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伟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而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所以学习的任务,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工作实践中的使用作准备.”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协调多种感觉器官,强化印象提高记忆效率
实验现象的观察,不仅仅依靠眼睛观察来完成.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例如,第一章关于硫燃烧的实验中,除用眼观察之外,还需借助鼻闻(二氧化硫的气味)、用手摸(摸集气瓶感觉热现象)等.只要这样,才能全面获得感性的知识.此外,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还要克服下列不良习惯:1.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而忽视其他现象;2.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3.只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而忽略对实验操作顺序、装置特点的观察;4.只观察不思考等.
二、创设问题情境,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效率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涵的知识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一般来说,那些能建立广泛联系、迁移性强、活化率高的知识点,那些在知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方法、学习策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那些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具有广泛应用的知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培养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教学中可针对这些内容设计有关的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等,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讲授“氢气的可燃性”时,演示氢气不纯点燃爆炸实验时,把纸筒换成易拉罐,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点燃不纯的氢气,产生更大的响声,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便能使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记忆效率.
三、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增强记忆效率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例如,在“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其命名”的教学中,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CAI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烃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等,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炼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四、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编制口诀,强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和本质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在比较中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例如,对硫酸的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的性质跟硫酸的性质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的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还能巩固对盐酸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编制一些正确的记忆规律口诀,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例如,要求学生记忆元素化合价时,可编为“一价氢锂钠钾银,二价铜钙镁锌,三价铝铁四碳硅,正五负三氮和磷,氟氯溴碘负一价,氧硫负二用得勤.”又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时,可编为“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即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氢气.)
五、运用记忆规律,帮助学生克服遗忘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告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地复习.(1)及时复习,强化记忆,因为重复是记忆之母.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再是对新课扫平道路.(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的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反复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经常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总之,记忆因各种人生活环境、教育条件、学习习惯和心理特性不同而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无论哪种记忆方法,只要符和记忆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