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古典诗歌中不同的美人标准

2009-02-26 08:18高灵英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美人标准

关键词:标准 汉英古典诗歌 美人

摘 要:汉语和英语古典诗歌中都有许多称赞美人的词句和篇章。因为汉英两种文化脉络和底蕴的不同,诗人赞誉美人的言辞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美人身体具体部位描写的不同以及对美人的整体形似的比拟不同。

美人,在中国汉语中又叫佳人、仙蛾、红颜、秀色、娉婷、蛾眉、丽人、粉黛或姝妙等。其英语是beauty或者beautiful woman。虽然汉语和英语诗歌中许多称赞丽人外表美的词句和篇章是相似的,但是汉英两种文化背景的不同,即社会传导的行为方式、艺术、信仰和习俗的不同,诗人赞誉美人的言辞也存在着形式和内容上的重大差别。汉语中赞羡美人的话语在英语中似是而非,而英语中一些家喻户晓的对佳人的美誉之词在汉语中也令人啼笑皆非。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佳人身体具体部位描写的不同;对美人的整体形似的比拟不同。

一、对佳人身体具体部位描写的不同

因为两种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的不同,诗人们用汉语和英语对于美人身体具体部位的比拟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汉语诗人虽然也用大自然中的“霜”、“雪”、“朝霞”、“远山”和“新月”等来描画美人身体各个部位,但是比拟较多的还是食物和石头,如用“肤如凝脂”、“颜如花红”、“颜如玉”、“香雪”描写美人肤色;用“螓首蛾眉”喻指美人的额头和眉毛之美;用“眼如漆”比喻佳人眼睛之明亮,用“秋波”描画美人的眼神;用“荷花”比喻美人之面颊;用“口如含朱丹”修饰美人之口;用“瓠犀”、“皓齿”比喻美人洁白的牙齿;用“蝤蛴”比拟美人的脖颈既白又长;用“柔荑”、“削葱根”、“玉腕”、“桑椹”、“藕”和“荷花”等来比喻美人的手腕、手指的美丽动人。这也许与中华民族的中医和美食以及盛产玉石和特别喜爱美玉有关。下面我们以诗经中《诗·卫风·硕人》描绘美女庄姜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蜞,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为先导,再附加汉语古诗中的其他例证来对佳人身体具体部位的描绘进行具体分析。

“肤如凝脂”中的“凝脂”是凝结的脂肪,脂肪是一种食用动物油,比喻庄姜皮肤白嫩。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一种最常见的比喻。又如唐·吴融《即席》“暖金轻铸骨,寒玉细凝肤”。中国古典诗人描写美人肤色的词汇还有“颜如花红”、“颜如玉”、“香雪”、“颜色如朝霞”等,如元·萨都剌《燕姬曲》的“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花红又名沙果,一种女性养颜的植物,可以泡水喝。汉《古诗十九首》中的“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宋·陆游的《夏白贮》中的“美人独立何所似,白玉芙蕖秋水中”。白玉:形容美人的肤色像汉白玉一样光滑洁净。宋·张先的[菩萨蛮]的“藕丝衫剪猩红窄,衫轻不碍琼肤白”。琼:美玉,琼肤指如美玉般的肌肤。宋·晁补之《[调笑]西子》的“天然玉貌铅红,自弄芙蓉日晚”。天然玉貌:像天然的玉石一样的容貌,洁白光滑。宋·赵长卿[南歌子』的“肌琼艳本五十,旨把铅华容易,污天真”。铅华:化妆的粉。天真:天然本色。宋·苏轼《[浣溪沙]有感》的“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朱:胭脂等化妆品。冰玉:比喻清润的皮肤。宋·晏殊的[浣溪沙]的“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露华:露珠,粉融:脂粉和汗水融和。香雪比喻女子肌肤的芳香洁白。

“螓首娥眉”中的“螓”似蝉而小,是蝉的一种。《诗经》在这里用“螓首”指的是头顶深且方,比喻庄姜的额头美,像蝉一样光洁饱满。“蛾”就是蚕蛾,“蛾眉”比喻庄姜眉毛婉曲细长。无论是蝉还是蚕蛾都是美味佳肴。又如唐·武元衡《春日偶作》的“美人歌白苎,万恨在蛾眉”。有时古代女子以描画的长眉为美,如南朝梁·费昶《咏照镜诗》“城中皆半额,非妾画眉长”。半额:形容画眉之广,宽至半额。南朝梁·萧纲《美人晨妆诗》的“散黛随眉广,燕脂逐脸生”。黛:青黑色颜料。美女用黛来描画出宽阔的眉毛。燕脂:同胭脂。胭脂传说是从商纣时兴起,当时妇女以红蓝花汁凝成胭脂,因红蓝花是燕国所生,所以叫“燕脂”,而用燕脂涂在脸上的妆就叫“桃花妆”。而古老的粉由米粉和铅粉两种。米粉是以米粒研碎之后加入香料做成的。铅粉是糊状的面脂。汉代以后,把铅粉吸干了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的形状,一直沿用至今。

