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勋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为教育,必期于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在“要我学——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的阶梯上不断进取.为了适应这些要求,我进行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教学实践层面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以及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
下面,我就《镁和铝》的讲解来谈一下“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镁和铝》一课中的应用
课题:高二化学第四章第一节《镁和铝》.
教法:“主动探究式”,即学生认知、查阅资料、反馈、联系镁铝应用、分组实验探究、性质对比讨论等;
课前准备:将全班分成4个组:一组为资料组,负责从网络、课外读物中查找资料;二组为课件组,负责收集、编写(我指导下)和播放F1ash幻灯片;三组为镁小组,负责完成金属镁的性质实验及性质描述;四组为铝小组,负责完成金属铝的性质实验及性质描述.
教学步骤(上课也按这4个组分组进行):
1.引入课题
以元素周期表引入课题“打开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知道,在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4/5是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我们了解金属的重要性质是很有必要的.
2.学生分析教材
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他们探究金属物理性质后,资料组学生代表上台进行了小结发言;课件组代表播放了金属通性原因解释的课件;教师进行了补充.金属的物理性质既有个性又体现通性,其通性表现在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固体和具有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3.师生探究学习
首先,引入第一节后,我指出:性质决定用途,镁和铝这些“优良”的物理性质与其他金属相比具有更广泛的用途,导线——延性铝薄——延性合金——密度小,良好的机械性能.例如,镁钛合金、硬铝合金(杜拉铝)都是应用十分广泛的金属材┝.课件组代表投影展示了用资料组学生收集的资料《漫话镁》、《漫话金属铝》所做的幻灯片.
其次,我引导学生分析镁和铝的原子结构特点,引入化学性质.镁小组和铝小组代表分别演示镁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学生讨论现象,我指导学生写出反应方程式,两个实验组学生代表上台写方程式并小结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这时有两名铝小组学生上台公布他们发现的“秘密”,他们将4颗较大鞭炮剥开纸皮,倒出火药与铝粉一起分别给四组学生传看,学生惊呼“颜色一样的”.我马上进行了补充:在鞭炮厂的生产中,这些火药是现配现用,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答案是强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在一起很不安全,易燃易爆物质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国家都有严格的规定.
我讲述镁铝与非氧化性酸反应后,引入了与氧化性酸的反应及钝化现象,这都是学生已熟知的知识.这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提出:镁和铝在空气中具有抗腐蚀性是不是钝化现象?学生开始思考、讨论,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并逐渐激烈争论起来,甚至变成充满“火药味”的争论,课堂达到一个小高潮.我让持有两种观点的学生代表发言,进行了评价,接下来镁铝小组分别通过实验探究了这两种金属与碱反应的情况,报告结论,我与学生一起对铝与碱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了氧化还原特点.
接着镁铝小组同时上台演示实验:实验镁产生耀眼的白光,铝热反应产生的耀眼光芒及红热的铁水流到沙槽;使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高潮,很多同学都站起来,看着生成的铁球,他们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这时,我提出疑问:为什么镁与铝能跟这些氧化物反应?体现了镁与铝的什么性质?这两个反应有什么意义?学生进行了思考分析、探究讨论,资料组学生代表进行了小结,我对知识进行了阐述、分析.这时铝小组还公布了一个“军事机密”,铝在军事上的用途——照明弹,铝热剂——燃烧弹.
4.最后进行总结、练习、评析.
二、“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主动探究式”学习较之以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大突┢.其突出特点是,老师不再搞知识灌输,而是启发学生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
实施以学生主动探究为核心的化学教学,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模糊的、不自觉的、被动的”状态逐步走向“清晰的、自觉的、主动的”状态,着力营造“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主动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能力在贯穿主动探究学习方式中得到升华和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把课程的综合性开发、研究与实施提到教育教学的前沿位┲.新课程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相辅相成;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化推进,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富有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