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网络这些事物和习惯在消失

2009-02-23 06:10
现代计算机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亲笔信记事本单曲

一 鸣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传统工作方式,商品,技能,商业模式,以及我们的习惯,很多正因为互联网而消失或衰弱(这里说的网络,不仅包括互联网,还包括其他现代网络,如手机网络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听起来有点伤感。不过生活就是这样,不合时宜的,就总会被忘却。

事物

手表

想知道时间,许多人的习惯是摸出手机看一下,而不再是看表。

相册和幻灯片

游玩回来,照片往电脑里一存,或者贴到网上与人分享。今年早些时候,柯达公司就宣布因为需求量太少,停产一款幻灯胶卷。

记事本上印的有用信息

记事本的前面或后面通常会印几页“有用信息”,比如单位换算、区号等。不过现在还有人翻本子查“一加仑等于多少升”吗?手机或网站都会自动换算。

权威参考书

我们仍然需要可靠的消息,但一般不愿意花钱买了。

唱片店与正版电影DVD

这是一个大家都想听免费音乐的年代,开店实唱片赚钱已经越来越难。许多人选择从网上免费下载电影,原因是电影首映到发行DVD之间等待的时间太长,比如英国消赞者要等6个月,没这个耐心。

概念

记忆

想知道某样东西,不管它多稀奇古怪,用谷歌或维基百科一搜,花不了几秒就有了结果。互联网时代,光记住知识并没有非常大的价值,更看重的是你如何运用它,创造性更重要。

隐私

人们在社交网站上对自己私生活的曝光,远远超过监视器所能获得的部分。进大学你以为能够“改头换面”换个人似的生活?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你在社交网站出卖了自己,上面清楚贴着你过去的照片。

相见不如怀念

大家都挂在网上,可以清楚地知道某某过去5年重了多少。所以时隔多年再见初恋情人,不会有太多的情感冲击。以前,重聚时看到对方的体型变化,很可能深受打击。

对专业人士的尊重

大量健康保健网站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开始动摇了医生们的权威地位,因为越来越多病人手里握着大量下载打印的保健资料。

坏事不出门

在互联网年代,“坏事传千里”这话更是真实。20年前,如果一个苏丹人和一头山羊结婚,这个不怎么光彩的消息最多传到邻村。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06年,网络的力量让通比先生“荣登”当天世界不少地区的新闻头条。

习惯

从头到尾听完一张唱片

有了网络,许多人只听其中的某首单曲。这事有两面性,不必要再把所有歌听完就能挑出最好听的,但有些单曲,难道真能配得上那么广泛的收听率?

亲笔信

电子邮件更快,更便宜也更方便,收到朋友寄来的亲笔信已经成了非常难得的事。不仅如此,用笔写字的机会也大大缩水。网上交流,很多人会用各种缩写或网络用语,不上网的人读起来犹如“火星文”,这种习惯已影响到现实生活的写作。

一起看电视

原因之一是相比看电视,许多人更喜欢上网。另一个原因是,爱看电视的人,可能选择上网看。加上在线电视可以让亲朋好友在不同时间看同样的节目,所以不用赶在同一时间挤在电视机前了。

背电话号码

过去人们不得不用脑子记住一些电话号码,但现在只需将号码储存到联系人菜单里,就再也不用看那些数字了。

集中注意力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多任务操作”。一边干活,一边发邮件,一边看新闻,还要见缝插针上开心网“偷菜”,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但是实践与科学家都证明,专心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午休

你今天午休离开办公桌厅吗?是不是吃完饭就回到电脑前?甚至一边吃饭一边发电子邮件,或者查询自己感兴趣商品的价格?现在不上网的空闲时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你上次坐在窗前发呆一小时,或者重读自己喜欢的书,是什么时候?互联网无时无刻不在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抗拒。

猜你喜欢
亲笔信记事本单曲
小小记事本
老一辈领导人的“亲笔信”
土拨鼠的记事本
记事本里的信息技术课
乌丫诗选
领导人之间写亲笔信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