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2月23日文章,原题:中国因沿海就业机会消失而担心社会震颤 谭天英(音)或许看起来并不像惹是生非的人,但她以及像她一样的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却让政府为社会稳定感到发愁。
24岁的谭在广州一家工厂做缝纫工作。她是成群结队进城打工的1.3亿多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但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加深以及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珠三角地区以及一度繁荣的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就业机会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消失。过去几个月来,有2000多万农民工加入到失业大军的队伍中,这断了贫穷地区的财源,这些地区所急需的钱都是农民工寄回家的。自去年12月份以来,谭所在的工厂已有数百名工人被辞退。“我希望仍能找到工作”,谭踏上离开家乡的火车后说,“我不想回去再做一名贫穷的农民。”
在这个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家里,流动劳动大军的福祉已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本周,来自全国的3000多名县级公安局长将聚集北京,学习如何在集会和罢工演化升级成所谓的群体性事件之前消除影响。上个月,中央也告诫各级政府为前面的艰苦时期做好准备,“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为改善无事可做的农民工的困境,中央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倡议,包括职业培训、扩大农村医疗保健和提高粮食补贴,以保证回家种地的农民工即使在农产品价格暴跌时也能维持生计。
从某方面来说,谭所在村庄的居民还比大多数人幸运得多。与中国饱受干旱折磨的北方和长期贫瘠的西部不同,湖南水源丰富、气候适宜。但由于人多地少,大多数人只能靠一小块土地勉强生活。“如果每个人都回家,或许我们不会饿死,但生活将变得非常困难”,在深圳一家汽车修理厂打工的一名年轻人如是说。
不过在株洲市,官员并不十分担心失业农民工的生活。该市就业中心负责人说,他更担心生活在这座繁荣城市之中和附近的大约370万人,他们已习惯了过相对舒适的生活。“他们要交手机费和房租”,他说,“农民工不会有太多期望,他们总是有退路的,可以回家乡种地……”这种情绪在中国很普遍,农村劳动力经常被视为不受重视的吃苦耐劳者,能忍耐巨大的困难。▲(作者安德鲁·雅各布斯,陈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