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

2009-02-24 09:17刘立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分配律大胆乘法

刘立霞

小学数学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无限的空间。教师要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努力发现新知识,把掌握的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挥,发明创造,使学生投身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为适应时代要求,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1)提出生活中具体实例,典故问题引出课本中的新知识;2)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教材中相关的内容;3)利用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4)让学生课前预习,找出疑点,激发学生求知欲;5)向学生提供典型例题的独特解法或让学生解答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起创新欲望;6)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电教化手段的实施,运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等让学生在直观、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根据不同教材,精心设计,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才能激活和加速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外在兴趣引入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进入抽象思维,在思维过程中不断有所发明创造。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的主角。在数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保持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教学近似数时,让学生讲述在实际生活中购买物品付款的事例。有位学生提到她和妈妈买香蕉的问题。水果店报价是10元钱可以买3千克。她们称了一串共重4千克。让学生分组进行研究讨论4千克香蕉怎样付款比较合理。学生便进入积极的思考过程中,在小组里发表各自的意见,说法不一。一位学生经过计算得出4千克香蕉应付13.333……元,实际上只能付13元3角,百分位上的3无币可付,运用“四舍五入”法舍去合理。全班学生经过比较后一致认可这位学生的创新见解,并懂得日常生活中人民币结算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学生在进一步学习教材中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时非常积极主动,从中获得新知识,得到新发现。

延伸教材,启发学生创新发展

创新思维是以已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不同事物的特点为依据,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抓住共同点,区别不同处,综合运用自由驰骋,向纵深扩展,形成新的结论,运用新的规律解答新的问题。教学乘法分配律后,学生从学习中懂得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变为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课后思考题出示23×(20-2)和23×20-23×2两式大小的比较题目。学生通过计算后得出结果相同。启发诱导学生把这一题同乘法分配律进行比较,抓住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大胆地创新思考,总结出一个新的乘法定律:两个数相减的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同一个数相乘的积相减。这样使教材中的内容得到延伸,学生创造性发现新规律,并能创造性地应用这一运算定律对两个数的差乘一个数进行简便计算。学生不仅对乘法分配律加深理解,又使学生在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上得到推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自我创造力

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不回避,知难而进,用心研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解答题目“一个两位数减去3的差再与这两位数相乘,积是2 754。这个两位数是多少?”本题常规解法需要用初中一元二次方程解,而对小学生常规解法是行不通的。笔者鼓励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思考。有位学生不懈努力,运用超常思维方法,多次地反复尝试终于用独特的方法解答出来。他大胆设想,首先尝试用50×50=2 500。结果小于2 754,又改用50×53=2 650结果仍小于2 754,再用51×54试乘,结果正好是2 754。这样学生在多次的反复探索中大胆发挥、大胆创造,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平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笔者不急于给予解答,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让学生在更多的机会中产生独自的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创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巨鹿县西辛庄希望小学)

猜你喜欢
分配律大胆乘法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把加法变成乘法
我家的大胆蜗牛
大胆玩创意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