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真的很无奈

2009-02-16 09:51罗伯特·丹沃公晓燕
中外书摘 2009年2期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金门

罗伯特·丹沃 著 公晓燕 译

1953年1月2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这天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举行总统就职典礼的日子。

艾森豪威尔是在美国困难时刻开始执政的。在过去的岁月中,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流血大战。在西方国家发动的“冷战”厮杀声中,这位著名的将军成了白宫的主人。共和党执政当局遇到了棘手的国内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与其对外政策问题紧密相关。尤其是侵朝战争,已成了艾森豪威尔面临的第一大难题。

促成朝鲜战争的最终停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6月27日,美国正式参战并以武力霸占中国领土台湾。7月7日,美国盗用联合国的旗帜,纠集15国拼凑了所谓的联合国军,大举进犯朝鲜。朝鲜人民军奋起反击,至8月中旬把美韩军驱至釜山一隅。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悍然北犯,战争规模进一步升级,并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人民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朝中部队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把美、韩军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于1951年7月接受停战谈判。

当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的时候,这场陷入僵局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两年六个月零二十六天。当时他面前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他的党内最强硬的分子所赞成的,那就是扩大战争,进行大规模的海空攻势,以“击败共产党中国,然后粉碎鸭绿江以南的全部共军,从而统一朝鲜”,这同麦克阿瑟于1951年致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著名的备忘录有某些共同之处。另一条路是为了获得一种光荣的和平,即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所确定的范围内,继续进行板门店谈判,求得“体面解决”。

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后,最先做出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选择后一条道路,在分裂的朝鲜的敌对双方军队之间寻求停战。他要使美国力量“不再消耗在这种外围战争上去,这种战争对于同共产主义作斗争来说,没有产生决定性作用的希望”,他相信结束这场战争是美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1953年3月,艾森豪威尔在内阁会议上说:“在朝鲜对共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的代价。”而且,作为一名军人,艾森豪威尔完全懂得,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后果严重而又难以预测。他说:“这一进攻如果终于发动了的话,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们主要盟国的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对于任何这种冒险都是反对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

为了尽早地结束这场“令人伤脑筋”的战争,就职典礼前,艾森豪威尔就在杜勒斯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阿瑟·雷德福海军上将的陪同下,前往朝鲜考察。他们得到的印象是,“美国在亚洲只采取了杂乱的不协调的守势,而并没有一个真正有效的长期、全面的战略计划”。

艾森豪威尔采取各种步骤,逐步解决朝鲜问题。

4月11日,在板门店达成了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协议。

5月22日起,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印度,同尼赫鲁会谈了三天。杜勒斯希望他的话能通过外交途径传到中国人的耳朵里去,他告诉尼赫鲁,美国“愿意光荣地结束战争”。

5月29日,美国内阁中再度提出了朝鲜问题。副国务卿史密斯回顾了停战谈判最近进行的情况,并提到了他从俄亥俄州参议员、共和党人布克·希肯鲁伯那里听到的一个消息,那就是“单独干”的情绪在国会中正在增长。史密斯对内阁说,他相信“这是由于国会对于要是美国在亚洲单独行动对付共产主义就将落在美国身上的严重义务,认识不足”。他说:从国会对停战谈判的抨击,可以看出某些国会议员担心,无论如何“停战会使共产党中国被接纳入联合国”。

6月6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李承晚,扼要说明了美国的立场,他在信中说:“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我们必须决定到底是继续以战争来进行统一朝鲜的斗争呢,还是以政治和其他方法来追求此项目标……我深信,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和大韩民国有必要接受停战。我们没有理由为了希望以武力达成朝鲜的统一而使这一苦难丛生的战争拖延下去。”艾森豪威尔还答应:“美国政府,在取得必要的国会拨款的条件下,准备继续给予大韩民国以经济援助,这将使它得以在和平状况下恢复它的饱受摧残的国土。”

