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光
当人们开始像消费语音通信一样消费互联网服务,当人们像随时随地拿起电话就打一样应用互联网,计算终端该是什么样子?
在互联网应用爆炸式增长的今天,传统PC(包括桌面PC与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之间巨大的鸿沟开始显现。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影响全球,传统PC的增长遭遇阻碍,而上网本这一未经十月怀胎、仔细呵护便横空出世的产品,在这一历史时期却快速增长,创造了一个流行话题。
上网本出乎意料的火爆也掀起无数热议。有人认为,上网本是危机中的新蓝海,也有人认为上网本是PC利润的杀手;PC大佬们一边加速布局自己的产品线,一边却又犹豫着不肯承认自己的产品就是上网本;芯片厂商一边推广上网本处理器,一边又在研制与普通笔记本电脑性能相差无几的新平台,希望取而代之;从未涉足PC的厂商涌入上网本市场,与山寨产品抢食……
上网本是否代表了PC产业在发展方向、生产方式乃至利润分配等方面变化的趋势?它将给PC产业带来怎样的新生?
山寨蜂起
3月8日,中国首届上网本暨山寨本产业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深圳开幕,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品牌蜂拥而至,给上网本抹上了一丝山寨颜色。
论坛上出席的上网本厂商有几类:一类是之前有自己的品牌,但不是PC厂商的,如显示器厂商优派、板卡厂商顶星等;一类是新创立的品牌,如原联想集团全球副总裁张晖任总经理的腾创科技等;还有一类,就是联想、戴尔、海尔等老牌PC厂商。除了这些上网本厂商之外,还有英特尔、AMD和NVIDIA三大芯片巨头,以及百脑汇、赛博数码等连锁卖场。从火热的会场气氛来看,上网本这一产品无疑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是一块充满了诱惑的大蛋糕。宏图三胞副总裁顾晓明在会上透露:“上网本将是2009年的黑天鹅,宏图三胞已决定今年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点铺货30万台。”
在此之前,众多致力于山寨制造的商家已经在许多一线厂商还没进军这一领域的情况下,狠狠地捞了一笔。它们也因此成为众多品牌厂商的对手。有论坛嘉宾介绍说,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0个山寨本方案提供商。这一数字的确让人咋舌。
然而,顶星科技总裁武小波却在会上算了另外一笔账:预估中国市场的上网本年销售量在250万台左右,最高不超过350万台,销售额在50亿元到70亿元之间,而利润却少得可怜。已经打了多年价格战的IT领域,如果今年众多商家都进军上网本领域,那么又一场价格战将不可避免,最后的利润也许连5%都达不到。这样一算,如果以50亿元来计算,利润也只有2.5亿元左右。若按大家估计的,今年将有超过500家企业进入这一领域,那么在明年就可能会剩下50家,后年就剩下10家甚至5家,大量企业会成为牺牲者。
利润杀手?
2月23日,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让上网本背上了“拖累PC产业复苏”的恶名。该报告预计,2009年全球PC市场营收将减少24%,整体行业需求减少11%,平均价格则下滑15%。而到2010年,全球IT行业营收将继续下降3%,产品平均价格仍会有5%左右的下滑。
整体行业价格下滑,以“低价格”而著称的上网本当然难辞其咎。惠普2月公布的季度报告表明,尽管该公司PC市场份额增加,但上季度销售额却同比下降19%。面对越来越多倾向购买低价位PC的消费者,惠普所能采取的举措很少。尽管英特尔CEO欧德宁力挺上网本,但2008年第四季度同比下滑90%的利润,也让英特尔不得不承认低价处理器的出货量增加是利润下降的原因之一。高盛和摩根大通也预计上网本在2009年的销量可能翻番,但PC整体市场规模将会萎缩14%。
上网本是PC市场萎缩的罪魁吗?很难想像,在需求低迷之中热卖上千万部的这样一款产品,能被冠上这样的罪名。
实际上,低价并不是一个产品类别固有的属性。华硕EeePC S101和索尼VAIO P已经说明,上网本并不一定是低价的产品。这正如同样是手机,价格可以从几百元到上千元,甚至几十万元;同样是32英寸液晶电视,高端和低端产品价格可能相差一倍;同样是牙膏,两元的中华和20元的云南白药一样热卖。
小尺寸和便携性被视为上网本的卖点之一,也是英特尔定义的上网本的重要特性。但是,小尺寸并不是上网本成功的关键。实际上,2004年,索尼就推出过10.4英寸、重量仅为825克的笔记本电脑X505。同时,索尼当时还拥有8.9英寸的超便携笔记本电脑C1系列。但是,当时这类产品是极为高端的系列,价格超过1.5万元。
上网本得到热卖更主要的原因是它戳穿了唯性能论的气泡。采用赛扬900这一过时的处理器以获取低价的上网本之于普通笔记本电脑,就像卖场里面200元的手机之于Nokia 8800一样,虽然性能很差,但是功能够用,而且便宜。传统PC产业在经济危机中的下滑实际上要归咎于一味追逐性能的习惯。
事实上,一开始认为低性能的上网本更适合成为第二台电脑的普遍观点已经悄然改变。欧德宁2月发表言论称“上网本不仅对新兴市场首次购买PC的用户有吸引力,对成熟市场不希望购买第二台高端笔记本的用户也有吸引力”时,已经把“新兴市场首次购买电脑的用户”放在了前面。
PC产业十字架
虽然现在PC早已不再是个人在特定场合才会使用的产品,但是,从设计到使用习惯、操作方式上,人们还是更加适应传统PC。但是,传统PC并不是移动应用的最好方案。即使是笔记本电脑,也只是为方便携带而设计,并非是一款让人随时随地使用的产品。但是,人们的应用需求已经开始变化,随时随地使用PC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需求。智能手机的热卖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然而,智能手机在应用体验等方面完全无法和传统PC相比,它们之间留下的是一条亟待填补的巨大鸿沟。
