忿不平:
三人的印度之行,是由华纳公司在南亚的影片发行人代理接待的,公司方面并没安排人陪同,只是预订好旅社房间、安排旅程线路——也不知是华纳公司的安排,还是代理人自作主张,住旅社时,给詹姆斯定的房间总要比另两人高一个档次,詹姆斯住的都是最贵的豪华套房,而斯立芬和李小龙则往往被随随便便安排到一般的房间。
三周的印度之行,没找到一处理想的外景点。
他们回到美国,在华纳公司,三人唯一能统一的意见是:不能在印度拍摄《无声笛》。
“那里太破了,完全没必要过去,花上一大笔钱,也不可能有什么效果。”詹姆斯说道,“公司应该重新考虑选择外景地。”
“印度跟中国毗邻,又同样是东方古国,怎么会没合适的地方呢?”华纳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有些疑惑。
“即便是在那边拍摄,最后出来的片子也会面目全非,脚本原有的风格会所剩无几,”斯利芬解释着,“那样的话,制片商不一定能收回成本。”
“至于成本的问题你们不用考虑,公司自有安排,”那位负责人继续追问,“问题是,你们三人究竟同意在印度拍摄么?”
三人面面相觑,李小龙最终表示了妥协:“我相信《无声笛》会取得成功,无论是在好莱坞拍,是在中国拍,还是在印度拍!”
李小龙十分执着,斯利芬也点头表示同意,可他们二人将目光转向詹姆斯•科本时,科本却坚决推辞了:“若是去印度拍,我不干,你们再找人吧!”
结果,华纳公司取消了《无声笛》的拍摄计划。这对李小龙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他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甚至将愤恨转接到了詹姆斯•科本身上。
很久之后,斯立芬终于得知了实情:华纳公司在印度有笔款子,不能兑换成美元汇出,如果在印度拍摄《无声笛》,正好可利用这笔印度卢布。拿李小龙主演的《无声笛》做试验品,不管能否卖座,反正那笔钱也难得收回来。
这件事,使得斯立芬和李小龙进一步看清了好莱坞和华纳公司的真面目,根本原因是他们对李小龙主演的功夫影片能否保证卖座仍持怀疑态度,所以不肯专门拨款投资。
1970年秋天,李小龙携家眷回香港度假,不久又回到洛杉矶。李小龙对自己的处境有一种无奈,但他对未来的信念从未泯息过,闲暇之余,他便构思他的功夫片。
也许华纳公司从李小龙香港之行嗅出点什么,或许听到什么风声,可能有其他的电影公司对这个中国功夫演员产生了兴趣,华纳怕对手将自己潜在的资源挖走,于是再一次向李小龙抛去橄榄枝,商谈合作一部由李小龙主演的片子。
李小龙被邀请进了华纳公司的豪华办公室,电视部经理汤姆•库恩热情地接待了他。
会谈认真而诚挚,库恩说:“公司正在考虑拍摄一部表现中国功夫的电视片集,这个功夫师是来自中国的,但活动背景却在美国,因为美国的观众更关注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不用说你也会明白,这个中国功夫师是由你来演,否则,我们根本不会考虑拍一部这样的电视剧。”
李小龙道:“我正在构思一个中国武师闯欧美的故事。这个武师的身份很独特,是一个出自代表中国武术正宗的少林寺的青年和尚,他因缘出国,漫游欧美,而他的和尚的身份又使他颇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他在灯红酒绿、繁华陌生的美国,必然会闹出许多笑话……总之,这将是一部收看率非常高、深受观众喜爱的片集。”
李小龙边叙说,边对一些中国化的术语解释一番。
库恩很有耐心地聆听,脸呈兴奋之色。库恩提了一些意见,叫李小龙先把故事梗概写出来。他们商议稍许,一致同意把这部表现中国功夫的电视连续剧就定名为《功夫》。
李小龙沉浸在他的故事天地里,废寝忘食地把梗概写出来,信心百倍地交给华纳公司。
汤姆•库恩马虎看了看,竟将它束之高阁了。
李小龙等得心焦,斯立芬主动去帮他询问,这才证实,华纳公司玩的正是好莱坞“稳”住演员的把戏。
库恩说:“我们认为李小龙不适宜做每个星期都在电视里出现的明星,这和拍一两集是不同的。尽管我们知道他很想主演《功夫》电视片集,但我们必须对公司的财政负责,所以我们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让他主演。”
“这部片子的情节很有趣,一定会受到观众喜爱。”斯立芬争辩道,“想必你们也能估计出,这部电视剧绝对能大卖。”
“华纳公司和发行商们都认为李小龙的英语还不够地道,”库恩摇摇头,“他只是拍过电视单集片,我们觉得他缺乏支撑数十集电视片集的经验及能力。”
“可是他的确很优秀了,完全能担任主角!”斯立芬激动得脸都红了。
“公司已明确表示,拒绝考虑启用李小龙饰主角,他不够高大,太中国化了,这是美国电视观众难以接受的。”库恩接着说道。
斯立芬竭力说明,李小龙的功夫现在很受欢迎,如果由他出演电视,《功夫》绝对会有大量的热情拥护者。
“我们也认为他是好莱坞最杰出的东方功夫演员,但他还年轻,不要操之过急,”库恩礼貌地笑了笑,“华纳公司会认真考虑为他创造机会担任电影电视主角的,我们会为他力争……”
斯立芬无奈地离开了华纳公司,为了使李小龙对好莱坞不再抱太多的幻想,把华纳公司的意见原原本本告诉他。
没多久,李小龙回香港发展。可以说,他是给好莱坞逼走的。
临去香港前,李小龙召集弟子开会,他反对以“截拳道”赚钱,任何弟子不得私自以“截拳道”的名义来开设武馆,而仅能将此作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