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学生感想篇

2009-03-06 05:17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学长王老师经济学

﹡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课程学习心得

顾鑫峰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王老师讲座的题目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的确,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国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快速发展。可以说,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经济。对个人而言,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一方面也离不开经济因素。因此,我认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应该具有经济头脑,学会用经济眼光看问题,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北大学子!

王老师在讲座里一共列了十大经济学基本原理,我都一一进行了思考,尤其对其中的四个经济学原理,我深有感触。下面的心得中,我将以其中一理与大家分享我的认识和理解。

原理1: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我的理解: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有时候人们为了得到某个自己喜欢的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其它的东西,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往往要求其在两个或多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通过这一原理,我认识到了现实生活中权衡取舍的重要性,只有细致分析好各个选择项的利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实例:对于我们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往往有三条出路,即工作、保研、出国。很多人在进行选择时往往比较矛盾,不知道自己该走那条路,因为每条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这就是经济学原理中所指的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我将这三条的利弊做了一个表格,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保研、出国各有利弊,无所谓谁好谁坏,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作出选择,条条大路通罗马。对我个人而言,我很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会选择继续深造。同时考虑到对于出国深造,如果想到顶级学校(如MIT、斯坦福、东京大学、加州大学等)就读,本科需要有在系里前几名的成绩,而我不具备,虽然我的成绩也还不错,十几名左右,可以到诸如美国的二流大学深造,但是北大也是不错的大学,而且中国的发展很快,有很多机会,所以综合这些因素,我选择了保研。我不敢说这是最正确的,但我认为这是最适合我的。

以经济眼光看待世界,并不是唯利是图,而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做出理性的思考,同时也能使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环境。正如王老师所言,当我们看到某条新闻、或者听闻国家作出某项决策时,用自己的思维来想想为什么会这样,想想这背后的经济因素,会有很大收获。

﹡听王会民学长讲课有感

吕欣研 北航软件学院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我们可以学习经济学家的理性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性是指:要有明确的利已的目标;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行动;与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相符,不反复,不后悔。

首先,人类是利己的,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王会民学长的讲解十分有说服力,让我感到自己有时确实“自欺欺人”,实际上仔细追究根本,还是出于利己的目的。比如,我对一个人好或者我爱展示自己,表面上是付出自己,但深层的心理还是想得到对方的关注、支持或建议、甚至机会和帮助,希望自己有收获、得到一种满足和快乐的感觉。至少一部分原因是如此。

再如,我习惯经常感谢别人,在学校里如此,在工作和单位中也是如此,很坦诚,给人印象似乎都是别人在帮助我。但实际上在工作中没必要过度感谢,因为这些活动多数都是“互利”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帮助。这不是“感情”,而是“关系”。在工作关系上不能完全套用学校里的师生、同学的友谊和感情。

第三点,“与自己一贯的行为模式相符”。王老师列举了一个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在工作中的“吵架”现象,实际上是与目的相反的行为。我在工作中曾经遇到过类似情况,项目组任务分配不公平,鞭打快牛,懒人却可以浑水摸鱼,导致工作进度也是前松后紧,很难正常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领导不及时解决,为了确保工作任务按计划完成,我会以很直白的方式去点破实质,虽然有利于工作结果更好、更公平,但还是会给人留下“不愉快”的感受。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目的是保证自己采取的行为能够达到目的,而不是单纯考虑自己的感受是否公平,忘记了目的和工作角色,而采取了破坏目标的行为,或者虽然达到目标但却造成了其他负面影响。

王老师列举的另外一个实际例子是:先解决问题,后追究责任。这种情况我也多次遇到。尤其面对本来可以避免、已经意识到的问题,但有些人还是会明知故犯(由于各自利己的目的和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做到控制情绪,首先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不要放大问题,最好弥补,至少是维持现状”,之后再总结,找到原因。

生活不只是学习和工作,生活包括很多方面。生活完整和充实的人,才有更完善的个性和心态,而这种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才是造就优秀的充分条件,甚至是必要条件。

王会民先生介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分析,拓展了我们的知识,使我得到了理解问题的新视角,或者是更深入的思考。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通过运用这些原理,针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分析,因为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去体会。虽然当时面对问题,自己并没能上升到如此理性和科学的高度去理解和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通过王老师的生动、精辟的分析,点出了问题实质,使我明白到底“怎样做”才是“理性”,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消除了一些困惑,使自己感到思路更加清晰、活得更加明白。

﹡经“人”济“事”

陆顾婧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非常有幸在“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课上,听到了我校计算机系84级王会民学长题为“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的精彩演讲。学长结合了生动的实例为我们介绍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从中阐发了不少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长对选择、机会成本和边际量的精辟阐述,让我在为人处事的方式上受到了很大的洗礼。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交替(选择)关系”。确实,选择无处不在,小到早餐是选择牛奶面包还是豆浆油条,大到毕业后是选择创业还是进公司……有些选择或许对我们的人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有些选择却能影响我们的一生。所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学长的演讲给我们的答案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然后理性地做出选择。

