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三人行,铿锵谁最知

2009-03-03 10:01和静钧
南风窗 2009年4期
关键词:布朗默克尔领导人

和静钧

默克尔关于成立联合国经济理事会的提议非常有趣,但这显然并非朝夕之功,而这朵日耳曼的“铿锵玫瑰”能否绽放出最夺目的光芒,还要看半年后的大选是否会给她颁发续任状。毕竟,她是当前欧盟三巨头中最先要过连任关的,而且,她也是唯一支持率长期超过50%的领袖。

数据表明,欧盟大国中除法国在庞大内需支撑下受全球衰退影响较小外,另外几国的经济都在痛苦中下行。而中国去年11月、12月的出口额增速剧烈下跌,2009年GDP增长率下调,国际上也充斥着“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这些因素决定着中欧双方都迫切需要改善关系。

农历春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展开了他上任6年来的第五次欧洲之旅,将世人的目光吸引到欧洲这块曾因俄乌“斗气”产生局部恐慌的地域。温总理这次“信心之旅”,除了应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重塑危机后世界”的主题,还有通过加强中欧经贸往来“弱化”中法关系僵局负面影响的意图。此外,温总理对英、德两国的访问和对法国的故意回避,也带出一个与中欧关系大局有关的问题:在“欧盟三巨头”中,谁才是真正的世界领导人?

“意愿世界领导人”

按照著名国际政治学教授哈斯的说法,一个世界领导人所代表的国家必然是重要国际组织中重要机构的重要成员。以此来看欧盟三巨头,则德国总理默克尔先逊一筹,因为德国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离哈斯“三个重要”原则稍有距离,但近年来,德国“正常化”后频频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巴尔干地区问题等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国际声望大增,因此东德物理学家出身的默克尔得以同英法两强的领袖一道,进入世界领导人的候选行列。

英国曾经是日不落帝国,世界眼光和气度可谓与生俱来,不过,即便是当今英国首相,也会由于自身的某些原因以及客观上缺乏美国那样的世界级政府资源可用,而陷入“意愿大于实际”的世界领袖迷梦。经济学家气质的苏格兰人戈登·布朗,因尚未经历过领导工党赢得大选的考验而在政治资历上存有硬伤,而近期英镑大幅贬值导致法国GDP反超英国,也侵蚀了他一直以来骄傲的资本,其目前在35%左右徘徊的民意支持率比起萨科奇高于45%的数字还是逊色许多。再说,英国的综合同力也今不如昔,除了先于美国从伊拉克悻悻撤军,还传出其将制造核武器的公司贱卖给了美国公司,从而可能逐渐丧失核威慑能力。

至于当选总统前就以强硬打击巴黎郊区移民骚乱出名的“移民二代”萨科奇,固然在去年下半年主政欧盟期间出足了个人风头,但自金融风暴以来,法国在欧盟内部倡导集权的诸多建议均遭到德国杯葛。“人和”对萨科奇始终是个大问题,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而且法国同英国一样,近年来的海外军事行动也并不顺利,好不容易在非洲多国部署了维和部队,但因为经费和效果等原因,目前正计划大举撤回。4月2日伦敦召开全球金融峰会之后,法国将联合德国分别在斯特拉斯堡和凯尔主持北约峰会。此举意味着法国重返北约军事指挥体系,但这并非法国影响力延伸的标志,而是法国不得已放弃了长期坚持的独立性。

如果说在竞争世界领袖的道路上,欧盟三巨头各有软肋,只能算作“意愿世界领导人”的话,那么放眼全球,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当然人选。日本、韩国的领导人在各自国内的支持率都只有20%;俄罗斯梅普组合的支持率虽高,但随着失业率的攀升,两人之间的裂痕开始扩大,何况俄罗斯民主体制并不为西方世界承认。印度高龄总理的健康问题正趋恶化,成为执政党能否卫冕的关键;同为金融风暴中的避风港,中国和巴西不是八国集团成员国,其领导人也并不追求成为世界的领导者。而最具实力与意愿的霸权国美国,恰好处在其领导人更替的非常时刻,卸任前夕的布什总统无力处理格俄冲突,更因引爆金融危机和在伊拉克遭受扔鞋侮辱而被世人讪笑;新上任的奥巴马则完全是一名新手,在众多驰骋于世界舞台的老将们面前,他还“嫩”了点。美国的技术性缺位,正是萨科奇们大出风头的时机。

温总理访欧引出的“萨科奇问题”

