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标
收缩市场战线、缩短产品线、减少广告促销投入、简化渠道……面对由美国金融风暴引起的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许多企业信心缺失,消极应对,采取“紧缩”措施,准备利用“寒冬休眠法”渡过难关。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危”中寻“机”,抓住这次全球经济调整的佳机,招揽人才、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攒足了发展的后劲。
思路决定出路。对于全球金融风暴冲击下不景气的发展现状,是坐以待毙,还是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趁机做大做强,成为众多企业要做的选择。危机固然可怕,可是,能够对形势作出清醒判断的人,仍然可以发现,危机之下藏着发展的良机。利用别人不能看到或者看到不愿意把握的难得机遇,瞄准时机突围,也许是后来者居上的最佳选择。
“东方不亮西方亮”
这场由美国金融风暴引起的、波及全球实体经济的危机,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购买力下降,以及导致的市场萎缩。特别是产品以外销为主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尽快开辟出新市场,摆脱由市场萎缩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企业战胜经济危机的根本所在。
沧州市新世纪对外贸易公司在沧州外贸行业是一家经营不错的企业,年出口额在该市数度领先。在以往每年的广交会上都有一些订单,可是在去年10月的广交会上,企业老总张学起竟然一单未签,空手而归。由于欧美地区的市场需求大幅萎缩,这让对欧美的出口占比超过六成以上的新世纪,业务量受到极大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蔓延和深化,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新世纪公司有贸易往来的客户中,优质客户的数量在逐步减少。面对每况愈下的现实,新世纪对外贸易公司选择了迎难而上,开拓新市场。如今的张学起,开始盯上了非洲、南美、中东等地市场。在一些同行因市场不振而“猫”在家里的时候,新世纪公司却四下出击,忙着考察市场、参展,寻觅商机。目前,该公司与约旦方面的业务合作就在不断扩展中。
市场的不断萎缩,对于寻求进一步发展的企业来说,的确是个障碍。可有障碍并不代表就无法越过,不代表完全是件坏事。对于一个一心向前、善于开拓的企业来说,只要充满发展的信心,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不难看出,危机中蕴含着生机。“东方不亮西方亮”,欧美没有市场不等于亚非没有市场,国外没有市场不等于国内没有市场。只要善于发现,这个时候不仅可以抢占到别人没有发现的市场,而且可以做到低成本消耗。据预测:在经济环境良好、行业前景上升的时期,企业可能需要投入10%的营业额才能占领预期的市场份额,可是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时期,竞争对手收缩了市场投入,企业只需相对较少的市场投入,就能拿下想要的市场份额。
这场巨大的金融危机,带给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比较大,其市场萎缩较为明显。可是非洲、南美等地,市场的影响却相对较小。如果企业能够在这个时候,看准时机,快速出手,抢占和开辟这部分市场,也许是最好的时机。
阳光希望布隆迪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光表示,就是因为他开辟了东非市场,才减小了危机对自己公司的冲击。杨光的国内公司2007年出口到美国的醒脑氧有135万罐,出口俄罗斯的达75万罐,而2008年的出口离自己的设想差得很远。杨光说,正因为公司在布隆迪的投资,才使现在的日子不至于太难过。他建议中国的企业可以到非洲去发展,开辟那里的市场,以渡过当前的难关。
“该出手时就出手”
金融危机是场灾难,可是,从一定程度上讲,危机也是利好,特别是对于等待转型或者是变革的企业来说,是个“催化剂”,它可以加速企业的转型变革速度。
作为全球知名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广东东莞近10年来,每年正常或非正常倒闭的企业大约800家,占当地企业总数的4%左右。金融危机作为“催化剂”,确实加快了东莞企业倒闭的进程,同时也加快了新企业诞生、新项目上马、新产品问世的进程。事实也是如此。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表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速倒闭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规模小、档次低、竞争力弱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倒闭没有对产业的整体造成大的影响,东莞产业总体上未伤筋动骨。”据东莞工商部门统计,在大量企业倒闭的同时,2008年1—10月,东莞新注册企业14889户,还有不少企业增资扩产。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以外贸销售为主、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冲击。鞋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產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大。然而,也有一些鞋子生产企业,在危机中快速开发出新产品,成功找到了商机。珠海千致鞋业就看中“悟空”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把鞋子嫁接到《西游记》人物“孙悟空”形象上,为童鞋注入了形象活泼、俏皮可爱、值得玩赏的审美和消费心理元素。这层文化包装,使该品牌鞋获得巨大成功,近一段时间,该企业赢取了40多个“悟空”品牌鞋子的卖单。