然而李承晚拒绝停战的条款,说:“按照目前的条款,停战对我们意味着死亡。我们一贯要求应该把中共军队赶出我们的国土,即使在这样做时,我们不得不单独作战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南朝鲜国民议会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同时汉城和其他南朝鲜城市到处爆发了所谓“反对停战的示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奉命于6月26日会见了李承晚,耐心地向他说明美国的立场,并许诺战后美国帮助南朝鲜重新建设,并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要实行停战”。经过两周的会谈和施加压力,李承晚让步了,并且书面答应使他的军队处于“联合国军的指挥之下”。

1953年7月26日下午9时38分(美国时间),白宫接到板门店关于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准备在十点钟发表广播讲话。他坐在广播室内维多利亚女王赠给白宫的那张雕花橡木大写字台前等候广播的时候,一个摄影记者问道:“你有些什么感想?”

艾森豪威尔微笑着答道:“战争过去了,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久就能回家来(艾森豪威尔的儿子曾赴朝参战)。”

与毛泽东的一次狭路相逢

1950年夏天,杜鲁门政府在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同时,即派第七舰队耀武扬威闯进台湾海峡,霸占中国领土台湾,妄想把台湾当作“不沉的航空母舰”,帮助蒋介石进攻中国大陆,威胁太平洋地区和平并侵略东南亚国家。那时,“苦撑待变”的蒋介石也大作“收复大陆,重返金陵故都”的美梦,高喊着:“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四年成功。”美国侵略者也陷入它自己编织的罗网之中,而且愈来愈难以逃脱。正像《纽约时报》所说:“我们愚蠢地一步一步跟着向前走,我们让国民党收复大陆的迷梦,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处境进退两难的噩梦中。”美国民主党议员汉弗莱也承认,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困境”。

继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之后,1954年12月2日,艾森豪威尔政府公开和蒋介石订立《共同防御条约》,在台湾海峡加紧扩大侵略战争的部署。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卡涅当时宣布,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部队已“处于准备停当状态”,“可以接受分配给他们的任何任务”。美国间谍机关“西方企业公司”积极地在中国沿海的金门、马祖、白犬、大陈等岛设立特务机关,对大陆派遣特务,发展“游击武装”,建立“游击基地”,以配合正面“反攻大陆”。美国军事顾问团直接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沿海岛屿构筑“反攻大陆”的前哨阵地,利用海岛上的险峻地形,在滩头和纵深建筑了永久性、半永久性的明暗碉堡,设置了重重铁丝网,并且在岛的四周和岩缝里,埋下了大量的地雷和爆炸物。当时路透社的记者兰金说,“美国要在亚洲大陆上和中国共产党作战”了。

面对着美蒋的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1月18日一举解放了美蒋苦心经营的前哨阵地——一江山岛。

对此,美籍华人作家江南发表评论说:“一江山岛是个弹丸之地,中共必争,且无畏于艾森豪威尔政府所标榜的‘战争边缘政策,发动三军,强行夺取。其中颇多奥秘。”他又写道:“毛泽东紧接着协防条约签订之后不久而用兵,一方面考验美国的真实意向,一方面给蒋猛掴一掌,告诉台湾军民,有这个条约,解放军还是想打就打,别以为条约是万灵符!”

一江山岛解放后,解放军矛头所向直指大陈岛,这可急坏了蒋介石。于是,在艾森豪威尔的劝逼下,蒋介石决定在大陈岛上实行“坚壁清野”,岛上三万余人,在美军第七舰队的保护下,乘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开始分批撤离。撤退时,岛上居民痛哭流涕,他们不理解:“为何要离弃世代相守的家园赴台呢?”一江山岛惨败,大陈岛放弃,台湾全岛一片沮丧气氛。此时,有谁还相信蒋介石在草山别墅发出的“我带你们回大陆”的梦话呢?

