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中小学生写作素材的两条途径

2009-02-24 09:17陈孝阔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期
关键词:邓拓作文题读书

陈孝阔

在中小学生的习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在于字、词、句,而是在于内容的苍白空洞、言之无物。每当作文题布置下去,许多学生便是搜肠刮肚,可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下笔维艰。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先要占有充分的材料,也就是说要有创作的素材。古人说:“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否则,即使抓住了文意,无材料充实也难以成文。笔者就积累素材的问题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两点做法。

博览群书,为己所用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读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教科书上的知识毕竟有限。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为避免学生盲目阅读,教师可给学生开列书单,包括中外名著、各类报纸杂志。同时,要求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背诵精彩的片断,教师定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交流的平台。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写作积累素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次,笔者针对学生中“生不逢时”的议论,布置一道作文题“不可迷信机遇”,有的学生就把平时摘抄的一段文字“一块石头,一场春雨,它也不会发芽;饱满的种子,一场春雨,就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用了上去,用得十分恰当,且使文章生动活泼,别有风味。有位学生在写“读书须专心致志”时,引用课外读到的一则故事:画家李兴泉八岁起画驴,如醉如痴,为画驴,他追驴一追就是三十里;为观察毛驴俯首啃蹄的憨态,他在地上一趴就是大半天,有时就在驴圈里居住。正因为这样,几十年后他成了饮誉中外的大画家。通过引用,很好地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要学有所成,须如画家李兴泉一样专心致志才行。

著名作家峻青在《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文中写到:“我就是常常把我在伙计屋里听到的一些鬼怪狐仙的故事,模仿着《聊斋志异》的笔法,写起笔记小说来了。”这也说明,博览群书、为我所用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作家邓拓夫人丁一岚这样说邓拓:“他平时读书、读杂志,往往准备一个小本子,把有用的东西随手记下来。”博学多才的邓拓先生尚且如此,作为学生更应该多读、多记、多写。“书痴者文必工”,这里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做到书迷才能写好文章,而是说广泛阅读,扩大视野,然后有选择地“为我所用”。这样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了,文章也就不会空洞无物、苍白无力了。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生活是创作的本源。学生应该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向生活要素材。当代著名作家马识途曾在《关于一篇语文素材的通信》中写道:“素材来源于我的生活体验,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大多是直接的。只有直接地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才能真实地描写,只有直接地卷入到生活中去,有了切身体验,才有激情去描写。”作家峻青也说:“我就几乎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每逢看到和听到使我心情激动的人和事之时,就情不自禁地要用口和文字来把它们诵扬开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动人的事迹,受到这与我同样的激动和教育。”这些都说明创作的素材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只是看人们是不是留意观察了,是不是动脑筋思考了。有些学生说:自身经历的都是微不足道小事,没啥写头,这种认识本身是错误的。

一次,笔者要求学生根据校园中或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写一篇议论文。有位学生以“节俭是美德”为题,批评学校食堂里学生乱扔馍头、乱倒饭菜的浪费现象,同时从正面列举母亲生活节俭的两件事:母亲每次买回芹菜总是把叶子摘下洗净,然后拌上面、作料上锅蒸了吃;吃西瓜时母亲总是把瓜皮留着或切成丝炒青椒,或切成条晾干后用来炒肉。芹菜叶和西瓜皮在许多家庭都是被视为垃圾扔掉,而这位学生母亲却能“废物”利用,把它们做成既可口又有营养价值的菜肴,真可谓节俭的典范。事例虽小,却能说明问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创作的素材就在人们天天经历的平凡的、细小的事情中,只要做到凡事多留意、多思考,不只注意表象,更要去挖掘其本质,那么就不愁创作“无米”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城关二小)

猜你喜欢
邓拓作文题读书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平生赢得豪情在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我们一起读书吧
邓拓挨批后想当颐和园园长
读书为了什么
邓拓不惜血本换苏东坡名画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