“该出手时就出手”,早一天就可能为企业的发展争取一份主动。面对当前的危机,许多企业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迅速调整产品,在赢得市场和客户满意的同时,赢得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义乌嘉美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纪明就认为,应对外贸趋冷的压力,干等不是办法。为了准确地把握行业动向,他主动浏览网络信息,并走访了广交会、华交会等多个大型经贸展会。他从2008年的华交会上了解到,中东地区的客户对围巾要求仍停留在简单实用上,而欧美客户普遍希望围巾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观赏性。此外,他还了解到,轻薄型围巾2008年较受欢迎。积累了一定的市场信息后,范纪明一方面加快了输往欧美市场产品的更新速度,另一方面减少了输往中东市场产品的投入和研发。与此同时,为了生产轻薄型围巾,他还对厂里的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淘汰了上世纪80年代的老式织布机,代之以新式剑杆织机。此外,他还到江苏、绍兴等地采购不少新式商品,以满足客户日渐增强的多样化需求。快速调整产品质量和结构后,让范纪明不仅维护了客户资源,也保证了利润空间。
当前,随着中国东部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都在不断的增加,随之而来的,产业升级在不断加快。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等产业,逐渐在被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的产业所取代。对于东部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占用土地多的企业来说,因成本增加需要转移的产业,一时间下不了狠心转移。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正可以迫使这些企业转移,一方面可以为东部沿海以后的发展留足空间,另外一个方面可以推动企业本身发展,从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一举多赢的目的。因此,对于需要转型的企业,利用这次危机带来的机遇,快速转移生产基地,也许是挽救企业的明智之举。
趁机“招兵买马”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随着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企业的人才竞争愈发激烈,“挖人”、“跳槽”的现象频频发生,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人才的流动性更大。许多企业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不得不放弃一些人才。人才也会因为待遇调整等问题,选择更合适自己发展的企业。因此,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发展受阻,实质上也是人才的一次洗牌,有战略性发展的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招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以美国为例,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其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一些企业为此不得不进行大批裁员。这样的裁员,对于企业人才和企业本身来说,都是一件痛苦、不想为但又不得不为之的事情。而中国相关企业的现状是,长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特别是一些急需的高级人才。这样一来,此次受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美国企业的裁员,就为中国招聘高级人才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事实也是如此,在美国裁员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地就迅速行动起来,组织人员到美国招聘人才。2008年12月16日,24位上海金融业高管从伦敦、芝加哥、纽约捧回了300多斤简历。此番海外“淘金”声势浩大,共涉及了28家招聘单位,开出岗位达170多个。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流动,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就业困难的时候,人才对自己的工资待遇要求会随之降低。这对于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没有足够资金招聘到合适人才的中小企业来说,正是挖掘、吸引人才的好时机,可以解决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
企业招聘急需人才是个好机会,储备人才更是个难得的机遇。易贸资讯(上海)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金光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虽然如今经济不景气,但公司今年仍准备招聘60多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中国区人力资源副总裁姚剑波则表示,“一些热门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以往很难招到。现在正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进行人才储备。”姚剑波说,大学毕业的新人,需要几个月的适应期,才能初步适应工作岗位,而一个人才的成熟,则至少需要2—3年时间。
得人才者得天下。汉朝末年,群雄争霸,各路英雄纷纷登场献艺,而最终建立霸业者,却只有曹操、孙权、刘备。究其原因,则是这三个人都会在乱世中,挖掘、使用人才。如今,企业如果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时候,多挖掘、储备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必定为下一轮竞争奠定基础,夺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