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 孙 雷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闯关的中国式改革中,价格改革无疑是绕不开的一道坎。
“放开价格见市场”,价格改革为市场的发育、发展和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创造了前提,改革开放30年来,价格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价格体制向市场价格体制渐进转变的路子。
中国价格协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王永治带领其课题组完成了一项关于价格改革三十年的课题。而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王永治强调,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放”或“管”,改革改的是机制。
如今,中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深化价格改革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不仅要集中力量攻克一些触及利益深、配套性强、风险较大的资源性产品价格、要素价格、垄断行业价格等领域,还要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公共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解决医疗、教育、房地产价格收费改革存在问题;处理好国内价格与国家市场价格的关系等。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正前所未有地提高,行政性垄断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缓慢,利益部门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突出。
王永治从农产品价格、资源环境产品价格、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价格改革三大领域,阐述了未来改革思路以及建议。
渐进改革:不排除时机成熟时跨大步
需要研究,对放开价格怎么加强监测和监管。但是这里绝对不是按照政府定价的办法来管理。
记者:总结过去的经验,价格改革中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王永治:价格改革从商品和服务角度,主要讲三部分:主要农产品价格、资源环境产品价格、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价格改革。公共品和准公共品比较模糊,真正公共品就不应该是收费的,实际上是准公共品。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也是接下来需要重点推进的三方面。
而且,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放”或“管”,改革应该是改“机制”,理顺不完善的机制。比如煤炭价格,资源的、环境的、安全的成本等没有包括进去,所以煤炭价格并不体现一个很合理的成本,需要改革。
记者:你是否赞同,各个领域的价格改革都是要采取一种渐进的方式?为什么?
王永治:对,还是一步一步来。过去30年的经验叫“小步快走”,但也不排除时机成熟的时候,跨大步。步子的大小、频率的快慢,要根据各种条件和情况逐步调节,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采取措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是考虑宏观环境、社会承受力、可控程度等因素,逐步推进、深化。
记者:在价格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中,如何完善政府定价机制和调控的监管机制?怎么看待一些价格干预措施?
王永治:干预指的是对放开价格的干预,要严格按照《价格法》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采取非常性的措施。这些措施确实是必要的。而且应该要在条件成熟时,极快地调整过来。
下一步需要研究,对放开价格怎么加强监测和监管。但这里绝对不是按照政府定价的办法来管理。现在对于放开价格的监管有两种偏见,一说监管就像管政府定价那样管,那是不对的。因为它是放开价格,主要应该是市场调节。监管的目的是防止大增大涨、欺诈行为、垄断行为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价格放开就是不需要管了,这也不合理。因为我们还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而是处于完善过程中的市场经济。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考虑建立目标价格
目标价格的确定,可以考虑保证农民的收入增幅比城市居民略高一点。目标价格应该是合理反映劳务、资源等开支的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
记者:在农产品价格领域,我们要做些什么?
王永治:要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比如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粮食最低收购价还要继续提高,因为农产品价格的成本体现不完善、不完全。最突出的是按计算的工本,农民的劳务成本跟一般工人的日值相差较大。所以很多人说打一天工顶得上农民劳动一年,导致越来越多农民放弃务农出来打工。
从长远讲,我们应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而粮食安全更要保证。因此,农民的收入水平要不断提高,劳务成本等应该在农产品价格里有比较好的体现。
记者:应通过哪些方式去提高农民收入?接下来还可以做些什么?
王永治: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上财政补贴。另外,还可以建立目标价格,就是国外的价格支持政策。比如美国的农机补贴相当高,农民跟工人的收入基本接近,所以农民愿意在农村种地。而现在我们为什么会出现有地不种的现象?说明农产品价格还没有完全反映价值。
记者:这个目标价格怎么定?有没有什么指标体系或者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
王永治: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是定一个目标价格,还是在一定时期内确定一个目标价格。不过总体而言,目标价格应该是合理反映劳务、资源等开支的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
目标价格不一定一下子达到,但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使农民增加收入。而补贴多少,应该有一个依据。当农业生产的价格没有完全反映价值,就给予补贴。今后在完善最低收购价方面,也可以考虑一些非粮食类的农产品是不是可以提高价格。比如说棉花,这几年市场波动比较大,但现在还没有最低收购价,下一步是不是考虑建立一个目标价格?
记者:也就是说,目标价格是一个参照值,依此我们就知道该补给农民多少钱,一方面促进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避免市场承受不了?
王永治:对。因为增加的是补贴,不反映在价格上面,所以对市场销售价格没影响。我认为,目标价格的确定,可以考虑保证农民的收入增幅比城市居民略高一点。为了保证这个收入增幅,财政补贴就有了依据,可以确定每年需要增加多少补贴。过去是财政有多少钱就补多少,没有一个可参照的依据。
记者:对于粮食价格的改革来说,不少观点认为,今后几年是一个好时机,应适时推出。你怎么看?
