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安臣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的实践探索中,镇宁自治县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当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镇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加坚定地实践“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建活县、旅游富县、环境立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努力争取使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30年来
镇宁科学发展的实践历程
改革开放前,镇宁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典型山区农业县,传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位置,工业基础差,经济总量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宁凭借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的有利条件,充分挖掘各行业的发展潜力,加快非农产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单一的农业经济逐步向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等各行业综合协调发展。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雷刚刚响起时,镇宁以成衣加工为代表的个体私营经济就得到较快发展,成为20世纪80年代全省发展私营经济的榜样。1985年至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曾先后三次来到镇宁,对私营经济发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他深入基层,来到个体私营户家中了解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的重要指示。
改革开放30年来,镇宁县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的实践探索中,镇宁国民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2946万元跃升到2007年的15.32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73万元跃升到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12元跃升到2060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558元跃升到2.18万元。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已共享到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成果。县城建成区面积已从30年前不足1平方公里增加到如今的2.9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从30年前的1万多人增加到如今的6万人,一座以文化为内涵、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城市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宜居、创业、投资的热土。
当前,在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热潮下,镇宁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更加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县情的发展模式,更加坚定地继续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城建活县、旅游富县、环境立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大力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努力争取使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实施“农业稳县”战略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镇宁县域南北跨度大,中部及南部片区土地广、草山多,适宜亚热带植物开发和发展草食性畜牧业。针对农业资源的特点,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镇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和企业为主体,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充分挖掘农业资源的开发潜力,依托牛来香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质量安全和畜产品市场体系,抓好养殖小区、示范场和基地建设,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育,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得到切实调整。同时,坚持走精品农业的路子,在大力实施“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基础上,逐步向“多乡一特、多村一品”格局转化,集中力量发展错季节蔬菜、生姜、荸荠、茶叶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大力提高优势农产品和特色经济作物的比重,特色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此外,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特色初级农产品经过加工变为特色优质绿色农产品,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镇宁已走出一条优质品牌的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目前,县域内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牛来香”系列牛肉制品及“黄果树茶”系列产品已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镇宁樱桃”在省内也是有名的初级农产品品牌。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化工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为此,镇宁根据自身矿藏资源品种繁多、水能资源丰富,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发展阶段的实际,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积极承接在大中城市或其它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型产业的梯度转移,建设初级工业产品加工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壮大工业基础,以工业总量的激增促进经济总量的扩大。上世纪九十年代,依托县域内丰富的重晶石资源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于1995年引进了青岛红星公司入驻镇宁建立工厂生产钡盐,创造了“世界钡盐在中国,中国钡盐在贵州,贵州钡盐在镇宁”的奇迹。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视察该厂后,称赞该厂是“东西部合作成功的典范”。目前,以该厂为龙头的化工产业成为镇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镇宁境内河流众多,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高达29.8万千瓦,凭借丰富的水能资源,镇宁大力发展水电产业,使电力产业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另一支柱产业,成为国家“中级电气化试点县”。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镇宁的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全县已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11家元。
实施“旅游富县”战略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镇宁处于贵州西线旅游线路的中心位置,毗邻两个5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大瀑布和龙宫,清黄、镇胜、贵黄高速高等级公路穿城而过,“十一五”期间被列入贵阳经济圈。生态环境良好,喀斯特地貌发育完整,拥有“中国第一水旱溶洞”的夜郎洞和白马湖、黄龙湖等多处旅游景点。民族原生态文化丰富多彩,“布依铜鼓12调”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正苗族竹王崇拜民俗被誉为“夜郎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丰富的旅游及人文资源,为镇宁实施“旅游富县”战略提供了有利条件。围绕把镇宁建成省级优秀旅游县城的定位,通过树立“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理念,大胆创新发展模式,采取特许经营、合资、租凭等多种方式,放手让市场主体参与镇宁的旅游开发建设,拓宽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8月镇宁与中国西部创新文化传媒公司签订了开发夜郎洞风景区的协议,由该公司投资1亿元成立夜郎洞旅游公司进行开发,独家经营50年。2006年9月,夜郎洞风景区正式对外营业后,仅2007年游客接待量就达16万人次,占全县接待游客量的31%,旅游收入3240万元,占全县旅游收入的12%。夜郎洞风景区因此被省内旅游界誉为“我省旅游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成功模式”。
实施“城建活县”战略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由于改革开放前长期的经济发展滞后,镇宁的城镇化水平极为低下,城镇规模小,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极为有限。对此,镇宁近年来高度重视城镇建设,坚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制订了县城建设“东西贯通、南北拓展、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的发展思路,于2006年全面实施“城建活县”战略。战略实施的第一年,斥资3600万元修建了总长2公里,宽45米,两侧人行道各6米,绿化带各5.5米的黄果树南北大街,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城建活百业兴,黄果树南北大街的修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以空前的速度成倍增长,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镇胜高速公路镇宁连接线沿线及其它地块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镇宁老百姓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舒适,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将得到不断提高。
回顾过去,感到自豪;审视现在,催人奋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认真深入贯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既定的奋斗目标,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紧紧抓住发展关键期,努力实现新发展,加快建设新镇宁,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一是要大力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二是要大力改善发展环境。把改善发展环境作为全县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抓紧抓好,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基础条件。坚持改善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
三是要大力深化改革。围绕安顺试验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主题,勇于创新,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四是要大力扩大开放。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和“县外即外”的思路,全方位扩大开放,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五是要大力推进科学发展。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学习和处理好省委石宗源书记提出的“加快发展与提高效益、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扩大内需与扩大开放、政府与市场、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八个方面的重大关系,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者系镇宁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