另一方面,PC的发展一直是循着性能的不断增强而前进,不断升级和更新换代的硬件使得PC始终无法像消费品一样停下脚步,以降低成本为最终诉求。我们可以购买一部不到200元、不具备任何多余功能的手机来接打电话,但我们在购买PC时,却必须跟随性能提升的脚步。买了一部性能很强的PC,却只是为了上联众游戏的网站上打牌,这已经成了一些论坛上时常出现的冷幽默。
在问题没有出现时,不理会也许是一个解决方案,但决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当别人解决掉这一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落后了。上网本就是在这种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并非完美却能填补鸿沟的产品,而上网本的快速增长,却让传统PC厂商乱了阵脚。因为上网本的出现开始让很多规则开始改变,而传统PC厂商此时不得不被动地调整自己的脚步来适应新的规则。
跨越鸿沟
英特尔早就注意到了人们对便携设备的追求,不懈地做出各种尝试。2005年,英特尔提出了UMPC的概念,试图给用户一个能随时随地应用的新型便携PC。2006年,三星Q1等UMPC产品登台亮相。同年,威盛也提出了UMD的概念,并开始推广这一类似UMPC的产品。然而,过高的价格、与PC相差甚远的应用体验使它们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同。
2007年英特尔抛出MID的概念,将手持设备定义在“随时随地上网”上,并摒弃了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为桌面应用所设计的软件,试图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重新定义超便携设备。
然而,MID与传统PC的鸿沟依然过大,缺少过渡过程使用户很难在它们之间快速转移。同时,MID依然面临着定价过高的问题——须知,随时随地上网还不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不值得人们砸锅卖铁去追随。
就在英特尔精心孕育的UMPC和MID并未实现成长的时刻,华硕EeePC在此时横空出世,在意外中造就了一个新的产品类别——NetBook(上网本)
EeePC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便携设备。它的缺点在于,它和传统笔记本电脑过于相像,人们无法在没有桌面放置的情况下自如地使用它。它的优点同样在于,它和传统笔记本电脑过于相像,人们可以很容易地从传统PC的屏幕上将视线转移到它的屏幕上。
早就关注便携市场的英特尔第一时间关注到了EeePC的热卖。2008年的IDF上,英特尔正式提出了NetBook的概念。英特尔的巨大影响力改变了之前人们称EeePC为小笔记本、称小笔记本为EeePC的状况,NetBook这一名称开始叫开。
但是,到现在,NetBook却和传统笔记本电脑越来越贴近。就在最近,戴尔、联想先后打破“10英寸”禁令,采用Atom处理器生产12英寸的产品,NetBook尺寸的界限被打破;售价接近6000元的华硕EeePC S101的出现更将上网本的价格界限也打破。
无论如何,上网本确实导致了PC产业整体利润的下降。这使得在PC产业的大佬眼中,上网本在步步攻城拔寨的同时,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名词。如在CES上展出VAIO P的索尼就一口咬定,其旗下的VAIO P并非上网本。目前,吸收了上网本的精华,“全功能超便携笔记本电脑”这一名词开始悄然出现,成为用以对抗上网本的砝码。
融合重生
上网本已经让整个笔记本电脑市场悄然改变。在移动平台方面,NVIDIA的离子平台的出现,补足了英特尔Atom和威盛C7处理器没有适合搭配的芯片组的短板,并使上网本的图形性能也有了提升。
AMD更是一步到位,以整体平台的方式进军超便携市场。Yukon就是一款“整个平台功耗低于25W”,并具备较好图形处理能力的平台。
在这种平台推动下,外观也许和上网本别无二致的“全功能超便携笔记本电脑”正在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词汇,并被视作取代上网本的更好选择。
另外,上网本也使得PC和通信设备的融合越来越紧密。2009年新推出的上网本中,3G模组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要真正让用户随时随地上网,3G模组是相对处理器、芯片组而言更加重要的一部分。
事实上,上网本在欧洲的热卖,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运营商。与2008年上网本市场的销售冠军华硕达成合作的运营商包括欧洲的T-Mobile、TNT以及日本的NTT docomo、E-Mobile等巨头。同时,紧随其后Acer也与多家电信运营商达成了合作。
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通过捆绑服务,上网本的价格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以华硕与E-Mobile推出的方案为例,用户只需承诺捆绑2年的服务并缴付大约7元,便可得到Eee PC 701。
这就如同“入网送手机”或“买手机送话费”之类的活动。实际上,在这种硬件与服务捆绑的过程中,相对净利润更高的是服务所得,硬件成本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均摊。而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人们也许将改变心目中“上网本不过是过渡产品”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