王永治:什么叫接轨?接轨指的应该是机制上的接轨,即按照市场供求机制,而不是简单的随着国际价格水平来调整。
我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要立足于国内,比较明确的是先要解决95%的自给率。然后,也要利用国际市场来调节我们整个农产品的数量和品种的问题,并参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
假如有富余的话出口灵活一点。在农产品自给率高,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出口调节,关键要把农业生产能力提高,这样有利于价格调整。
资源环境产品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有一点现在可以考虑:实行基本消费少提价,节约消费降价,超标准消费高价的价格政策。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比价关系,完善资源型产品价格体系。
记者:在资源产品价格方面,下一步改革重点在哪里?
王永治:总体而言,有一点现在可以考虑:实行基本消费少提价,节约消费降价,超标准消费高价的价格政策。构建合理的自然资源比价关系,完善资源型产品价格体系。
现在燃油税改革方案已经公布,跨了一大步。下一步是水、电、煤、气的价格怎么进一步理顺,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煤和电的价格。
下一步改革,首先应该从成本上要对资源的价值反映得更全面,能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可再生能源价格改革。
记者:在环境性产品的价格机制方面,下一步应特别予以关注的有哪些?
王永治:首先要加强环境排污价格的处理问题,这一点特别需要考虑,确定排污权许可价格,形成排污权交易价格。其次,加快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方式,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因为现在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结构调整的任务也比较突出。
另外,土地使用费价格问题还要进一步考虑,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价格体系,以维护农民利益,并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记者:资源环境性产品价格这一块,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有无改革的先后次序问题?
王永治:积极、稳妥、有序地分别推进,要有所区分。含义是,首先要积极,要稳妥,但同时要有序,分别情况来推进。
应该说矛盾突出的领域,现在有条件推进。比如燃油税改革,而下一步就可能是电和煤的价格改革问题。
记者:那具体说,电、煤价格应怎么理顺?
王永治:煤价升了,电价该调就得调。这里有环节问题。电厂往外销售的时候有政府调控的问题,煤价高了,发电成本增加了以后,是不是销售电价也可以适当调高。应该说调价应更灵活一点。
煤、电联动总的几个原则还是对的:煤涨价多少幅度,在多少时间内相应的电价应该调整;要求电厂不能完全转嫁价格,要自己消化一部分。而现在是煤价涨超过半年多,电价也不动。理由是考虑销售电价,影响企业成本。
但后续影响的处理,可以通过别的措施来完成。包括调一些税和适当的补贴等其他措施。道理不难理解,你对人家提要求,相应就应该给人家条件,提要求不给出路是不行的。
记者:资源环境产品价格改革进程比较慢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王永治:资源环境产品价格要动就会增加企业成本,价格就会上涨,CPI跟着上去,因此这一步要跨多大,需要考虑。
记者:目前CPI处于下降阶段,那是不是由此可以推出,今、明年是我们进行价格改革的好时机?
王永治:应该说是好时机,因为整体价格处于下行期。但还是要控制好节奏,不要一下子提高,要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后续影响,包括改革后对一些下游的产业怎么考虑,对于低收入群体有哪些影响,都要仔细分析。
这就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全面的安排和规划。不要光看当前,要对整个资源环境产品价格改革,作出一个比较全方位的考虑和规划,分阶段来做。
现在CPI往下走了,有利的时机到了,但还是要慎重考虑,这是不是可能给中小企业增加负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很重要是财政政策调节,有的财政要补贴,有的要靠税收调节,注意价、税、费和收入联动。
虽然改革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财政困难,但要权衡利弊。
记者:在公共品和准公共品领域的价格改革怎么推进?
王永治:公共品和准公共品价格改革主要是指医药、教育领域,特别是医药。公共品不存在多少问题,而是准公共品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制。现在大家比较关心的教育收费问题,包括房价问题,都跟民生的关系密切,而这些价格的构成上有问题。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价格问题。
树立大物价观念
物价不完全是价格问题,它首先是市场供求问题,还包括财政问题,财、税、费、工资收入四个方面。这两年又加了汇率问题,另外还要考虑工资成本的问题。
记者:你带领完成的课题报告里面提到,不仅要进一步破除就物价论物价的思维定式,树立大物价的观念,而且要认清商品服务价格与要素价格相互作用、影响的日趋紧密趋势,来加强和改善价格调控监管。怎么理解?
王永治:物价不完全是价格问题,它首先是市场供求问题,还包括财政问题,财、税、费、工资收入四个方面。这两年又加了汇率问题,另外还要考虑工资成本的问题。其它改革最后毕竟要反映到价格上来,所以这些问题也应该是渐进式地解决,要有统筹考虑,相互协调配合。如果这些方面的改革猛推,但价格又不能动,那可能吗?价格改革必须要推动。
换言之,必须注意,改革要配套。改革方向还是要坚持市场机制为主,这个不能动摇,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政府要有调控,而且在当前这种复杂情况下,政府怎么调控是一个很艰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