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华
作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特点的每一个人,在生产、生活中要想思想和生活跟上时代的节奏和脉搏,就必须主动地去适应社会,而不能让社会去主动的适应你。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就要主动去研究先进教学理念,建立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理念,将新课程教育理念中倡导的全人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整齐化走向多样化,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性学习,促进课程改革的民主化和适应性等先进教学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转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定位,由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知识灌输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动手探究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合作互助交流的合作者。加之,新课程教育理念在学校学科教学中的广泛渗透,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理念,适应时代要求,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转变:
一、体现学生主体性,实现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
作为学习活动主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教学时就不能围绕数学知识,追求升学率而进行教学,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层面上来。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师主讲,是课堂教学主角,学生主听,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思考、猜想、交流、反复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学习能力。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动手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之间的互助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体现学生能动性,实现重知识传授向知识引导转变
众所周知,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进行简单的感性认识,模仿的浅显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动手实践,反复对比吸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是学生进行知识接受,消化,吸收的两种重要学习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作为知识内容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该成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向导,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潜在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丰富资源,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认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学习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与人分享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法,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三、体现个体差异性,实现教学固定模式向着个性教学转变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指出:“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即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习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清主次,同时要针对初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过分迷信教材,善于在课堂教学中上除自己的特色和风采,进行多样的教学模式,克服组织形式上的单一模式化。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和研究教学内容和过程,活化教学方法,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体现过程性,实现重知识结果向学习过程转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基础知识、解答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果,忽视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制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思维过程,影响了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如在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后,我向学生布置了利用所学的知识,课后制作一个与老师要求一样大小的三角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探究进行知识的重新加深,获得一定的启示。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行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