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神兵

2009-03-02 09:33
现代兵器 2009年2期
关键词:兵力突击战役

天 鹰

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直升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发达国家海军很快就意识到这一高度机动灵活、集超低空作战与快速运输功能于一身的新型装备,不仅能够在海上警戒巡逻、反潜和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因其不受复杂地理环境、水文、岸滩、水中障碍甚至昼夜和复杂气象的局限,终将导致两栖登陆作战样式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使现代两栖登陆作战从平面走向立体。在这一前瞻性思维的指引和推动下,以美国海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海军在不长时期内即组建并发展了数支拥有相当规模常备直升机突击兵力的新式海上两栖战舰队,还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向世人展示了其成建制快速超越敌方岸滩防线、直插敌后的垂直登陆及对守敌实施垂直包围的作战样式。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直升机高度机动灵活的特性,从守敌有效观测距离外对其防御体系要点隐蔽实施超地平线机降突击,同时以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在低空、超低空对敌实施持续火力压制,支援、掩护并配合进攻部队登陆这类空地(海)一体的立体作战样式,乃是现代两栖登陆作战的主要发展方向。

当前,中国军队正本着捍卫中国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需求,加速包括实施上述空中垂直登陆进攻在内的现代两栖战战力建设。就目前所处的作战环境及面临的实际形势来看,未来中国军队实施必要情况下的大规模攻岛作战虽然必须克服一定距离的海峡天堑,但却具有“由陆及陆”而非“由海向陆”的特点。因此,未来可能的大规模登陆战役并不仅仅是中国海军的任务和使命,而必然是海、陆、空多军、兵种的大规模联合作战模式。登陆进攻将由目前精锐但兵力规模有限的海军陆战队和兵力庞大的滨海陆军集团军联合实施,而后者才是战役的主要进攻力量。

有鉴于此,中国海军在短期内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发展象美军那种“由海向陆”模式的大规模两栖战舰队。作为未来大规模两栖战役尖刀的中国海军陆战队,目前其直升机装备规模以及实施垂直登陆作战能力方面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还不会有很大变化。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建设,隶属各陆军集团军的陆军航空兵目前不仅已初具规模,在必要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集中使用,从而完全有能力在大规模联合登陆战役中发挥十分重要而且无可替代的作用。考虑到未来大规模跨海登陆战役实际上是海、陆、空多军兵种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也就没有必要刻意将战役中的直升机兵力单独视为某一军种的组成部分,而应当从整体上看待其重要作用。当然,在此不妨首先对军用直升机在现代两栖作战中的重要作用有所了解和认识。

现代两栖作战中的军用直升机

现代登陆作战主要包括作战准备、海上航渡和突击上陆三个阶段,而较大规模的登陆战役往往必须将参战兵力的隐蔽集结、航渡、谋略欺敌、主攻地带的选择、登陆战役发起时间和地点的突然性,以及潮汐、气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往登陆作战在实际操作上不得不受诸多客观条件或因素的局限,导致战役计划在确定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局限,因而实际选择余地比较有限。例如,在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时,不仅要在兵力集结、航渡、换乘、上陆强击等全部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内,在作战装备、战役实施过程的隐蔽性和突然性等各个方面得到可靠保障;登陆地点必须选择适合传统“由海上陆”作战的特定海岸地带范围;而且登陆时间须掌握在高潮前的1~3小时内;以及能见度适合的夜间或拂晓发起等等,其间无论哪一方面条件和因素不具备或出现不利,都会直接危及整个登陆战役计划能否得以顺利贯彻和实施。由此,也足见在现代战争史上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及仁川登陆战役均可称得上是大规模两栖作战计划和组织实施的杰作。