艾森豪威尔扶蒋反华的政策,到处碰壁,使他伤透了脑筋,他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

1957年11月25日午饭过后,艾森豪威尔来到了他的办公室。突然间感到一阵头晕,尔后瘫倒在椅子上,总统的保健医生斯奈德请来两位神经科专家,随后梅蜜和他们的儿子约翰也来了。专家的初步诊断是轻微中风。斯奈德医生猜测,艾森豪威尔的脑中有一根小的毛细血管发生了痉挛。之后,总统助理兼办公厅主任谢尔曼·亚当斯也来到了会客室,并打电话给尼克松,要求副总统晚上代替总统出席国宴。

从那以后,艾森豪威尔就开始拖着沉重的、疲惫的病体,继续执行“国际宪兵”的任务。

1958年8月23日黄昏,金门岛上一片落日余辉。

国民党10万守军正在进餐,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对面大陆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已经炮弹上膛,严阵以待。

时针指向17时30分。福建前线总指挥叶飞上将一声令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和海军岸炮部队的36个炮兵营及6个海岸炮兵连,近500门火炮发出的弹群,呼啸着向金门飞去。23日一夜炮战,金门守军伤亡中将以下官兵600余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不断在金门、马祖增兵,屡屡进行挑衅的有力回击。

艾森豪威尔是在8月25日获悉这次最新的危机的。杜勒斯说,大炮轰击所造成的有形损失是轻微的,尽管伤亡不小。他预料“中共将对这两个岛屿实行封锁,企图使守军挨饿”。

艾森豪威尔听了杜勒斯的汇报,认为有危险的远不止是金门和马祖。运用他的多米诺骨牌理论的想象力,他预言如果失去金门和马祖,这会“导致失去台湾”,这将威胁“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甚至冲绳未来的安全……因而将使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

8月25日,艾森豪威尔亲自主持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承担台湾空防,提供护航,做好对中国大陆目标实施核打击的准备。

艾森豪威尔舞起了核大棒!

两天后,艾森豪威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将介入“台海危机”。

8月28日,美国政府根据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指示发表声明,宣称美国不会把对中国大陆沿海岛屿的进攻看成是有限的军事行动。

9月3日,美国国防部也发表声明,宣称美国部队已做好准备,威胁大陆不要进攻金门、马祖。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又授权杜勒斯发表声明称:“我们业已体察到确保金门和马祖与保卫台海已日益相关。”并宣称直接以武力介入金门、马祖。杜勒斯又称:“现在还未判定有此必要,如果总统判断情势迫使必取此行动……将毫不犹豫做出这一决定。”

9月7日,美国海军根据艾森豪威尔指令,开始为国民党军队向金门运送补给的船队提供护航。当时美国海军先后在台湾地区集结了6艘航空母舰、3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2个航空队的飞机,另外还有3800名海军陆战队员。下午2时45分至傍晚7时,有四艘美国军舰闯入金门、厦门附近海域,在中国12海里领海范围内活动。

毛泽东与艾森豪威尔狭路相逢!

狭路相逢,勇者胜!

9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奉命就美舰侵入中国领海提出第一次严重警告。

与此同时,毛泽东向福建前线参战部队发出了“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美舰向我开火,我不予还击”的命令。当时前线部队对毛泽东的命令大感吃惊,有的人还以为传错了。

毛泽东命令下达后,美国护航的国民党补给舰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毛泽东立即下令开火,全线炮轰国民党军舰和运输船。在中国人民与美国的较量中,美国输了。人民解放军一开炮,美舰竟丢下国民党军舰和运输船于不顾,溜之大吉了。结果击沉三艘国民党军舰,击伤数艘。美国军舰的举动,肯定是按照上面事先发布的命令执行的。而这样重大命令的核心内容,只能来自美国的陆海空三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从美国军舰在炮击中的行动不难猜出,这个命令,包括了避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内容。

金门炮声,使杜勒斯在赴台途中惊慌失措。美国当局承认杜勒斯在美蒋会谈中的原计划被彻底打乱了。

在台湾海峡危机之时,艾森豪威尔捉襟见肘,焦头烂额。他把1958年说成是“一生中最倒霉的一年”。

伟大最终回归于平凡

1960年11月8日,年仅43岁的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当选为美国第35任总统。