“齿如瓠犀”中的“瓠犀”即瓠瓜籽,比喻庄姜的牙齿之美。瓜子更是美食中的一种。古诗文中还用“皓齿”来粉饰美人的牙齿,如唐·李白《古风》“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灼灼:鲜艳的样子。皓:洁白。皓齿就是洁白的牙齿。又如《辞楚·大招》的“朱唇皓齿”。

“领如蝤蜞”中的“领”是脖颈。“蝤蛴”是天牛的幼虫,身白色而柔长,比喻庄姜颈子既白又长。而天牛也是一种入宴的食物。

中国古代诗文中经常用“柔荑”、“削葱根”、“素手”、“玉腕”、“纤手”等来比喻美人的手的美丽动人。“手如柔荑”中的“柔荑”是初生的茅草,其根部洁白而富含水分,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食物。作者在这首诗中用茅草比喻庄姜的手指洁白水灵。古代诗人常用来比喻手指的诗文还有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削葱根:削尖的葱白;朱丹,一种红色宝石。诗人用“削葱根”来比喻手指的纤细白嫩,“含朱丹”比喻嘴唇的鲜艳。另外还有唐·李白《子夜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中的“素手”指的是洁白的手。美丽而贞节的秦氏好女罗敷把洁白的手放在碧绿的桑树枝上去采摘鲜红的桑椹,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美人图啊,难怪从南方来的男子“五马立踌躇”。宋·陈师道《[菩萨蛮]佳人》中的“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的“腕”指手臂和手掌相连的地方。“玉腕”比喻美人的手腕像美玉一样细腻洁白。荷花比喻美人面颊,藕意指美人的腕像藕一样丰腴洁白。玉腕托着香腮,就像富贵高雅的荷花开在葱郁的荷叶上。唐·顾非熊《采莲词》的“纤手折芙蕖,花洒罗衫湿”的纤手指女子细嫩的手。芙蕖:芙蓉,即荷花。这些诗歌中用来衬托美人手及手臂的桑椹、藕和荷花都是食物中的佳品。

英语诗人一般不常用食物和石头来比拟佳人之美,而是经常借用大自然的神韵,如星星、光、黑夜、云霞,四季、大海的波浪、花朵等来形容和装点美丽女子的容颜,这也许与西方神话传统中对天神美体的崇拜以及那里的人民在地旷人稀的生活中经常与星星、太阳和花朵的密切接触有关,也与那里辽阔的海域、温和的气候、美丽而富有变化的大自然有关。

诗人们在英语中经常用星星、光、黑夜和云霞来形容女子的飘逸和闪亮。A·C·斯文伯特的《奥莉芙》的“一双眼睛里黑夜令太阳失去光辉,满头青丝乌黑发亮,墨墨闪光,俊俏的五官,光闪闪的眉毛……她的美丽是天上的光影合璧。她比月儿明,比太阳亮。”塞·泰·柯勒律治的儿子哈特利·柯勒律治赞美自己所喜爱的姑娘:“她的眸子如此明亮像爱的深井,光的源泉一样。她目光羞怯而冷淡。”拜伦称赞穿着丧服的威尔默夫人:“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像夜晚,皎洁无云而且繁星满天。明与暗的最美妙的色泽,在她的仪容和秋波里呈现,仿佛是晨露映出的阳光,但比那光亮柔和而幽暗。”华兹华斯把自己对未婚妻马丽(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爱情都写在了自己的诗篇里:“她灰暗的头发像黄昏,她的眼睛是黄昏中美丽的星星;但她身上其余的一切却来自明媚的春光和欢乐的黎明。”R·W·爱默生的《给伊娃》中的伊娃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姑娘,她的明眸被点燃在高天之上。同时那火炬也把诗人的眼睛照亮”。坎贝尔在《致傍晚的星》里亲吻自己所爱的姑娘的“红色的面庞”,看到“她那丝一般的黑发,抚摸她美丽的额角,好像在冰雪的山坡”。

