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子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石头有着如此的痴迷和领悟力。
近年来在艺术市场上,古典供石颇为抢手,其中以灵璧石和英石最为瞩目。灵璧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首,集质、声、形、色于一体,古人历来按瘦、透、皱、漏、伛、悬、黑、响等审美标准来评判优劣,可以说,在古典园林或名人书斋中,没有供石是不可想象的。近十年,随着民间收藏的勃兴,国内也掀起了一股藏石风。灵璧石因久负盛名,为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钟爱,更受到今日广大爱石者的青睐。一件上品的灵璧石,几年前产地价才区区几百元,辗转到海外即可翻个几十倍。黄金有价石无价,这一说法似乎为供石的定价蒙上了一层江湖色彩。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石头有着如此的痴迷和领悟力。比如说灵璧石吧,中国的帝王显贵和文人墨客从唐代就开始玩起了,到了宋代玩得如痴如醉,米芾、苏东坡都是石痴。最极端的例子是宋徽宗,在开封营建“万岁山”(后更名为“寿山艮岳”),大肆搜运四方奇石。《宋史》载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诏徐、宿等七州军队采集灵璧石为贡品,长达二十年,奇石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晚清以降,因战乱不断,玩的人少了,但承载于供石上的文脉一直没断。
中国人为何喜爱能体现相当高雅的审美水平的供石呢,清代的赵尔丰有一句话颇有代表性:“石体坚贞,不以柔媚悦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与为友。”也就是说,中国的文人在石头身上看到了一种人格美的玄妙形态,并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操守。
今天,这种审美能力有所退化,但新的审美标准又很容易在圈子内树立起来,并影响大众。现实情况是,今天的玩家将供石当作抽象艺术来欣赏,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趣味。再说供石作为中国传统的载体,历经千年不衰,在民众住房条件改善之后返回书斋或客厅,足可附庸风雅,或者被“风水大师”忽悠一把后买来镇宅招财。于是,不少人将它当作新的投资目标来追逐。
老石头经过了数百年时间的抚摸,经自然风化和人手的抚摸,形成一层皮壳,薄薄的如同水果的皮,光滑部位出现头发丝粗细的鸡血红,造像饱满,含而不露,魅力幽深。不过现在也存在一些误区,有人刻意追求形似,比如看上去像观音、卧牛、仙翁,美女、顽童等,越是奇谲、越是孤危、越是形肖以为越是珍贵,其实这就是今人不能与古人论高下的原因,你如果认同石头是抽象艺术,又何必让它荷载具象的命题呢?
另一方面,在四大名石资源日趋枯竭之时,其他品种、地域的奇石也“浮出水面”,比如水冲石、钟乳石、菊花石、风砺石等,但艺术价值不能与传统名石比肩。
2008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推出了“道法自然: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拍品由台湾著名藏家黄玄龙提供,13件赏石成交1432.95万元,平均每件赏石成交价达110万元,最高成交价的是一品元代的“玉山璞·黑灵璧石”,为384.75万元。无论是整场还是个别拍品,都创下了中国艺术品自有赏石拍卖以来的最高成交纪录,也创下了单方观赏石的最高成交纪录。
在金融风暴袭来之后的2009新春,西泠印社拍卖公司也推出一个“历代供石专场,”近60块历代佳石取得了成交额506万元,其中“楚岫一峰翠”栖霞石以17.92万元成交,“溪山清远”木化石以16.8万元成交,“墨玉通灵”灵璧石以51.52万元成交,“楳景书屋研山”灵璧石以13.4万元成交,这说明古典供石在快速回落的艺术市场中还是表现得相当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