但是何谓“理性”呢?学长在这里通过对两个名词——“机会成本”和“边际量”的解释,给了我们他的个人见解。“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外一些东西。每件事都有其成本,因为我们一旦选择做一件事就会丧失去做另外一些事的机会。因此,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传统的观念中,我们一直觉得是机会就得去把握,然后好好奋斗,天道酬勤,这样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但是学长却引导我们去质疑这一点,去挑战那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努力不一定成功,放弃一定失败”。当然,这不是说学长不鼓励我们去奋斗,而是告诫我们要去“经济”地奋斗。这是个处处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时代,如果遇到任何一个机会,我们都不顾一切地往前冲,必然会与另外一些机遇擦肩而过。我们要去做的是好好评估各种机遇的机会成本,然后抓住机会成本小的那些机遇去大干一番。这样才算“经济”,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去把这些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机遇中去,实现最大化的收益,需要我们去理性地决定我们要投入“资源”的方向和我们在每个机遇中投入的“资源”量。

话虽如此,但实施起来我们却会遇到很大的现实问题:如何评估一件事的机会成本,又如何决定要在一件事上投入多大的“资源”。难道仅是凭所谓的直觉?难道一旦选定方向就要倾我们所有去拼搏才是最正确的?学长就这些问题给我们介绍了一件秘密武器——“边际量”。在一件事上多投入一份资源能获得的收益如果能大于在其他事上投入同样“资源”的收益,那么这件事是值得一做的;同样通过这样评估方式,我们可以决定每一份“资源”投入到哪个方面才是最优的。可以说,通过看“边际量”来做决策,可以让我们的选择不再流于直觉,更理性、更“经济”!

作为北大人,我们受着中国最好的教育,拥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和不俗的个人素质,同时也肩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我们更应该理性,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资源”去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实践社会责任。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前途未知的岔路口,虽然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每个选择都是最优的,但是我们却能通过理性地分析去保证我们的每个决策都是相对高效用的。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成功眷顾理性的人!学会“经”人“济”事,让我们的人生绽放理性的光辉!

﹡我的一点感想——听王会民学长的课有感

张磊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别有洞天

作为一名CS的研究生,和计算机打交道大概有5年的时间了。计算机科学这门年轻的学科,以其独特的无穷魅力吸引着每一位醉心于CS的学子。几年的严谨科班教育,让我们感受了太多计算机的伟大,并且让我们从心底改变了自己,甚至潜意识里想问题、看世界都已经变成了CS人特有的方式。

然而,王老师的讲座让我看到了计算机科学以外原来别有洞天。王老师的课主要讲授了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里算是给我们来了一次快速充电。尽管讲授的内容仅仅是经济学里面最入门、最基础的知识,但是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我们学到的知识都是关注于某个具体的问题,然后考虑问题的本质,分析解决问题的算法,最后再思考不同算法的复杂性等等问题,这些是我们所关注和擅长的。但是我们缺乏一种比解决问题层次更高的知识,比如宏观来讲的策略分析等。而经济学恰恰是考虑的是这些宏观层面的东西,真正的理科研究的是微观层面的。两者站在不同的高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大相径庭。王老师的十大原理可谓高屋建瓴的把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抽取了出来,我想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理解这些精髓,仔细体会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

受益匪浅

具体而言,我谈谈感触最深的几个收获。

(一) 边际分析法。在我看来这个方法算是经济学里最有特色的方法,很有意思。在很多问题中我们都需要在一定范围之内找到一个均衡点,或者最优点,如果我们能够确定一个效用函数,进而确定了影响因子的变化与我们预期效果之间的联动关系,然后求一次导,找到一个极值,这个点即为所求。利用这样的想法去考虑问题使得在某一个局部可以精打细算地追求到一个极致。

(二) 机会成本,这个概念也算是很有特色的一个。这让我们在做决定时都需要考虑到被放弃的决定所失去的收益,而当我们关注某一个具体问题时,通常我们没有显式地考虑过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其蕴含的机会成本,这一点至关重要。

(三) 激励机制。当我们需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如果正面的推动作用不起效果,是否可以反过来考虑,利用某种激励机制诱导事物发展成为你所期望的效果。这是狭义上的激励,广义而言激励可以是各种形式、运用在各种场合。如何通过设置一些激励、利用事物自身的规律,顺势达到你所想的效果,此为我理解的激励的最高境界。当然这需要很高的智慧,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审时度势、还要能够运筹帷幄。总之,经济学的东西有很多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长时间接受CS的熏陶,偶尔感受一些其他学科还是大有裨益的。

去伪存真

经济学的内容也并不完全是严格的。有很多地方还是值得商榷的。比如经济学假设每一个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大家都在用自己心中的效用函数求导寻求一个极大值等等,事实上现实生活中几乎都是不成立的,人所追求的利益是多维、复杂多变的,很难说建立一个函数干净漂亮的把它显示化,更不要说用导数再求导了,事物是变化的、联系的,局部的最优解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可以肯定不是全局最优点。这种类似于贪心法的决策机制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因此,我的感受是经济学本身还有很多地方是不严格的,我们在看待经济学的理论时一定要去伪存真,体会到其思想精髓即可。立足于CS,我们应该兼容并包,在学好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尽量多地接受其他学科的思考方式,使其在我们的学习研究中发挥作用。不仅能够让我们开阔眼界,还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学长王老师经济学
奇妙的旅行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有趣的动物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看!学长!
看!学长!
只属于我
致新学妹
难忘的“记者招待会”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