当今时代,由于高速气垫登陆艇和重型运输直升机等现代化上陆工具已经得到成熟应用,从而使现代登陆战役的选择余地方面宽泛了许多:气垫船和直升机输送工具不仅令潮汐对登陆作战的影响大大减小,还使世界上适合登陆作战的海岸地带由以往的17%提高到80%;现代夜视技术的发展也足以使登陆时间可以更多地选择在夜间及低能见度条件下,以有利于提高作战行动的突然性;而采用直升机换乘完全可以在距岸30~40海里甚至更远的距离实施,不仅隐蔽性、快速性、突然性强,且不受沿岸地形条件限制,在敌岸防火力攻击区暴露时间短,十分有利于降低登陆兵力损失。其独到的可在空中快速超越敌沿岸防御、直入纵深要点实施垂直登陆和包围的战法和战术,更对现代登陆作战样式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还应看到,军用直升机在现代两栖作战中的重要作用并不仅仅是体现在垂直登陆方面,而是贯穿现代登陆战役从作战准备、海上航渡到突击上陆直至纵深发展等整个过程:从战役准备到实施阶段,利用运输直升机较大的载量、航程和相对较高的速度,可以使空中突击兵力从不同准备地带或海上起降平台快速进行任务规模所需的空中集结和编组。而在海上航渡阶段,考虑到现代海战场环境下,尤其是军事装备较先进的敌方会利用包括各种侦察卫星、有人及无人驾驶侦察机进行大面积战区监视和预警,实施大规模登陆战役所必须的庞大舰船编队实际上已经不可能确保绝对保密。而且这一阶段用以输送登陆部队的舰船编队相对集中,极易遭受敌空中和水下攻击,每一艘输送舰船的损失都将造成很大的人员伤亡。

因此,海上航渡编队的对空、对海及对潜防御格外重要,必须为其提供全部航程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护。外围及中、高空防御当然非战斗机莫属,但100米以下的超低空则正好由具有对空、对海(陆)和攻潜作战能力的直升机实施无可替代的全程伴随警戒和掩护。在上陆突击阶段,运输直升机既可担负垂直登陆作战分队的任务,更可在航渡前即利用夜暗或低能见度天候隐蔽输送特战分队,从敌难以意料的地点秘密渗入进行抵近侦察,或在其指挥、通信、机场、基地等重要目标附近潜伏,适时发起攻击或引导我远程火力进行精确打击。攻击直升机在上陆阶段则需迅速前出,以空中火力摧毁敌岸防体系的指挥、通信、交通枢纽、增援兵力等重要目标,并负责压制敌岸防火力,摧毁随时发现的敌火力点,配合、掩护水面上陆部队的登陆作战。

在登陆战役中,大量兵力、装备敌前上陆乃是现代登陆战役中最困难、最复杂、最紧张的决定性阶段,其间交织着宏大规模的对岸火力准备、扫雷破障,登陆舰船战术展开、换乘,前锋部队突击上陆、重装备上陆和巩固登陆场等依次或并行的行动。在以往传统的平面登陆作战中,为使登陆突击部队能够在60分钟内全部上陆展开,换乘点距离海岸约10海里左右(约18公里),舰队不得不长时间暴露在敌多种岸防火力有效杀伤范围内。

鉴于传统上陆方式的登陆舰在现代先进制导武器威胁下的生存能力已大为降低,且战时随着登陆工具向岸滩接近,即使是我方火力准备后,敌残存的防御火力对突击部队也具有相当杀伤力。因而,利用运输直升机和气垫船等现代高速上陆输送工具可极大扩大展开换乘距离,使突击部队在敌岸探测距离之外的海区换乘、编波,并从敌远程火力射程之外利用搭载登陆工具高速上陆。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远离海岸的舰队依然有可能会受到敌方预先隐蔽部署的包括攻击直升机、小型导弹艇和岸舰导弹等作战武器的威胁,此时能够有效对付敌方上述武器装备的作战方式更必须倚重己方的攻击直升机兵力,而且应形成兵力和作战能力上的压倒优势。

