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 琳 石 浩 王彦玲
摘要论述了肉鸽的繁殖方法,包括近亲繁育、品系繁育、远交、级进杂交、品种杂交等方法,以供肉鸽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肉鸽;近亲繁育;品系繁育;远交;级进杂交;品种杂交
中图分类号S83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45-01
近年来,养殖业迅速发展,但经济效益并不高,原因主要是种鸽繁殖力低,有的年产仔鸽只有3~4对,严重制约其发展。现将肉鸽繁殖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近亲繁育
近亲交配的结果可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如果此性状是有利的或所需要的,可通过选留具有此性状的个体而将此性状固定下来;而如果此性状是不利的或是不需要的,则可通过剔除具有此性状的个体而将此性状从群体中消除。这样鸽群的遗传结构就可达到比较一致。由此可见,近亲繁育可作为培育品系和品种的手段而加以运用。另外,可应用近交保持优良个体的特性,如1只鸽子特别优良,则可用近交(如令其同子女交配或其子女间相互交配)使其优良特性保持和扩大,这也是品系繁育的一种方法。如果引进另一品种以期引进其一些优良特性,也要应用近交。否则,即使进行强度选择,这些新引进的优良特性很快就会降低。例如,引进一只优秀雄鸽A,其子女就只含l/2A,到第5代就只含1/32A,即只含3%的A血统。如果使用了近交,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将A同其女儿交配,这样产生的儿女含3/4A血统。将此3/4A再同A配,可得到7/8A。采用近交,平时被掩盖的隐性基因在后代身上得到纯合的机会,相应的性状在纯合个体上得以显现,其中当然有好的,但也有不良性状。因此,应用近交,要加强对后代的选择,坚决淘汰不合要求的,淘汰率应达80%~90%,甚至更高,否则鸽群的性能就会迅速退化。近交的一个缺点是近交退化,另一个缺点是其所产后代的生活力较差,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高。
2品系繁育
也叫系群繁育。1个品系是具有共同的突出优点(也可能具有一些共同的缺点)、并能将这些优点较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用群体。1个品系可能来自一个共同的理想祖先,也可能来自若干个理想祖先。可见,品系繁育是为了使某些非常理想的祖先的优点能固定下来并比较稳定地遗传下去。
3远交
或称远缘杂交,是指将另一品种或品系的鸽子引进一纯系鸽群中。被引进的可以是1只,也可能是几只;可能只通过1次交配,也可能是通过几次交配而引进。引进的目的是从被引进的品种(品系)中获得原品种(品系)所不具有的或是很弱的某一性状,或者为了给原品种(品系)引进新血统而提高其活力。然后再用原品种(品系)连续杂交几代,直到新引进品种(品系)的血统所占比例缩小到可忽略不计。远交是创造新品种(品系)或改良某一品种的手段。
4级进杂交
首先是将一品种(或品系)同另一品种(常是雄性)交配,所得后代再同该雄性交配而非如远交那样仍同原品种(品系)交配。因此,远交只是在原品种(品系)中加入少许新血统,而级进杂交却是原品种(品系)渐被新血统所取代。当所养畜禽的性能不佳,饲养者想少花钱而提高其性能时,常用级进杂交的办法。因此,饲养者只需将其劣种家畜的雌畜用某种纯种优良雄畜交配(只需付交配所需的钱),将其后代再同该雄畜或同品种的雄畜交配,如此继续2~3代,即能花少量的代价而使全群的平均品质得到显著提高。如果只有1只稀有品种的鸽子,找不到同品种的其他鸽子同其交配,那么就可用级进杂交的方法得到大量这一品种(严格说应是类似这一品种)的鸽子。具体做法是,用另一品种的鸽子同该稀有品种鸽交配,所得后代再同该稀有品种鸽交配。如此继续进行3次这样的交配之后,所得后代就含有7/8此稀有品种的血统,其外表很难同此稀有品种相区别。
5品种杂交
一般是用不同品种进行杂交,所得后代仅上市出售而不作种用。这种杂交对原来的种畜没有任何影响,目的是希望所获后代在某些性状方面优于其父母。这种杂交会使受精率、胚胎存活率和孵化率提高,杂种后代一般健康状况较好、抗病力较强、生长较快、存活率较高、体型也较大。并且2个品种的差别越大,杂交后代的优点也越突出。如今,品种杂交的应用很普遍。但不应把品种杂交混同于种间杂交。例如,白羽卡诺雄鸽配荷麦雌鸽,效果通常很好,荷麦雌鸽很快就会产蛋,仔鸽的喂养很好,仔鸽体型大于母亲,且其皮肤总是白色。用白羽王鸽雄鸽配匈牙利鸽雌鸽,效果也很好。但白羽王鸽配绛羽卡诺鸽、银羽王鸽配绛羽卡诺鸽、银羽王鸽配白羽蒙丹鸽或绎羽卡诺鸽配荷麦鸽,就很易产生深色皮肤的仔鸽。如果当地市场不欢迎深色皮肤的仔鸽,那么就不能应用产生深皮肤仔鸽的杂交。另外,如果两品种体型大小不一,而目的是要获得大体型的后代,那么在杂交中应使用小体型品种作母本,即挑选小体型品种的雌鸽同大体型品种的雄鸽交配。
6结语
目前,鸽子的品种杂交还处在幼稚阶段。但确有人已成功地应用不同纯种鸽杂交,生产杂种品种肉用仔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突出表现在杂种后代体格健壮、抗病力强、死亡率低。第1代杂种雌鸽的繁殖力很强,但这种雌鸽的后代只能用作商品仔鸽,不能留作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