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谦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几个月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外向型经济受到严峻挑战,工业经济增速回落明显,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财政增支压力加大。面对新的挑战,无锡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要勇于担当,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推进解决影响无锡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矛盾和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世界经济大变局中实现创新崛起。
科学研判增信心
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异常严峻,要科学研判形势,提振投资信心、发展信心和消费信心。
一要深入分析影响。科学分析研判外部环境对新区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下一步可能产生的影响。要重视全局性分析,关注一、二、三产业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税收的增长,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运行状况,国资、民资、外资三种所有制以及日资韩资、台资港资、欧美资本不同外资结构的运行状况。要重视结构性分析。深入分析统计指标的内部构成、影响因子和作用系数,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比例,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政府财力、非政府财力投资的比例,大企业、小企业比例,IT产业和传统产业比例等等。要重视趋势性分析,高度重视反映经济走势的先导性指标。包括预示外贸走势的集装箱装运量,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工业库存、订单指数、新增就业岗位等,体现内部需求的外贸进口量和餐饮零售额,以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等。要重视相关性分析,密切关注与经济状况高度相关的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不景气对职工就业、城乡收入的影响,外来人员失业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等等。
二要充分估计困难。当前,金融危机正在快速蔓延,形势相当严峻。从时间上看,我们比广东等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晚一些,但影响的程度同样严重,预计持续时间也不会比其他东部沿海地区短。与全市其他板块和苏中、苏北地区相比,新区处在对外开放前沿,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面临的困难,更为复杂和艰巨。新区的外向度较高,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严重减弱,给新区工业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压力,从目前的情况看,出口下滑的状况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新区经济结构也相对特殊,在新区GDP中。内资、外资经济比重分别为40%和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外资分别占到35%和65%。尽管国有投资基本可以保持稳定增长,但外商和民间投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要更加坚定信心。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应对挑战的信心和战胜挑战的办法。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到,中央宏观经济政策已作出重大调整,最近国家还将推出产业振兴十大规划、扩大内需十大规划,为我们推动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的政策支持,而且蕴含着不可多得的机遇。新区经过16年发展已经奠定了抵御风险的坚实基础。新区产业构成具有复合型特征,IT产业之外机电产业占到产业产值的30%,受益于国家拉动内需战略,机电产业表现出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增长速度可望达到30%-90%甚至以上。新区还有一批产值介于5-10亿元的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企业,并且形成了增长空间很大的群落。此外,新区近年来结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具有相当的抗风险性。因此,只要我们沉着应对、克难奋进,新区必然会在逆势中飞扬,在逆境中实现新的崛起。
科学应对保增长
科学应对,思想在于如何正确面对危机。措施在于如何切实确保增长,行动在于如何率先发展。
一要积极把握机遇。危机中存在商机,挑战中蕴藏机遇,要到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发展格局正在起变化,但金融危机并没有改变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趋势。在这种大变化、大调整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谁准备充分、应对有力,谁就能抢占先机、把握主动,哪里的投资环境好、商务成本低,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订单、集聚更多的人才、形成发展的优势。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造成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回落,也为我们利用国际资源和提高科技实力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完全有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
二要切实确保增长。在产业发展上,要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细分市场开发新产品:鼓励推动IT、IC支柱企业反周期投资;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绝不让“三高两低”落后产业杀回马枪。同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09年新区安排基础设施投资15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450亿元,2010安排基础设施投资350亿元,带动全社会投资1000亿元,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功能分区开发建设。
三要主动率先发展。新区在全省、全市保增长大局中要体现排头兵作用,确保“三高一提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于先进园区、高于苏南五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对市贡献份额进一步提升。
科学发展添后劲
应对危机,说到底还是靠科学发展。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速度下滑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全部归咎于金融危机、外部冲击,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传统发展模式形成的瓶颈制约,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金融危机不能成为我们放慢速度、放缓转型的借口,而要成为我们加快科学发展、加速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的倒逼机制。
一要加快推进重大高端产业项目,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重点推进超亿美金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加快推进华润、海力士、尚德太阳能后续项目。要实施软件服务外包“三年翻三番”计划。新增全球服务外包100强和国内服务外包50强企业10家以上,完成400亿元产值。高密度开展跨国公司中国总部和亚太总部的走访,实现重大招商项目新突破。要突破性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重点引进研发及工程中心、营销及后台营运中心、采购配送中心。
二要加快推进重大创新基地项目,确定二线城市建设一流园区的新标杆。新区科技创新已经进入建设“一基地、一园区”的新阶段。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中央对我们人才工作的高度肯定,是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任务,是决定新区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2009年新区科技创新要做到三个走在前列——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走在前列,建设创新型园区走在前列,全市科技创新和服务外包促进年活动走在前列。要启动落实中央“千人计划”的新区“315”计划。结合实施无锡“530”计划和“230”计划。争取3年引进15名以上符合中央“千人计划”条件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重点行业紧缺人才,把新区建成海外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首选之区。要调动各方积极性,部、省、市三方共建,在全省建成首家国家级创新型园区。要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光伏产业园、液晶产业园、生命科技园、微纳国际创新园五大科技园,加快建设以镇街和其他层面为主导的十大科技载体。
三要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善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建设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加快推进梁鸿湿地公园、泰伯文化广场、环太湖生态修复工程等大型绿地及生态修复项目。以硕放机场扩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建设为契机。以城市道桥、港口、城铁站前区、河道整治等建设为重点。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功能分区,围绕太科园无锡智力核心区(CID)定位,强力推进“两年超百亿”投资计划,优先高强度开发“两轴一片”,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软件外包园二期、独立研发园、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微纳创新园、生命科技园、金融服务外包园、科技商务中心等功能载体和科技商务载体建设。加快空港产业园区临空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吴文化博览同生态遗址开发建设,重点做好梁鸿湿地公园、中华赏石园、至德会所、江南吴歌和鸿山大遗址公园建设。
责任编辑: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