此外,直升机还可在扫雷、破障、装备快速补给、以及战场人员救护等方面发挥其独有的性能优势。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对军用直升机在现代两栖作战中的重要作用有着全面和充分的认识,同时对发达国家海军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经验予以吸取和借鉴。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美国海军拥有包括“黄蜂”级、“塔拉瓦”级、“惠德贝岛”级和“圣·安东尼奥”级等多型大型两栖战舰艇,是拥有实施纵深垂直登陆作战装备最多的海上力量。其新型两栖攻击舰编队具有相当强的远洋快速机动能力和独立实施一定规模对陆攻击作战能力,已经完成了以“超地平线登陆作战”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转型,对岸冲击可从数十甚至上百海里外的海上发起,而不再是从滩头发起。并且美军重型运输直升机和气垫登陆艇等主要上陆输送工具的向岸冲击速度较以往至少高出10倍。

当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师级两栖特谴战斗群中,均实行一体化立体登陆作战编成,保持有1~2个团的装备和兵力编制用以实施垂直登陆作战,以CH-53E重型运输直升机为主力输送机型,该机除可输送作战兵员外,还可快速空运M198型155毫米榴弹炮以及各种后勤支援装备。美军现代两栖作战理论主张在登陆船队机动至距离登陆海岸200海里海域时,就必须开始对敌后方地域实施纵深机降突击,同时以远程及空中火力打击敌第二梯队和预备队,破坏敌纵深内指挥控制设施、交通枢钮、桥梁、防空雷达甚至核导弹系统等目标,打乱和瘫痪敌抗登陆作战部署的整体性。美军的机降纵深一般为80公里,正面400公里。并且其战术空军和海军登陆编队同时对敌展开远程打击、空中巡逻、防空作战和电子战等行动,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美军的作战装备、作战理论是与其整体装备水平和谋求全球利益的国家政策相符的,而当前中国军队同样是本着捍卫国家统一和安全实际需要建设的。如前文所述,未来中国军队实施必要情况下的大规模攻岛作战虽必须克服一定距离的海峡天堑,却也有“由陆及陆”的特点以及可实施远距离持续跨海打击的条件。当今中国军队正在进行完全适合国情需要的空海一体两栖作战能力建设,包括:以远程打击武器和作战飞机实施持续的跨海打击,全面夺取战区制空权、制海权,压制、摧毁敌方重要军事设施及抗登陆工事;以反辐射武器和电子战手段实施全程信息战,夺取战场信息优势;以多型水面扫雷、破障、运输、登陆舰艇、两栖装甲车辆扫除敌水际及滩头障碍并实施抵岸突击;以气垫登陆艇、地效飞行器等运输工具实施超越滩头突击;以民用船舶实施绝对优势于敌的大规模兵力及物资持续输送;及以大量运输直升机和空降部队实施大规模跨海纵深突击等多方式、立体化的登陆作战样式。

数十万沿海战区的陆军集团军作为跨海登陆作战的主力,在装备发展、战力结构、作战样式以及作战训练方面已经或正在全面完成这一神圣使命所需求的必要转变,而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的中国陆军航空兵无疑将在整个登陆战役的全过程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日中国陆军航空兵

中国陆军航空兵作为解放军陆军最年轻的兵种,成立于1986年。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兵种规模逐步扩大,体制结构日趋合理,主战装备和人才队伍建设均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已拥有包括侦察、通信、电子战、反坦克及武装攻击、运输等多种军用直升机达数百架,初步形成较强的对地、对空火力、兵力突击和信息作战能力,有力牵动了中国陆军的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现代化陆军新的战斗力和主战兵种。当前,中国陆军航空兵正集中发展战略战役机动突击力量,建立强大的立体机动作战能力;提高整体建设质量,把建设重点向作战部队延伸,从而形成总部、战区、作战部队,梯次配备包括空中机动支援和空中突击部队在内的陆军立体机动作战力量编成体系。