但目前至少有个来自东方的大国领导人,并没有打算或还没有做好搭理“意愿世界领导人”萨科奇的准备。温家宝总理于1月27日到2月2日先后访问了瑞士、德国、西班牙和英国,出席了在瑞士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访问了位于比利时首都的欧盟总部,与欧盟新当家人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会见,并与欧盟大管家巴罗佐相见欢。除了意大利,温总理几乎访遍了法国周邻,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把法国晾在了一边。

不过,准确地说,温家宝还是向萨科奇打了一声招呼。在温总理访问欧盟总部之际,法国全国陷入了250万民众大示威的怒潮中,萨科奇总统焦头烂额,温总理不忍见,隔空传音说:“金融海啸是对领导人的考验,面对危机,领导人的行动要快,决策要果断。”

2008年12月,萨科奇罔顾中方苦劝,执意以欧盟当家人名义在波兰的格但斯克城会见了达赖喇嘛,导致中欧关系跌入低谷,中法长期维系的友好关系也差点毁于一旦。

在国际关系学上,外交姿态总是被赋予了某种特别的涵义。正如中国外长新年第一次出访都要先访问非洲,借此惯例来昭示中非特殊关系一样,温家宝总理选择在中国农历新年重要节日之际出访欧洲,尤其是欧盟总部布鲁塞尔,也一样是意味深长的外交表态,这说明中国重视欧洲,重视与欧盟发展稳固务实的双边关系,愿意重启被取消的中欧峰会。

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中欧贸易额达到4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9.5%,欧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贸易享有逾1700亿欧元的巨额顺差,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其地位的重要性早已超过了日本和美国。何况,当前全球经济呈现需求下降、市场萎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贸易大国德国和英国的经济,中国也深受其害。数据表明,欧盟大国中除法国在庞大内需支撑下受全球衰退影响较小外,另外几国的经济都在痛苦中下行。而中国去年11月、12月的出口额增速剧烈下跌,2009年GDP增长率下调,国际上也充斥着“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这些因素决定着中欧双方都迫切需要改善关系。

在上述大势带动下,中法关系有可能将很快在政府层面恢复正常,“萨科奇问题”激起的涟漪必将会被中欧关系的平阔湖面所吸收,从而使萨科奇的准世界领导人形象得到来自东方大国的再次确认。当然,在此之前,中法关系还得按东方惯有的步骤慢慢“解套”。温总理刻意没有访问法国,法国总统府也称因中方一个“重要人物”没有响应参加由总统府举办的中法建交45周年庆祝活动的邀请而取消了庆祝会。但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据称,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不久将启程访问北京“说情”,而萨科奇和中国领导人还可

能在4月伦敦G20峰会上碰头,如果这还不够的话,估计中国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将亲赴北京。

抛开处理中法关系和金融危机的不顺,作为“意愿世界领导人”的萨科奇还真做了些事。至少他成功调停了乍得的内部冲突,也在俄格战争归于和平中扮演了积极角色。在加沙战争期间,萨科奇数度往返于埃及沙姆沙伊赫,虽然基本上无功而返,但其精神可嘉。

萨科奇常被称为“拿破仑第二”,无论从身高、精力、性格、婚姻上看,均可找到两者的相似之处。法国政治评论员阿兰·迪阿梅尔在《萨科奇:新的拿破仑?》——书中称:“他们都力图确保法国呈现空前绝后的面貌,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伟大但脆弱的国家的重建者……认定完全要由他们来重建信心、恢复秩序,最重要的是改革、创新和使国家现代化。”

而为了“拿破仑第二”,天生丽质的布鲁尼已经承诺将不再勾引其他男人。这或许可以解释萨科奇内阁中,女性成员如今备受冷落的原因。漂亮的北非裔的女司法部长达蒂未婚生子,生女5天后就赶来上班,却发现萨科奇正准备把她扫地出门;负责人权和外交的国务秘书、年仅32岁的塞内加尔裔美女拉德也一样面临着被总统撵走的危险,她预计最迟可能在6月份辞职。“英雄难过美人关”,今已得布鲁尼的真心与忠诚,萨科奇夫复何求?

