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美季
老年人的药效变化特点
所谓“药效学”,实际上就是药物对人的作用。药物对老年患者的作用强或弱,不良反应多或少,还与药效反应变化有关。如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常使老年人有睡眠障碍(睡眠变少、不规则、易醒),对于巴比妥类或安定类药物,虽谨慎地采用老年人剂量,仍可能出现运动失调、眩晕或意识模糊等不良反应,如硝西泮(硝基安定)引起尿失禁的不良反应仅见于老年人。
老年人的药物效应特点如下:
反应减弱如抗感染药物对老年人疗效较差,较易引起耐药菌株出现,感染引起的死亡随衰老而增加。老年人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但对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敏感性却降低。老年人中卢肾上腺素能受体数目减少,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随年龄增加而降低。70岁老年人的心率对异丙肾上腺素的反应比20岁的年轻人小4倍。老年人的胆碱能受体的反应性也降低,阿托品在老年人中加速心率的反应减弱。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呼吸常较浅,吸入性用药效果常不理想。
反应增强如阿片类药物对老年人的中枢抑制作用增强;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功能变化,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氯丙嗪等吩噻嗪类药、抗组胺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致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对血管扩张药的反应加大,尤其在降压药治疗中,a受体阻滞剂和强效利尿药易致低血压甚至发生危险。在体温和体位调节系统方面也有变化,易发生低温或体温不稳,在使用与体温或体位调节有关的药物时,尤易发生问题。老年人对肾上腺素、胰岛素、麻黄碱、阿托品、颠茄、糖皮质激素、甲磺丁脲(甲糖宁)、地西泮(安定)、三唑仑、替吗西泮、肝素或华法令、地尔硫、依那普利、维拉帕米等比较敏感,使用时应酌情减量。同时,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更为敏感,药物耐受性较差,诊断和治疗更加复杂。
个体差异性较大研究发现,老年人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增大。如不注意用药个体化问题,不良反应的发生必然增加,或者达不到治疗目标。老年人用药剂量常无统一标准,有的老年患者每晚需服3~4片安眠药才能入睡,曾有一老年患者因误服3片安定(每片25 mg)竟熟睡48小时,以“昏迷待观察”入院。病因、病种、病情、年龄、遗传因素、体质状况和精神状况等都可造成个体差异。选用药物时应注意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尤其是考虑老年人的个体特点至关重要。例如,对于老年人哮喘,其治疗必须区别于青少年,更应强调其个体差异,细察诱因,合理用药。
老年疾病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药物治疗是人类防治疾病的一种重要武器。它与人体相互作用,导致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药物可抑制或杀灭病原体,而病原体也可产生耐药性;药物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又有损害人体的作用。因此,药物、致病因素及机体之间构成了复杂的关系,重要的药物一疾病的相互作用见表1。
药物-疾病相互作用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但特别严重的是老年人。这是由于老年人疾病较多,难以精细区分是来自药物不良反应还是来自疾病。
多种药物治疗反映了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疾病,药物不良相互作用危险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疾病较重和服药较多。从表1可以看出,如果患者药物使用不当,可使疾病恶化。医师对于患者病情的恶化,往往先考虑到疾病本身变化,容易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这些都增加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甚至导致误诊和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