诗人们经常在英诗中用四季来歌唱自己的美女,并且四季中最常用的是春天和夏天,因为春天的绿色和清新象征少女的纯洁,夏天的火热象征女性的妩媚。兰姆的《海丝特》的“步履轻盈,每一举步都象征这异乎寻常的自尊与欢愉充溢于她的神采。她具有智慧和愉悦的眼睛,鹰儿似的热切的目光和苛求的心田”。莎士比亚在他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致爱人》中把爱人比作夏天,因为爱人比夏天更可爱也更温柔。

中英诗歌中经常用波浪来修饰美人,但是所修饰的部位不同。汉语中形容美人眼睛的最富有诗意的词是“秋波”,比喻美人的眼睛如秋天的波浪一样碎波荡漾,波光粼粼,眉目传情,撩人心扉。例如宋·晏几道[采桑子]的“一寸秋波,千斛明珠觉未多”。而英语中用波浪来修饰美人的声音和整体形象。例如,拜伦把美人描述为:“你甜蜜的声音有如音乐漂浮水上:仿佛那声音扣住了沉醉的海洋,使它暂停,波浪在静止、闪烁,和煦的风也像在做梦。”华兹华斯那可爱的苏格兰高原姑娘“长着一副天生丽人的模样,像一粒偶然撒在那儿的种子,远离尘嚣,带着少女的羞涩,额上显示着山里人的无拘无束,脸庞透露出一片欢欣;天性带来温柔的微笑,无疵可击,就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华兹华斯的《四月天里的早晨》中的美丽活泼的姑娘,额头光洁白皙,步履轻盈,欢快得像大海里的一个海浪。但·加·罗塞蒂叹服爱伦·坡的名诗《乌鸦》绝唱了世上男子的相似之苦,他用《天上的小姐》来唱出天上被恋爱的女子的眷恋之情。这位天上的小姐的眼睛“比那黄昏时分的静水潭还深”。

在英语中诗人们经常用花朵,如“水仙”、“百合”、和“紫罗兰”等来比拟自己所爱的美丽女子,因为“水仙”象征着高洁,“百合”则象征着百年和好,“紫罗兰”的香气宜人,给人以高贵之感。彭斯在滴翠的花丛中见到妻子《吉恩》,她温存又娉婷,迷人和温柔可爱。威廉·莫里斯的在《往日的爱情》中把公爵夫人的现在和过去的容貌进行了对比。以前她的脸比四月的原野还要鲜艳清新,而现在她是宛如夏天的百合凋谢后的残茎枯枝。拜伦在《热娜挽歌》里把热娜的美色比作鲜花,认为那开的最艳的花朵必然是最先凋零。他宁愿今日这朵花被突然摘去也不愿意看到热娜的美逐渐凋零,因为这样直到临终热娜都是那么鲜艳,“热娜熄灭了,而不是枯凋;热娜仿佛天上掠过的星星,在沉落的时候最为光明。”威廉·巴恩斯在《布莱克默姑娘》中赞美其主人公“优美的步子,动人的脸蛋上的笑颜,轻盈的步伐,纤细的腰肢,美的花朵,此刻还是含苞待放”。约翰·盖伊在《黑眼睛的苏珊》写道:“眼睛也是像宝石一样闪光,她的玉手也似百合花般纤纤,她的呼吸像非洲吹来的香风,她的皮肤似象牙般白皙。”

不过,“玫瑰”象征着火热的爱情和生命力,是英语诗人们的最爱。彭斯赞美自己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放”。丁尼生在《莫德》一诗中描述了主人公莫德对主人女儿的爱情:“你那珍珠般的足迹镶嵌在如你碧绿眼睛一般的紫罗兰里,玫瑰为你彻夜不寐。”托马斯·洛吉的罗莎琳达“双唇鲜嫩,有如玫瑰初放。就开在那行行百合的近旁,在这片天地里,她包蕴芳香,诱使神灵也心花怒放。”在亨利·康斯坦布尔的《黛菲妮娅》一诗中,诗人是这样形容黛菲妮娅的:“黛菲妮娅像朵水仙花,如骄阳般洁白,似百合般光华。黛菲妮娅像盛开的玫瑰,您的馨香凝聚了所有的芳华。”

