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明
随着流动人口的剧增,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也在快速壮大。作为农民工子女定点学校,如何对孩子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其文明素养,这是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话题。
一、养成文明行为
城市生活已经形成了一套具体的行为规范,这套规范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初进城市,最难适应的就是城市的各种规则,这就需要我们在常规管理中进行问题诊断和有效引导。如农村孩子都没有排路队的习惯,放学后一哄而散,各自回家。要改变这一习惯必须从对城市交通的认识入手。为此,我们请交警、城管人员来校举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让农民工孩子从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中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要从小处做起,如上下楼梯不推搡、排队回家守秩序、横穿马路不乱跑,等等。学生的秩序意识增强之后,交通行为马上有了很大改进。现在,学校的路队已经做到“快、静、齐”,五百多孩子在几分钟之内就能迅速整队离校。就连到食堂排队就餐也能做到规规矩矩,很少有插队、拥挤的现象。
同样一种行为,放在农村可能不算什么问题,而在城市却属违规,因为环境的变化会导致评价标准的改变。例如:校园里有几棵桂花树,芬芳的花香吸引着孩子们。有一个孩子曾是村里的爬树大王,他“噌噌”几下就爬到树上,折了几枝桂花扔给树下的同学。我们发现这个现象之后,没有急于批评,而是冷静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孩子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行为也要适应环境的要求。简单的批评指责并不管用,只有让孩子们懂得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才能唤醒他们心中的文明意识。于是,我们在校本课程中增加了一项单元内容——“美在校园,美在心灵”,旨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城市不比农村,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植物花卉都是人工培育而成,需要我们加倍珍惜和爱护。攀枝折叶既破坏了环境,也破坏了自己的形象。正是用这种方法,我们逐步扫除了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小便、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讲文明的人、一个符合城市生活规范的人,这一追求已经开始深植于孩子们的心中。
二、丰富校园生活
农民工子女最需要弥补的不是文化学习,而是自信心的培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学校为此开展了“快乐评价、个性成长”课题实验。该课题的宗旨是让每个孩子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赢得尊重与赞赏,用自己某一方面的成功带动其他领域的成功。“快乐评价”包括“热爱集体、成长进步、特长学习、热爱劳动、阅读之星、文明礼仪”六大板块。我们用每月一次评价反馈来激励学生。在每个班级门口,都有一个“快乐之星”宣传橱窗,里面的内容每月更替一次,推介的并不是“三好生”,而是某方面较突出的孩子。我们通过争当“快乐之星”的常规活动,让孩子们积淀文明、升华情感、拓宽视野、快乐成长。而“阅读之星”是在每年一度的校园读书节期间评选产生。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让书香为学生的人生着色,让经典为学生的人生奠基,我校每年的3月至5月期间,都要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学校出资购买大量的优秀读物,鼓励孩子们借书、看书。孩子们不仅自己读,还通过表演、讲故事、朗诵等方式向其他孩子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由被动读书到主动读书再到酷爱读书,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节期间我们控制作业量,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书签制作比赛”“图书漂流”“小藏书家”“亲子阅读美文”“读书征文”等等。孩子们尽情遨游在书海中,体会着阅读的乐趣。尽管我们的孩子受家庭条件的限制,无法像城市孩子一样行万里路,但是他们通过读万卷书,有了精神的滋养,拥有了了解世界的另一双眼睛。健康文明、清新高雅的读书文化不但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还浸润了孩子的心田,丰富了孩子的心灵。
学校定期开展的“校园科技节”“趣味运动会”“特长之星大比武”等活动,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道道门,真正让他们体验到了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
三、参与社会生活
为了让孩子们开阔视野,我们敏锐地寻找生活话题,让孩子们参与感知、参与竞争,全面了解社会,感受城市的心跳,融入城市的生活。例如2005年,我们开展了以“我是城市小主人”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前期我们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内容是孩子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有多少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并没有把自己视作城市的一员。他们生活在城市的一角,对这个城市却依然陌生,甚至一无所知。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带领孩子们走进社区,走进名胜古迹,走进大街小巷,走进电站、水厂,到处参观走访,让孩子们真正地认识他们的“第二故乡”。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对长沙——这座自己生活的城市越了解,就越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越期望自己能够参与到城市生活中来。我们还先后组织了“做绿色环保小天使”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暑假社区义工行动,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街头清扫行动。活动中,孩子们兴奋地与市民交流,用双手装点市容,培养了城市居民的责任感,体验到了参与和创造的乐趣。
信息闭塞、缺乏沟通是农村孩子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为此,学校通过时事教育对此加以弥补,让学生学着关心时事,关爱他人。如2008年的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我们都在第一时间让孩子们了解这些信息,并迅速组织孩子们写信、捐款捐物,为灾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长沙市创建文明城市等重大事件,我们都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参与其中。这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却并不容易。这比上一堂文化课更难,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智慧与汗水,但也更能提升孩子的参与意识。
四、提升家长素质
为了教育好学生,提升家长素质也成了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为此,学校开办了“农民工家长夜校”。之所以选择在夜间上课,主要考虑到家长们大部分都是打工族,只能在晚上收摊打烊、忙完家庭琐事后再来听课。家长学校每个学期组织四次学习活动,针对家长文化层次低、辅导能力差的特点,授课内容重在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再用粗暴简单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是重视对孩子的心理辅导与良性沟通,关注孩子的细小变化,及时取得老师的帮助等。培训学习让家长们领会了学校的办学方针,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懂得了家校配合的具体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例如小唐同学的爸爸听完课之后,找到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以前只知道干活、挣钱,供孩子吃穿、念书。回到家,我打开电视就看,叫上一桌人就打麻将,也不管孩子就在旁边做作业,不能受这些干扰。我光要求孩子念书,自己却连报都不看。我确实做得不够……我以后也要给孩子置一个书桌,买一盏台灯,让他安安静静地看书。”
农村孩子大都具有体谅父母、愿意分担家务等良好品质。因此,我们抓住这一特点展开教育。如肖维和肖敏两姐妹都在学校就读,一个在六年级,一个在一年级。我们发现两姊妹的自理能力很强,姐姐能照顾好妹妹,为父母减轻了劳动负担,但做父母的却忽视了孩子给予的这份稚气而成熟的“礼物”。因此,在家长学校课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与自理能力,力图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并不是只会读书就好,能理解、体谅长辈,会照顾、帮助幼小,这样的传统美德更难能可贵。而独立生活、克服困难也是当今孩子不可缺少的能力。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学业,同样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做人。经过我们的点拨,许多家长都意识到了自己忙于生计,无意中让孩子培养了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成功。通过家长夜校,越来越多的家长掌握了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长沙市天心区向家坡学校)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