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从戎
也许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听觉正常,所以听别人说话不存在障碍。但这是错误的想法。一般人说话速度约为130字/分,要想完全听明白别人的话,需要集中注意力,同时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因此,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并加以理解,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稍不留神就会漏掉一些信息。
即使我们非常注意倾听,也无法完全避免误解。因为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习惯与喜好都可能不同,那么对同一词语的理解就有可能存在差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会妨碍我们聆听别人说话,例如对说话者的偏见、喜欢打断别人说话的不良习惯等。所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聆听别人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活动,它首先需要我们对说话者怀有敬意并由衷地关心……我们在聆听别人说话时不仅需要用耳朵,还需要用眼神、思想乃至想象。”
专注地倾听患者说话,对于有效的医患沟通非常重要。那么,具体的倾听技巧有哪些呢?
保持安静
在听患者说话时尽量保持安静,这样有助于听说双方集中注意力。同时,这也是对患者的尊重,表明你愿意给他说话的机会。医生不仅应当在动作、声音方面保持安静,还要注意保持内心的安静。即使对患者的话不完全同意或不耐烦,也不要急于与患者争辩或是解释,而是应当仍然保持安静的心态,听患者把话说完。
用目光、言语帮助倾听
医生不仅可以用耳朵来听,也可以用眼、用口来听。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倾听患者说话时,适宜用温柔、关切的目光看着对方,让患者感到你在关注他、注意听他说话。
用口倾听的技巧通常被称为回应性倾听。其原理是把医生当作一面镜子,不论听到患者说什么,都给予患者相应的反射。对于听明白的地方,你可以简单地以“嗯”或“哦”作为回应;对于患者所说的重要部分,则可以简单地重复他的原话作为回应,或改以新的表达方式进行回应。例如,患者说“我感到我的腹部非常疼痛”,你可以回应“你的腹部非常疼痛”或“你是说你腹痛非常厉害吗?”
一般而言,患者最需要得到回应的话语成分包括情绪感受、愿望与目的,以及情绪性判断。例如,患者提到一种感受或体验,你可以给予同情性的回应,如“你是说你非常难受,是吗?”这种回应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冗余的话,但却正是患者所需要的回应,可以让他感到你的关心和理解。这样就达到心理学上的“共情”,有利于医患沟通。更重要的是,这能够帮助患者更深刻地理解并表达其内心感受。道理很简单,人们对于复杂的内心感受往往并不十分清楚,需要逐渐发掘、整理。同情性的回应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互动环境,从而能使其更有效地进行这种探索。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医患对话片段:
医生:今天早上感觉如何?
患者:不怎么样。一种不太能说清楚的感觉,有点儿难受……
医生:有点儿难受啊?那你觉得是哪个部位比较不舒服呢?
患者:我觉得可能还是胃部的问题,似乎有些疼……
医生:我们等会儿可以对你的胃部进行仔细检查。
患者:这正是我担心的地方。我确实希望你能好好检查一下我的胃。
上面这个片断演示了医患双方一起探索患者感受的过程。患者经常由于身体不适以及在医生面前感到紧张而表述不清,来自医生的这种帮助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在患者表述不清时不要不耐烦,而应该想办法帮助和鼓励患者表述。
避免就某问题或事实直接争论
如果医生对患者所说的某个问题或事实有不同看法,最好不要直接对患者进行诘问,如“你能证明给我看吗?”或“这不可能!”等。这样的说法带有很强的攻击性,易使患者感到你不仅对这个问题或事实有看法,而且对他本人都有意见,而造成不愉快,堵住了沟通渠道。你可以以征询的口气与患者就某一点进行友好的探讨,例如可以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我非常愿意和你就这一问题交换看法。”这样,首先征得了对方的允许,会让对方比较容易接受,对方一般也会礼貌地给予回报,愿意听你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之,倾听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沟通的艺术,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能以安静、开放的心态倾听别人诉说,实际是一种豁达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