英语中诗人们几乎可以用玫瑰装点美人的整个身体,即可以有“玫瑰般的嘴唇”,“玫瑰色的微笑”、“玫瑰般的坦胸”和“玫瑰色的头颅”等。塞缪尔·罗杰斯的《睡美人》“玫瑰般的嘴唇似乎还在发出美妙的叹息”。彭斯赞美他赞美《高原上的马丽》“玫瑰般的嘴唇”。布朗宁的《波菲里亚德情人》长着滑腻莹洁的肩膀,金黄的头发,湛蓝的眼睛。在诗人的热吻之下,她的双颊如红潮焕发,诗人趁机托住了她的微笑的“玫瑰色的小小的头颅”。托马斯·格雷的《春日颂情》歌颂天气和季节女神有着“玫瑰般的坦胸”。

汉语和英语对于美人的描写虽然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中国现在也学习西方,在情人节送玫瑰,但是我们不把爱人比作“像太阳般洁白”。虽然托马斯·洛吉的罗莎琳达的“眼睛像蓝宝石嵌在雪地上”和“双颊像深红色的盖布”在汉语中行得通,但是“脖颈形似庄严的塔楼”在汉语中是啼笑皆非的事情。我们也说美人的胸膛是快乐的中央,但是很少有人把它比作苍穹太阳。而汉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蜞,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对西方人来说会如同天方夜谭一般。

二、对于美人整体形似描写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对于美人整体形似的描写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底蕴的不同所造成的。古代甚至近代中国主要以儒家礼制为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儒家礼制认为,妇女干政会搅乱男性贵族家国一体的秩序,女子的行为必须符合父权——夫权家庭的需要,强调在代表“阳”的男性主导下的“阴”的配合与服从,更重视男女之间的协作与家族人际关系的和谐。

古代甚至近代中国人用“牝鸡司晨”来形容女子不可当家作主,否则就会招致灾祸;“红颜祸水”这个成语来形容漂亮女子的美可以使国王昏庸,甚至导致这个国家或者朝代的灭亡;“红颜薄命”是指漂亮女子的终身遭际令人悲叹。如清·袁枚的《张丽华》“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的诗句就集中描写了“红颜祸水”和“红颜薄命”的故事。结绮楼:楼名,南朝陈后主为宠妃张丽华建。青溪:在南京东部,隋军杀张丽华处。褒姒:周幽王的宠妃。妲己:商纣王的宠妃。周幽王的褒姒的“千金一笑”毁掉了西周,而商纣王的妲己在历史上也被算作使国君不理朝政整天作乐的一个诱因。又如唐·鱼玄机《浣纱庙》的“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倒戈:反戈自相攻杀。诸暨:地名,西施的故乡。苎萝:指苎萝山,在诸暨,是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郑旦的出生地。唐明皇的杨贵妃也被许多人当作“红颜祸水”的另外一个例证。

儒家礼教的“四德”是对女子的“德”、“言”、“容”、“功”四种必备修养的界定。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的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重质朴去修饰。《礼记》共20卷49篇,其中《内则》记载了家庭规制。郑玄认为“婉娩”,即温顺柔和是“容”的最高境界。汉代班昭的《女戒》指出“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唐代宫廷女师宋若昭的《女论语》对行为仪态有“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的禁戒。明成祖徐后的《女训》“女德”中有“性格柔顺,举止安详;持身端正,梳妆典雅;低声下气,谨言寡笑”。明末儒学者王相将班昭的《女戒》、宋若昭的《女论语》,明成祖徐后的《女训》和自己的母亲刘氏的《女范捷录》合刻为《闺阁四书集注》,简称为“女四书”。“女四书”对中国古典美女形象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规定:动若凤竹,静若幽兰,沉鱼落雁,国色天香,姿态凝重,神情高雅,娴静和端庄。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科书中,“妇德”的标准更加具体繁细,规定“妇容,贵端庄敬一,婉娩因时”。

虽然在中国的诗词中还有许多称赞像花木兰和穆桂英式的巾帼女子骑马英姿飒爽的镜头,如宋·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佳人自鞍玉花骢,翩如惊燕踏飞龙”;有南朝梁·萧绛《乌栖曲》中“浓黛轻红点花色,还欲令人不相识”的青楼艳女,如南朝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和明末的柳如是等红楼才女的卓越丰姿;有“千娇百媚”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但是中国文化中,贤淑、智慧、忍让、吃苦耐劳和控制情和性的欲望的忠贞女子才算是美丽的好女子。汉语诗词中有皇室后宫的绝代之风,如清·吴雯《明妃》的“不把黄金买画工,进身羞与自媒问,始知绝代佳人意,即有千秋国士风”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才貌双全、刚直不阿的丰碑;有大家闺秀之风,如南朝梁·庾肩吾《南苑看人还诗》的“细腰宜窄衣,长钗巧挟鬟”,唐·李群玉《赠回雪》“腰支(肢)一把玉,只恐风吹折”的林黛玉形象,“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是中国传统大家闺秀的楷模的薛宝钗形象;有小家碧玉之美,如唐·鱼玄机《光威裒姊妹三人……因次其韵》的“文姬有貌终堪比,西子无言我更惭”中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貂蝉之流;也有仕女之风,如汉代的卓文君、蔡文姬和班昭等。

