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方 军
摘要阐述了2008年纳雍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发病原因;防治对策;贵州纳雍;2008年
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40-01
随着纳雍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2008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2.97万公顷,但有80%的面积发生晚疫病,笔者对纳雍县25个乡(镇)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发病情况调查,对其病重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发生特点
1.1面积大,分布广,病情重,损失大
纳雍县每年马铃薯晚疫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多达2.3万公顷,占全县栽培面积的78.6%;遍及全县25个乡(镇),并且有的病情严重,发病率达100%。发病田块病叶率高的达100%,一般病叶率为75%~85%;病情指数高的达100,一般为70~80。按《毕节地区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试行)》中“各类病虫草鼠损失率及防治挽回比例计算标准”计算,纳雍县将损失马铃薯2.145万吨。
1.2发病品种多,无抗病品种
纳雍县马铃薯栽培的品种有当地品种米拉、脱毒薯费乌瑞它、威芋3号、宣薯2号、云薯201、大西洋、坝薯10号。2008几乎栽培的所有品种都发生了马铃薯晚疫病,以费乌瑞它、云薯201发病最重,即使前2年较抗病的威芋3号也严重发病,相比之下本地米拉比较耐病,目前,栽培的所有品种均不抗马铃薯晚疫病。
2病重原因
2.1品种抗性
米拉在当地多年连续大面积种植,抗病性丧失,相比之下只是较耐病,脱毒薯种中的费乌瑞它和云薯201是感病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难有抗性,即使前2年较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威芋3号抗性也丧失,表现出高度感病,可见2008年纳雍县马铃薯晚疫病病重内在原因是品种不抗病。
2.2病菌来源多
带病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初侵染来源,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由于栽培制度和管理水平的相对滞后,广大农民群众在种植马铃薯时不对薯种进行消毒处理,致使带病的种薯将病菌带入马铃薯地块中。另外,当马铃薯晚疫病初发时,农户也不施药防治,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在田间积累量增大,为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重发生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2.3气候条件适宜
自5月中旬后期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至7月下旬,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合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一是降雨日多,雨水偏多;二是温度适宜。5月下旬至7月下旬降雨天数有46d之多,白天温度都在15~25℃,晚上温度10~15℃,加之1月纳雍县冬季凝冻时间长,达1个月之久,导致地温偏低,对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及侵入有利。
2.4没有进行药剂防治
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马铃薯的价值认识不足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尽管农业技术人员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一再强调要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药剂防治,以减轻其危害,但农民仍不对该病进行喷药防治,而是任其发展,导致纳雍县2008年马铃薯晚疫病重发生流行。
3防治对策
3.1种植抗耐病品种
目前,纳雍县推广种植的脱毒薯种没有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农业技术部门应引进抗病脱毒薯种试验示范后推广种植。本地的米拉虽不抗病,但较耐病,可适当种植。
3.2做好种薯消毒工作
由于马铃薯晚疫病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带菌的薯块出土后植株会成为初侵染源。因此,做好种薯消毒工作,杀灭种薯的病菌,可减少马铃薯晚疫病初侵染源。种薯消毒方法:将种薯在200倍40%福尔马林稀释液中浸5min,然后把种薯堆成堆,用塑料薄膜覆盖闷种2h,而后摊开使福尔马林液挥发,晾干后播种。
3.3加强栽培管理
应选择干燥、沙性强的地块种马铃薯,进行中耕培土,开沟排水,降低马铃薯田间湿度,促使马铃薯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3.4及时喷药封锁,消灭中心病株
当发现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后,应组织农民群众立即拔掉中心病株并且深埋,还要对发病田块喷药保护。药剂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用量900~1 125kg/hm2。在晚疫病发病初期要对该病进行药剂防治,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900~1 125kg/hm2,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0~1 125kg/hm2,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900~1 125kg/hm2,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900~1 125kg/hm2或1∶1∶1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每次喷药时间间隔5~7d,连续喷2~3次。在多雨的情况下应增加喷药次数,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参考文献
[1] 张庆华,王立新,张建中,等.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39,60.
[2] 张淑珍.宁南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