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2009-02-21 07:22刘学文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白居易

刘学文

摘要:受时代风气、时代文学自身发展的影响,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强调宗经复古的诗歌主张是作为其政治改革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进而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关键词: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功利主义:诗歌主张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讲:“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及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最能集中体现其诗歌主张的则是元和十年(815)贬为江州司马所写下著名的《与元九书》,明确、系统地表述了他的人生哲学和诗歌主张。《与元九书》“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是白居易为新乐府运动提出的纲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功利主义诗歌主张。

一、白居易功利主义诗歌主张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孤立存在的偶然现象,它与社会历史、现实政治、道德风气有着重要联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只有把它放到特定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来考察,才能如实地反映这种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和哀落过程。

德宗贞元以后,元和诗人相继登上诗坛,面对危机四伏却又似乎存在“中兴”的社会现实,儒家的“兼济”思想让他们难以继续冷漠下去,一些抱负远大的诗人积极投身于当时的政治改革斗争,倡导功利主义的诗歌理论,要求诗歌反映民生疾苦,讽谕时政得失。这一元和时期的特殊时代背景,极大地刺激了诗人的参政意识和仕宦热情,他们有着远大的抱负和救世热情,同时又对德宗建中以来的战祸连锦、民生凋敝的景象记忆犹新,儒家“兼济”天下苍生学说的教育,使他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实现其“补天”的梦想。在元和诗人中,白居易俱有极强的仕进欲望和强烈的功利心态,自居易一旦进入仕途便不遗余力投身于新兴文人集团所从事的政治改革斗争。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自然而然地要把文学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斗争的手段,作为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秩序的有力工具。这种强烈的政治功利目的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文学思想,要求诗歌创作有助于政治教化,特别是要有助于他们所从事的政治改革,从而在诗歌领域内掀起一股带复古色彩的功利主义的文学思潮,

二、白居易的功利主义诗歌主张是作为其政治改革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白居易深受儒家诗教的熏陶,在他看来诗人应是一个辅明君、济万民的贤臣,诗人作诗也是围绕作明君的贤臣而作的。因此他推重儒家的采诗观风制度,积极倡导功利主义的诗歌主张。白居易强调诗歌为政治教化作用,强调用诗歌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采诗上闻、闻而纳谏;强调诗歌宗经、本道、致用、规讽等功利主义的文学主张。其《策林六十九》日:“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诗人的诗歌创作,必须基于现实,有所针对。“为时而著”,指从当前的时代出发,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尽兴创作;“为事而作”,即创作要“因事而发”,“因事立题”,“即事名篇”,不务虚谈。做到“篇篇无空文”。在“为时”、“为事”的基础上,强调了诗歌的补察实证,“泄导人情”,“救济人病”的现实作用。其《新乐府序》云:“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就是这个意思。在白居易看来,“为君”、“为臣”、“为民”是统一的,没有矛盾,但核心是为君。他把希望寄托皇帝身上,写诗是为皇帝、为政治服务,为其政治改革主张服务。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可以说是功利主义色彩极为浓厚的,自居易把诗歌领域的改革纳入其政治改革的轨道。白居易所希望的明君是确实有求治之心,能虚怀纳谏之人,是“夙兴以忧人,夕惕而修已”,是“思酌下言,乐闻上失。弊无不革,利无不兴”(白居易《美谦让》)之人。从而革新德宗“贞元以来,抗疏而谏者,留而不行;投书于匦者,寝而不报;待制之官,经时而不见于一问;登闻之鼓,终岁不闻于一声”(白居易《达聪明致理化》)的积弊,使得“谏诤讽议之官”,能够“补察遗阙,辅助聪明”,并且“工商得以流议,士庶得以传言,然而过日闻而德日新矣。”(白居易《纳谏》)强调诗歌可以知“王政之得失,由斯而闻也;人情之哀乐,由斯而知也。然后君臣亲览而斟酌焉。政之废者修之,阙者补之;人之忧者乐之,劳者逸之”(白居易《采诗以补察时政》)