英语和汉语描写美人有本质的不同,英语留有深厚的西方文化底蕴渗透的痕迹,特别是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较深。而古希腊宗教神人化倾向较严重。早期希腊宗教中的神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神化的人。他们既具有人的体魄也具有人的需求和人的弱点,彼此频繁地争吵、打斗、偷情和嫉妒,自由地混杂在凡人之中,有的还与人间的女子生儿育女。在西方文化中,神始终是中心,神的意志决定人的命运。神和人类唯一的不同在于神可以长生不老。如托马斯·洛吉的罗莎琳达“那双明眸犹如宝石湛蓝,嵌在雪地之上,眨巴着眼睛,与天空辉映闪光;它们光芒四射,众神也汗颜、恐慌,当我春心萌动,不免战栗摇晃……她双颊红晕,犹如绚丽的云霞,映得曙光女神也娇艳非常”。

英语中除了有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天神的影响,还有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影响。美女们因为受基督教《圣经》的影响,其美丽的容颜被笼罩在圣洁的光环之下。埃德蒙·斯宾塞的《仙后》实际上是赞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绝唱。亚历山大·史密斯的《巴巴拉》的主人公是故事的叙述者的最爱。一股谦逊而圣洁的光闪耀在她奇幻而美丽的脸上,天使般的双眼,苍白的脸,恳切的赐人神恩的眼。济慈的《美丽的无情女郎》中“草地上的女郎美丽无比——犹如仙女一样。她的头发细长,她的脚步轻盈,她的两只眼睛里闪着炽热的光芒,呻吟甜蜜芳香”。

汉语中除了偶尔用“嫦娥”这个神话和借用希腊罗马神话“特洛伊”中的海伦形象外,我们一般不用神话故事来修饰美女,这是中西方文化脉络的不同所造成的。即使曹植的《洛神赋》的“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词未吐,气若幽兰”,唐·白居易《邻女》的“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等诗句实际上也是诗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歌颂人间的女子。不像西方神话中的神一样有七情六欲,中国的神话故事中的神是遥不可及和无所不能的。他们是正人君子,人类的楷模。我们中国的武侠小说中的英雄更是不近女色。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英诗歌中对于美人的描写无论是从对佳人身体具体部位描写还是从对美人的整体形似的比拟来看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英语留有深厚的西方文化底蕴渗透的痕迹,特别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影响。汉语诗歌对美人的描写是从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中升华出来的。古代甚至近代中国主要以儒家礼制为社会行为的道德规范。中国神话中的三皇五帝的正义以及中国的《四书》、《五经》都对中国诗歌中的佳人形象产生了重大影响。“女四书”更是对中国古典美女形象做出了深入详细的规定。中国注重现实人生,宗教色彩较淡薄,有着浓重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尊入世的出世哲学思想。所以如果我们对两种文化进行仔细的对比,就会发现它们对美人比拟的言辞也是大相径庭。而其中最大的差异是两种语言在文化风俗上对于一个佳人的最高标准的不同:英语对于一个美丽女子的最高标准曾经是一个女子的身价相当于2000头绵羊。在汉语中形容一个女子的美丽容貌的绝唱却是汉·李延年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责任编辑:原 琳)

作者简介:高灵英(1965-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方向:英国小说。

参考文献:

[1] 靳勇等注译.诗经[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钟铭钧等编.古典诗词百科描写辞典[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4] 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上疆村民原编,谷学彝评注.宋词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04.

[6] 佘惠敏.仕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7] 弗·特·帕尔格雷夫原编,罗义蕴等译.英诗金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8] 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 司马彪.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

[10] 杜芳琴.三从四德与七出之条[J].香港:香港中国文化研究会,2002.

[11] 曹雪芹.红楼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8.

[12] 徐新.西方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3] 王锦贵.中国文化史简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美人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冻龄美人
神秘的美人鱼
永远幸福
蜕变
人必其自爱
党员标准是什么?
女汉子的新标准
创意花裙,美!
争色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