布朗面临的真问题

萨科奇追求全能型世界领袖角色,他在国际政治领域大声说话,在冲突国之间奋力斡旋,他也在人权领域积极捍卫“欧洲价值观”,守住道德高地。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时,他力促美国打破G7的束缚召开G20峰会,形成了新世界议事规则体制。在美国举办过G20峰会后,萨科奇仍觉得不过瘾,自己也召集了一个类似的峰会。只是萨科奇毕竟不是金融方面的专才他提的许多建议无法实现,而他恶补马克思《资本论》的情形却被记者捕捉放大。

其实,透过全球视野,在金融风暴摧残全球经济之时,有能力有资格担任世界领袖的非英国首相布朗莫属。布朗被誉为危机时代的邱吉尔,他是“金融类”世界领导人。

如果说萨科奇属于“务虚派”,那么,布朗就是“务实派”代表,他解决的全都是真问题。早在2007年底向北岩银行紧急注资之时,布朗的手法并没有引起外界的特别注意。直到华尔街金融风暴越刮越烈之时,人们才发现,美国正在抄袭布朗的办法,以拯救濒临破产的金融企业。在2008年底的欧元区峰会上,萨科奇专门邀请了不是欧元区国家首脑的布朗参会,两人还把默克尔踢到一边单独会晤。当人们把布朗在峰会上的出现误读为英国谋求加入欧元区时,只有萨科奇明白,布朗是在向急速衰退中的欧元区经济体传经授课。

还是听听布朗怎么说的吧——“无所事事不是选项之一,为避免永久性(经济)伤害,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不能成为老教条的囚徒。”“有时候,人们确实需要经受一场危机才能达成共识,那些非常明显,且在多年前就应该采用的措施不应该被一推再推了。”

不过,随着危机的深化,布朗的“救市英雄”形象也开始褪色。英国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了环比收缩的现象,意味着英国已经步美国后尘进入经济衰退期。预计2009年英国经济将出现负增长。虽然英国经济衰退的到来比欧元区要晚,但问题在于未来。

布朗首相坚持认为,英国当前的危机不同于“大萧条”以来的历次衰退。此次危机的诱因并非国内经济管理不当,而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市场彻底失灵”。日前,布朗已启动对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金融企业的第二轮援救行动,其目的就是让银行尽快恢复信贷,使资金饥渴中的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布朗能否带领英国杀出重围,全球领袖都在留心观察。

默克尔求解日耳曼问题

与特征鲜明的布朗和萨科奇相比,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显示出一副出奇的冷静和日耳曼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她总是谨慎地与这些“意愿世界领导人”保持一种超然的距离。

默克尔评价由萨科奇主推的世界金融秩序“走得太远”。德国比较重视市场经济的再生能力,不愿过多地调动国家机制来复兴经济。从另一层面看,欧盟经济刺激计划越庞大,意味着需要德国贡献的财政资源就越多,这也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不想看到的。

鲜为人知的是,默克尔也对布朗削减增值税来刺激消费的政策颇为不满,认为这样的做法根本不可能扭转经济颓势。她还将矛头对准已下台的布什政府,称德国几年来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建议是在美同的反对下胎死腹中的,华盛顿应该负管理不当的责任。

默克尔在放眼全球时,也在积极筹备将在9月举行的德国大选。预计现任总理、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默克尔和现任副总理兼外长、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施泰因迈尔将为此展开角逐。基民盟眼下的民调领先社民党11个百分点,但如果衰退加深,失业率剧增,这一领先优势也可能被选民们的失望心理所抵消。在2005年大选中,民调一度领先的基民盟最终优势不过1%,只能不情愿地和中左翼的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这样的情形可能在2009年大选中重演。此外,随着这传统两大党均面临选民流失的状况,“左翼党”在未来的影响力可能上升,乃至影响政党结盟组阁的状况,这将成为观察欧洲政治生态的重要风向标。

所以,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也为了改变自己应对经济危机“不甚积极”的形象,默克尔宁愿成为出售“哲学概念”的世界领袖。她在1月30日的达沃斯论坛年会上呼吁成立联合国经济理事会,透过国际合作的方式解决全球经济问题,就让人耳目一新。

默克尔总理的类比思维,受二战后在世界对安全的紧迫要求下诞生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启发。她认为今天金融海啸废墟下的世界也有对金融新秩序的强烈渴求,建立联合国经济理事会正是解决问题的途经。为了进一步论证总理的思路,德国准备邀请IMF、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访问柏林,讨论如何加强这些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默克尔的提议非常有趣,但这显然并非朝夕之功,而这朵日耳曼的“铿锵玫瑰”能否绽放出最夺目的光芒,还要看半年后的大选是否会给她颁发续任状。毕竟,她是当前欧盟三巨头中最先要过连任关的,而且,她也是三巨头中唯一一支持率长期超过50%的领袖。

猜你喜欢
布朗默克尔领导人
你好,我是布朗熊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德国总理默克尔参加节日聚会 开怀畅饮
默克尔即将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