三、白居易的功利主义诗歌主张是时代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元和时期的功利主义诗歌主张,并不仅仅为元白诗派诗人所提倡,而是当时整个诗坛的普遍要求。元和诗人作为世俗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倡儒学,企盼“天王圣明”,皇权巩固,同时自己也可以做官得志,“兼济天下”。是,他们提出了“诗以采风”,“文以载道,,的功利主义诗歌主张。希望建立“五帝三皇直道而行,垂拱而理”(白居易《与元九书》)的太平盛世。从文学自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功利主义诗歌主张已经过了漫长的酝酿阶段。孔子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强调“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毛诗序》进而对诗歌的社会政治教化功用作了系统的发挥,指出其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功利主义诗歌思潮发展到德宗贞元十年(794)前后,开始成熟。盛唐以后,元结、萧颖士、李华、独孤及、柳冕、梁肃等相继提出宗经、本道、致用、规讽等功利主义的诗歌主张。天宝六年(747)元结以“欲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元结《二南风论》)作为自己的写诗目的。要求诗人“变时俗之淫靡,为后生之规范。”(元结《刘侍御月夜宴会序》)元结之后,李华论文强调是为了“将求致理”,他说:“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李华《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催沔集序》)大历以后,柳冕、梁肃等进一步倡导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为元和时期功利主义文学思潮的成熟发展开辟着道路。由于梁肃是当时的文坛盟主,在士大夫阶层和一般文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声望。梁肃论文,功利主义的色彩极浓厚,他把文学的功能局限在政治教化的界限之内。他认为:“文章之道,与政通矣。世教之污崇,人情之厚薄,与立言立事者邪正臧否皆在焉。”(梁肃《秘书监包府君集序》)在梁肃看来,文学就是推行政治教化的工具,他强调:“文之作,上所以发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成典礼,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天下之中。”(梁肃《补阙李君集序》)贞元八年(792)十一月。梁肃去世,韩愈等人继承梁肃的文学思想开始进行文学改革运动。贞元后期盂郊、韩愈号召诗人向儒家诗教“雅正”的传统回归,从而揭开了元和时期功利主义诗歌思潮成熟发展的序幕。到了元和年间,随着元白诗派的形成和其创作实践的日益丰富,功利主义的诗歌思潮得到迅猛发展。白居易的功利主义文学思想无法摆脱时代风气的影响,也无法完全割断与自己过去所受的儒家传统教育的历史

联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寄唐生》)“白居易式”功利主义诗歌主张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产物。也是适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四、白居易的功利主义诗歌主张是强调宗经复古的功利主义文学思想。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其与《毛诗序》所说“发乎情,止乎札义”是同一意思,说白了,白居易所追求的是复返于诗、乐合一的情形。他十分爱慕古人诗、乐、讽合一的采诗官制。他说:“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因此,他提出美、刺、比、兴,要求“先向歌诗求讽刺。”(白居易《采诗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洩导人情,乃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强调复古是三百篇之六义:“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白居易《与元九书》)要求“讲《诗》者以六义风赋为宗”,“读《书》者以五代典漠为旨”。(白居易《救学者之失》)他积极提倡以《诗经》为代表的美刺比兴的传统与精神,积极呼吁“先向歌诗求讽刺”。(白居易《采诗官》)提出了“美刺比兴”的诗论标准。其《读张籍古乐府》日:“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他将“六义”、“风雅比兴”都看作“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的诗作总体特征。“美剌”本是创作态度,“比兴”本是手法,二者结合,在白居易这里,便成了诗歌创作要反映现实,要有寄托,即“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白居易《寄唐生》)在白居易看来,诗歌是要“故惩劝善恶之柄,执于文士褒贬之际焉;补察得失之端,操于诗人美刺之间焉。”他从儒教“诗教说”出发,认为诗歌应“上以纽王教,系国风;下以存炯戒,通讽谕。”(白居易《议文章碑碣词赋》)白居易希望人人知诗书之旨,识礼乐之情,进而诗乐合一,从而达到用诗乐以彰的目的。

“但是为时而著,则时不一矣;为事而作,而事又非一矣。他既以诗是以情为根的,则所以引起情的时与事既异,其作风体格当然亦不能强合了。”白居易虽倡导向儒家诗教传统复归,并不是一味盲目复古,他有着极强的通变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诗歌的内容与形式处理上。他总是把内容放在首要地位,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宫律高”、“文字奇”。(自居易《寄唐生》)在其《复乐古器古曲》文中说:“若君政骄而荒,人心动而怨,舍今器用古器,而哀淫之声不散矣:若君政善而美,人心平而和,则虽奏今曲,废古曲,而安乐之音不流矣。是故和平之代,虽闻桑间濮上之音,人情不淫也,不伤也;乱亡之代,虽闻《咸》、《护》、《韶》、《武》之音,人情不和也,不乐也。故臣以为销郑卫之声,复正始之音者,在乎善其政,和其情,不在乎改其器,易其曲也。”白居易强调的宗经复古。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方面,然而他在强调内容的真实性时,没有把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区别开来。他对内容的要求已不仅仅是真实,而是“核实”,要直接为其功利主义服务。在《新乐府序》:“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他对自己的创作只提出质径、直切、顺肆的要求也显然是不够的。

白居易所倡导的功利主义诗歌主张总体是进步的。其最大贡献和影响在于继承了从“诗经”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所倡导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所倡导的精神,自晚唐皮日休等经宋代王禹傅、梅尧臣、张耒、陆游诸人以至晚清黄遵宪,一直有所继承。他们的存在为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白居易
早蝉(节选)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早春(节选)
赋得①古原草送别
中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异同探析
康有为早期政治思想的功利主义解读
法律解释的功利主义倾向
即事
浅析西方现代功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