目前,中国陆军航空兵的现役装备主要包括:可担负训练、侦察/攻击任务的“小羚羊”、国产直11、HC-120等轻型直升机;具有一定对地、对空和对海作战能力的国产直9系列;通用运输型主要装备引进的俄制米-17/171系列、少量美制S-70C、法制“超美洲豹”和国产直8。从上述现役机型来看,“小羚羊”、直-11和HC120等轻型直升机均为两吨级多用途直升机,除主要用于教练外,也可执行侦察、对地攻击及反坦克作战、反直升机作战等其他军事任务。尤其是随着直-11武装直升机的研制成功,轻型直升机在中国陆航部队中的用途正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陆军航空兵用于执行对地、对空攻击作战任务的主力机型仍为直9系列,该机以国产“红箭”-8反坦克导弹作为主要机载武器,并将航炮、机枪、国产“天燕”90直升机载空空导弹、以及航空火箭弹作为选装武器。由于该型机并非专用设计型号,因而在使用性方面特别是其防护性能存在明显弱点。但该机飞行性能出色,空中机动性和敏捷性均合乎战技指标,不失为具有相当实用价值的应急装备。武装型直9的早期装备型号为仅具有白昼作战能力的直9W,此后进行了夜视瞄准和挂装空空导弹等技术改进升级,改进后的直9WA不仅实现了夜间作战和反直升机作战能力,而且在武器载量、飞行性能、打击能力以及生存率等方面较原型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随后又发展出编号为直9WZ的武装侦察直升机。武装攻击型直9系列的研制成功,使中国陆军航空兵的主战装备在部分技术方面已经大大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战时完全可以在低空战场与对手放手一搏。

中国陆军航空兵装备数量最多的运输型直升机是引进俄罗斯的米-17/171系列,包括米-17、米-171、米-17V5等在役数量超过数百架。由于该型机已经开始进行国内组装生产,可以相信未来装备数量仍会持续增加。该型机机内载重3吨,吊挂重量4吨,可载运30名士兵和空运多种武器装备和物资,最大巡航速度240公里/时,航程近500公里,是一种适用性十分出色的军用运输机。其后期生产型由于改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并改进机内电子设备,以及改进主旋翼和尾翼设计,载重运输能力提高到机内5吨、外挂6吨的水平,装备前景进一步看好。

中国陆军航空兵目前仍装备有20余架美制S-70C运输机,为上世纪80年代引进,该机技术性能与其原型美军装备的UH-60区别不大,可运载10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3吨货物,外吊重量3.6吨。该机的飞行性能及使用性均非常出色,但从中国陆军航空兵的装备发展取向看,未来数年内这批直升机将到达使用寿命期限,其身影无疑会淡出中国军队。“超美洲豹”等国外其他机型引进数量均较少,不足以形成编制,可不在统计之列。

近年来,随着国产直8型运输机在持续改进中日渐成熟,中国陆军、海军航空兵均有装备。该机源自中国早期引进的法制“超黄蜂”运输机,国内测绘设计生产,最大起飞重量13吨,可运载27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3吨货物,最大外吊重量5吨,最大巡航速度266公里/时,最大航程830公里。由于该型机在设计之初即为海上使用考虑,因此在未来的两栖战役中具有其独到的性能优势。

当前,解放军陆军集团军所辖各级特种部队均十分重视搭乘直升机进行长途奔袭,并对敌纵深重要目标实施突袭的作战训练。同时,陆军作战部队成建制搭乘运输直升机进行垂直机动作战训练也已成为重要训练内容之一。从中国陆军航空兵的整体装备规模及训练情况来看,已经具备战时对敌占岛屿诸要害目标实施突袭,或组织大机群在登陆战役发起之日实施相当规模空中越海快速垂直登陆的作战能力。当解放军各种跨海打击火力取得预期效果之时,数量达数百架之多的庞大陆航运输机群完全能够从起飞后1.5个小时之内适时超越海上航渡编队或滩头突击部队,后发而先至,在最需要的时间、地点发挥重要作用。相对而言,在航渡阶段和突击上陆阶段担负超低空掩护及对敌陆上目标进行压制的武装直升机群,其任务将更加繁重而复杂。