尽管艾森豪威尔已经干了八年的总统,尽管他也十分想回到农场去过一种悠闲的田园生活,但一想到要离开白宫,他的心中仍然不是滋味。

1960年圣诞节后的那天,艾森豪威尔在给他的几个亲朋好友的信中写道:“在我整个一生中,直到我从第二次大战作为一名‘重要人物归国为止,我的同代人都叫我‘艾克。现在我要求,作为我的权利,你们从1961年1月21日起,一律用‘艾克称呼我。”

1月20日早晨,天下起大雪,新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这一天举行了。艾森豪威尔在上午的大部分时间里,靠着空空的保险柜,与安·怀特曼回忆往事。仆人们排成一行,艾森豪威尔和梅蜜从他们面前走过,向他们一一道别。许多人的脸上挂着泪水。肯尼迪一家、约翰逊一家及民主党一小批陪同人员来作简短的拜会。仪式举行过后,当人们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肯尼迪夫妇身上时,艾森豪威尔夫妇通过边门悄悄地退下。

1961年1月底,艾森豪威尔沿着他们非常熟悉的道路,举家回到了他的葛底斯堡农场安度晚年。

当旧友来访时,便由艾森豪威尔掌勺做菜,因为梅蜜除了烤牛肉加焙土豆外,只会做奶油软糖。“我年轻时,家里人从不允许我下厨房。”她解释道。除此之外,她是个好妻子。

艾森豪威尔的儿子约翰、儿媳巴巴拉及他们的孩子们住在与农场相隔2公里的一幢独立小房子里,他们给晚年的艾森豪威尔夫妇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随着年岁的增长,艾森豪威尔的身体越来越不济了。在他70岁生日那天,陆军参谋长威斯特摩兰前来探望。艾森豪威尔祝贺威斯特摩兰的擢升,并敦促他要照顾好陆军。当天下午,陆军军乐队在艾森豪威尔的房间外面,为他演奏了一首小夜曲。艾森豪威尔坐着轮椅到窗边,以微笑和挥动一面小小的五星旗表示答谢。很明显,他的身体极度虚弱,每个人见了都热泪盈眶。然而,艾森豪威尔很平静,也很愉快。他对儿子约翰说,他放心了,因为议会已经通过了为前总统遗孀提供终生特工服务的法律。“今年8月,”他说,“在我可能去见上帝时,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梅蜜。至少这项法律使我在这方面放心了。”

当死亡日益临近时,他越来越想着家里人。1968年的感恩节,梅蜜做了安排,要家里每个人和他一起共进火鸡宴。儿媳巴巴拉看他的样子感到凶多吉少,她说:“当时艾克盖着陆军军用单被,形容枯槁。死灰般的脸上,蓝色的眼睛使人吃惊。”

1969年3月24日,艾森豪威尔心脏病严重发作。他的心脏在衰竭下去,医生开始为他的鼻孔插管输送氧气。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嘱咐约翰“要好好照料妈妈”。

到了3月28日,艾森豪威尔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已经到了弥留之际。窗外的光线透过百叶窗照到艾森豪威尔苍白的脸上,他轻声地叫喊着:“请把百叶窗拉上!”

百叶窗拉上了,房内几乎是一片黑暗。

艾森豪威尔深情地注视着梅蜜和约翰。他用尽了生命最后的力气,紧紧握着梅蜜的手,轻轻地说着:“亲爱的,我们就要分手了,上帝要召我去了。”

艾森豪威尔的心脏在梅蜜悄悄滑落的泪水中,渐渐地停止了跳动,一个传奇的生命就这样静静地结束了。

猜你喜欢
艾森豪威尔金门
一种钣金门把手变形的控制方法
小艾森豪威尔的“败局”
小艾森豪威尔的“败局”
艾森豪威尔下棋
炮击金门时的两次海战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954年人民解放军两次炮击金门
难忘的金门之战
艾森豪威尔为何不进军柏林