如前所述,登陆编队航渡阶段是兵力较集中、队形暴露、极易遭受敌各种武器袭击的时刻。台湾岛南端距大陆的直线距离278公里,北端距大陆直线距离222公里,而台湾海峡最窄处仅133公里。上述距离虽然可以保证我海上航渡编队在7小时左右即可投入登陆战斗,但在大部分航程内将处于台军多达数百美制“鱼叉”及自制“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射程之内。甚至从航渡一开始,我大规模海上登陆舰船编队很快就会陆续处于敌方为数众多的导弹艇、攻击直升机、岸舰导弹、远程火炮等各种远、中近多层火力威胁之下。这些事先主要处于高度隐蔽状态及防护阵位的防御武器一般均具有快速机动和转移能力,实际上是难以保证在跨海火力打击和登陆火力准备中予以完全摧毁和消灭的。而且无论是我远程跨海打击武器还是活动在中、高空的高速战斗机,对上述具有相当威胁又能够快打快撤的敌方目标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集中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攻击直升机群保持对战区超低空空域的持续控制,随时攻击、歼灭所发现的危险目标则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台军为贯彻其“制空、制海、反登陆作战”的战略需要,已经向美国采购了63架AH-1W“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39架OH-58D直升机,组建了601、602、603等3个与美军101空中突击师类似的空骑旅,并将其分别部署在台湾北、中、南三个地区。台军各空骑旅都包括情报搜集直升机营、攻击直升机营、军中运输营、飞机保修厂等单位,并曾被台湾军高层视为其陆军由单一的陆地作战向“地空整体作战”发展的标志。台湾陆军还计划近期从美国购进30架AH-64D“长弓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以组成台军火力最强大的直升机兵团。按其计划,未来的“长弓阿帕奇”将加入驻扎在台北附近的陆军601空骑旅,与其现役的AH-1W“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和OH-58D“基奥瓦”战场侦察直升机一起组成“铁三角”,共同担当机动反制作战及抗登陆作战重任。

台军在抗登陆作战演习中也多次演练乘我登陆作战部队两栖战车或登陆艇泛渡之时,主动前出并采取小规模隐蔽袭扰作战。其AH-1W“眼镜蛇”和AH-64D“长弓阿帕奇”装备的“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的最大射程可达8公里,由于此刻我军处于整个登陆作战最危险的泛渡之时,损失会十分巨大。其次,在我登陆主力部队抵达滩头之时,台军武装直升机会利用地形掩护发射反坦克导弹攻击我登陆战车,或直接攻击我暴露在外的登陆步兵。由此可见,在未来必要情况下的大规模登陆战役中,台军这支超低空机动作战部队能够在几公里外以贴地隐蔽高度对我登陆作战部队构成极大威胁,而我方各型防空系统无法有效应对,其真正克星非我方携带“天燕”90导弹的攻击直升机兵力莫属。

在登陆突击阶段,担负超低空火力支援、掩护任务的攻击直升机兵力需保持对敌岸防及浅纵深防御随时出现的火力点、坦克、火炮实施及时火力压制,以减少其对我海上登陆兵力的危害。同时,担负破障任务的直升机则以直接或输送扫雷、破障分队、器材等方式迅速为上陆部队开辟通道;担负垂直登陆的兵力则快速超越其防线,将空中突击分队成建制机降至守敌翼侧或后方,配合登陆主力装甲集群的正面进攻,并在战斗目的达成后迅速乘机转向新的地点对敌组织新一轮垂直包围。此正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登陆战役中的这支“天降奇兵”将以特有的蛙跳作战方式加快战斗节奏,迅速将战役推向其纵深。同时,担负后勤、保障运输任务的直升机群发挥其特有机动性能,根据战场需要及时向战区输送包括陆军防空武器、火炮、弹药等作战装备和物资,并对战损人员实施搜救及快速转运。从整个登陆战役来看,不仅陆军航空兵必不可少,而且需求量较大。为此,中国陆军航空兵不仅要在装备技术水平、装备规模、质量方面加快发展,而且必须大力加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执行各种任务的针对性训练。在装备发展方面,尤其应当重视和依靠国内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这样既有利于保障装备来源和规模,也有利于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研发水平及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目前海峡两岸陆军航空兵主力装备的技术水平来看,解放军在武装直升机方面与台军的美制装备尚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解放军最新一代国产专用武装直升机已接近服役状态,两岸陆军航空兵在装备技术水平的差距在不久的将来即会被抹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立足国产装备的解放军必将在所有机型数量方面迅速与台军拉开向我方倾斜差距。

毫无疑问,未来的跨海登陆战役必然是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作战力量、作战手段构成的全维战场空间。能否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所有有效空间,将成为敌我双方争夺战场主动权的首要条件。未来战场的低空、超低空不仅是作战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连接地(海)面战场与空中战场的关键层面。这一空间既不适宜空军航空兵发挥威力,仅靠地(海)面火力也难以做到有效控制,唯有具有各种用途的军用直升机能够在这“一树之高”的空间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技术、战术优长,并且通过采取适当的飞行方式和机动灵活的战术原则,有力配合其他力量和地(海)面部队作战,对提高联合力量的整体作战效能具有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中国陆军航空兵目前已经是解放军实施立体、全纵深、机动作战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当代新军事革命推动下,随着解放军现代作战理论及直升机装备与技术的发展,中国陆军航空兵必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一翔)

资料链接:超地平线登陆

美军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进一步充实后的“超地平线登陆”作战理论核心内容包括:以两栖攻击舰、船坞运输舰、重型运输直升机及CV-22“鱼鹰”倾转旋翼机、LCAC气垫登陆艇等当代先进输送工具为基础,在敌岸上雷达视距外(通常距敌岸滩30~50海里处)以40~250节速度对岸发起快速两栖突击。在一部兵力和重型装备迅速抢占滩头的同时,空中机动部队直取敌纵深目标,特点是快速、突然、机动、集中。新一代C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载重达5443公斤,可运载数十名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士兵,攻击任务航程达950公里。美两栖特遣战斗群的空中运输工具载运战斗人员一般从50海里外的攻击舰上以250海里的时速率先向陆快速冲击,气垫登陆艇则载运包括重型坦克在内的重装兵力从距岸30海里处以40节以上的速度向岸滩发起冲击。目前,美军典型的陆战远征旅级规模超视距登陆突击一般包括4个两栖攻击舰编队、60架“鱼鹰”和40艘气垫登陆艇,可在90分钟内输送7200名海军陆战队员(包括4个步兵营、2个炮兵营、2个坦克连及战斗支援部队)及其作战装备上陆;2个小时内该远征旅的全部12000名兵员及装备(包括1个加强陆战团、1个拥有100多架攻击、运输和电子战用途的各型飞机的混合飞机大队、1个勤务支援大队、30辆M1A1主战坦克、48门155毫米榴弹炮等)全部上陆。

美军认为,上述平面登陆与垂直登陆相结合的两栖攻击作战方式将是未来登陆作战的主要样式,但垂直登陆的比例较过去将有所增加,特别是首先发起的登陆行动不再以平面登陆为主,而是以垂直登陆为主。增加垂直登陆兵力的目的一是协同平面登陆兵力从侧后夺取登陆作战地域,二是迂回合围敌防御部队或封锁登陆作战地域,阻止敌二线机动部队增援和反击,三是实施纵深袭击和紧急情况下转移或撤离部队。美军现代两栖作战理论反复强调,登陆作战的成功与否,突然性和快速性将具有决定意义。

猜你喜欢
兵力突击战役
美军兵力设计及作战概念跟踪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试论兵力投入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影响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
国产96式坦克快速突击
小鸟的攻击 ——达里尔(美 国)
年底突击
卡-60轻型突击运输直升机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